謝輝英,王婷婷,吳茶水,沈健
(泉州職業(yè)技術(shù)大學(xué),福建省清潔能源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福建 晉江 362269)
經(jīng)濟(jì)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汽車保有量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汽車廢舊輪胎增加。廢舊輪胎很難在自然界中自行消解,因此造成“黑色污染”。目前,廢舊輪胎的再利用方式主要包括:輪胎翻新,生產(chǎn)膠粉,再生膠和廢輪胎熱裂解[1]。對廢舊輪胎進(jìn)行熱裂解形成裂解油,是廢舊輪胎終極處理的最佳方式,熱裂解不僅可以消除廢輪胎,還可以回收熱裂解氣、油、熱裂解炭黑等化學(xué)品[2]。裂解油主要含有烷烴、烯烴、芳烴以及少量的氮、硫、氧和氯等非烴化合物。由于含有烯烴和非烴化合物導(dǎo)致裂解油安定性差,燃燒會產(chǎn)生嚴(yán)重的環(huán)境污染,因此,不能直接作為燃料油[3]。
裂解油中氮主要來自橡膠生產(chǎn)中的各種有機(jī)添加劑,堿性氮占總氮的1/3,非堿性氮占總氮的2/3[4]。文獻(xiàn)報道,通過加氫脫氮可得到質(zhì)量優(yōu)良的汽柴油,但是加氫脫氮操作條件苛刻,溫度高,氫耗大,成本高[5]。非加氫脫氮可解決加氫脫氮方法存在的不足,非加氫脫氮有酸堿精制法、絡(luò)合萃取法、溶劑精制法、吸附法、氧化法、微生物法等[6],關(guān)于萃取脫氮對于催化裂化柴油[7]、焦化柴油[8]以及頁巖油[9]等的研究報道較多,但是對輪胎裂解油的萃取脫氮法未見報道。
裂解油的餾分組成以汽柴油餾分為主,大于350 ℃較少,烴類組成以芳烴和烯烴為主。硫氮含量較高,特別是氮含量較高,堿性氮本身的安定性很差,而且會促進(jìn)烯烴和芳烴的聚合反應(yīng),加速膠質(zhì)生成,使油品性質(zhì)變差。本工作采用萃取的方法,根據(jù)酸堿作用原理萃取脫除油品中的堿性氮,通過自制的酸性脫氮劑對廢輪胎熱解油進(jìn)行脫氮精制,精制油的安定性得到了提高,可作為燃料油的調(diào)和組分,也可作為催化加氫的原料,減少加氫脫氮的氫耗。
二甲基亞砜(DMSO),分析純,福晨(天津)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純,西隴科學(xué)股份有限公司;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析純,西隴科學(xué)股份有限公司;糠醛,分析純,西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酸性脫氮劑,自制。
廢輪胎熱裂解油,密度960 kg/m3,堿性氮含量2 235 ug/g。廢輪胎裂解油餾程見表1。
表1 廢輪胎裂解油餾程
取一定體積的輪胎裂解油、自制脫氮劑于100 mL錐形瓶中,將該錐形瓶瓶口密封放入帶有磁力攪拌器可設(shè)置溫度的恒溫水浴鍋中進(jìn)行攪拌,一定時間后,取出放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分離出上層油液,進(jìn)行堿性氮含量的測定。
采用石油產(chǎn)品堿性氮測定法SH/T 1062標(biāo)準(zhǔn)方法測定。試樣中堿性氮含量NB(μg/g)按式(1)計算,取重復(fù)測定兩個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試樣堿性氮的測定結(jié)果。脫氮率按式(2)計算。
NB=C×(V樣品-V空白)×0.014×106/m
(1)
或NB=C×(V樣品-V空白)×0.014×106/(ρ×V)
式中:m為試樣的質(zhì)量,g;ρ為取樣溫度時試樣的密度,g/mL;V樣品為滴定試樣消耗高氯酸標(biāo)準(zhǔn)溶液體積,mL;V空白為空白試驗消耗高氯酸標(biāo)準(zhǔn)溶液的體積,mL;V為取樣體積,mL;C為高氯酸-乙酸酐-冰乙酸滴定劑溶液中高氯酸的實際濃度,mol/L;0.014—堿性氮化合物中氮的毫克摩爾質(zhì)量,g。
脫氮率,%=(NB脫氮前-NB脫氨后)/NB脫氮前×100%
表2為廢輪胎裂解油各餾分堿性氮含量分布。由表2可見,隨著餾分沸點的升高,堿性氮含量增加,在230~260 ℃餾分堿性氮含量達(dá)到最高,之后下降,大于350 ℃堿性氮含量增加,這一結(jié)論與文獻(xiàn)[4]報道一致。
表2 廢輪胎裂解油各餾分堿性氮含量分布
