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根,張元廣
(1.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安徽 安慶 246002; 2.安慶師范大學,安徽 安慶 246011)
正丁醛是重要的中間體和化工原料,常用于香精、香料的制備,也用作樹脂、塑料增塑劑、硫化促進劑、殺蟲劑等的中間體,通常以正丁醇為原料,通過氧化反應而制得[1]。傳統的醇類氧化工藝一般都使用諸如重鉻酸鉀、氯鉻酸吡啶(PCC)[2]、二氧化錳[3]、高錳酸鉀[4]、DMP[5]等氧化劑在酸性介質中氧化而制得,但這些氧化劑反應條件苛刻、氧化劑成本高、環(huán)境污染嚴重,并且生成的醛容易過氧化成為相應的酸,導致反應的選擇性降低[6],從而限制了其工業(yè)應用。因此,開發(fā)綠色、高選擇性、高效的醇氧化方法受到人們的重視。實現純的高效高選擇性氧化的關鍵在于催化劑,相關報道也較多,其中氮氧自由基是比較溫和的催化氧化劑,能選擇性的將醇催化氧化為醛或酮,最常用的氮氧自由基是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其催化氧化體系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易于操作、選擇性好和轉化率高等優(yōu)點,該催化體系在實驗室和工業(yè)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7-8]。本文報道了以正丁醇為原料,TEMPO/NaClO催化氧化體系合成正丁醛的工藝條件。
正丁醇、溴化鉀、次氯酸鈉、二氯甲烷、二甲基亞砜、乙酸乙酯均為化學純,使用前未經處理。
RE-52旋轉蒸發(fā)器,上海青浦滬西儀器廠;GC9190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條件:柱溫220 ℃,起始柱溫100 ℃,程序升溫20 ℃/min;氣化室溫度250 ℃;FID檢測器,檢測溫度260 ℃;高純N2為載氣,燃氣為H2,O2為助燃燒劑,N2流速30 mL/min;H2流速40 mL/min;O2流速300 mL/min;分流比20∶1),浙江大學智能信息研究所。
在250 mL三口燒瓶中分別加入0.1 mol(7.4g)正丁醇、1 mmol (0.16 g)2, 2, 6, 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34 mL二氯甲烷,將0.01 mol(1.19 g)溴化鉀溶于5 mL水中后加入三口燒瓶中,然后置于-8 ℃冰鹽浴中,并用恒壓滴液漏斗滴加0.11 moL的次氯酸鈉水溶液(其中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為9.5),保持溫度0 ℃,轉速400 r/min,分別在不同時間點取樣進行氣相色譜分析。
固定條件:