油品中的堿性氮化合物主要是喹啉和吡啶類化合物,喹啉的沸點238 ℃,吡啶沸點115 ℃,在低沸點的裂解油中主要是吡啶類堿性化合物,230~260 ℃堿性氮含量最高,說明其中主要是喹啉,而大于260 ℃餾分為喹啉的衍生物,根據(jù)裂解油的各餾分堿性氮含量以及隨著沸點升高,餾分顏色由淺黃到金黃再到深紅最后成深紅褐色,所以選擇小于250 ℃的餾分作為實驗研究的原料(以下稱為“原料油”)。
選擇DMSO、DMF、NMP、糠醛、自制脫氮劑五種萃取劑,萃取溫度為30 ℃、劑油比為20%、萃取時間10 min、原料油20 mL,考察萃取劑對原料油的脫氮率,結(jié)果見圖1。
由圖1可看出:自制脫氮劑對于原料油堿性氮化合物的脫氮率為74.46%,脫氮率最好主要原因是自制脫氮劑為酸性有機(jī)溶劑。根據(jù)萃取相似相容的原理,酸性萃取劑,能與原料油中的堿性氮發(fā)生酸堿作用,脫除原料油堿性氮化合物。而其他有機(jī)溶劑由于不具有酸性,根據(jù)溶解原理脫除堿性氮,原料油中的其他極性物質(zhì)也會被萃取,選擇性較差,因此脫氮率較低。
圖1 萃取劑對脫氮率的影響
2.3.1 萃取溫度對脫氮率的影響
采用自制脫氮劑,在劑油比為25%,萃取時間10 min,原料油20 mL,考察萃取溫度對原料油的脫氮率,結(jié)果見圖2。
圖2 萃取溫度對脫氮率的影響
由圖2可見,隨著萃取溫度的升高,脫氮率下降。從溶解角度看,溫度升高,對溶解是有利的,即對油的溶解也增大,如果達(dá)到溶解平衡,油溶入脫氮劑的含量不變。溫度升高,溶入脫氮劑的原料油增多,脫氮劑對原料油堿性氮的溶解選擇性變差,脫氮率降低。另外溫度增高,抑制了脫氮劑與堿性氮的反應(yīng),同時增加了聚合的副反應(yīng),從而精制油品顏色變深,致脫氮率低。最佳脫氮溫度為30 ℃。
2.3.2 萃取時間對脫氮率的影響
采用自制脫氮劑,在劑油比為25%,萃取溫度30 ℃,原料油20 mL,考察萃取時間對原料油的脫氮率,結(jié)果見圖3。
圖3 萃取時間對脫氮率的影響響
由圖3可見,萃取時間的增加對原料油脫氮率影響不大,這是由于原料油粘度較小,兩相接觸時,脫氮劑能夠很好地擴(kuò)散溶解到原料中與堿性氮分子作用并反應(yīng)結(jié)合,然后沉降分離。因此,選擇萃取時間為10 min。
2.3.3 劑油比對脫氮率的影響
采用自制脫氮劑,萃取時間10 min,萃取溫度30 ℃,原料油20 mL,考察劑油比對原料油中含堿性氮化合物的脫氮率,結(jié)果見圖4。
圖4 萃取劑油比對脫氮率的影響
由圖4可見,隨著劑油比增加,脫氮率增加,但產(chǎn)率降低。這是因為劑油比較小時,原料油含量較多,脫氮劑不足以完全萃取脫除原料油的堿性氮,原料油中仍有大量的堿性氮存在,脫氮效果較差。劑油比較高時,脫氮劑含量增多,能更好的萃取脫除原料油中的堿性氮化合物,脫氮率明顯增大,但是也增加了原料在脫氮劑中的溶解量,造成原料油收率降低。綜合選擇適宜劑油比為25%。
2.3.4 分級萃取對脫氮率的影響
采用自制脫氮劑,萃取時間10 min,萃取溫度30 ℃,劑油比25%,原料油80 mL,考察分級萃取對原料油中含堿性氮化合物的脫氮率,結(jié)果見圖5。
圖5 分級萃取對脫氮率的影響
分級萃取,脫氮劑分4次加入原料油中,萃余相的組成在各級之間呈階梯式變化,這樣每次加入新鮮脫氮劑都能與相對較高溶質(zhì)濃度的萃余相原料油接觸,萃取傳質(zhì)推動力大,因而萃取相中堿性氮濃度高,萃取率高,脫氮率高。由圖5可見,原料油脫氮工藝條件相同時,分級萃取比一次性萃取的脫氮率高。
2.3.5 精制后裂解油油品性質(zhì)
采用自制脫氮劑,萃取時間10 min,萃取溫度30 ℃,劑油比25%,原料油50 mL,在遮光條件下,考察精制后裂解油油品性質(zhì),結(jié)果見圖6。
裂解油顏色為深黑色,色度在25以上,蒸餾溫度小于250 ℃的原料油色度為9,精制后油品色度為8。
圖6 精制脫氮前后油品色度
由圖6可以看出,精制油的色號小于原料油,這是因為萃取脫除堿性氮的同時也除了部分膠質(zhì),使得油品的顏色變淺。隨著原料油和精制油存放時間的增加油品的色度增加,盡管通過精制脫除了大部分堿性氮,但由于油品中存在大量的烯烴等不安定組分,在光和熱的作用下仍然會發(fā)生聚合生膠反應(yīng),膠質(zhì)增加油品的顏色就會變深。與原料油相比經(jīng)過一定時間儲存后,精制后的顏色變化減慢,安定性提高。
自制脫氮劑對廢舊輪胎裂解油的脫氮,具有良好的脫氮效果,是一種理想的、環(huán)境友好的脫氮劑。脫氮較佳工藝條件:脫氮劑與原料油體積比為25%,萃取溫度30 ℃,萃取時間10 min。在該條件下,原料油中堿性氮含量由1 829 μg/g降到393 μg/g,脫氮率78.5%,分級萃取脫氮率為83.69%。脫氮精制油性能良好,萃取精制油氧化安定提高,可作為燃料油的調(diào)和組分和催化加氫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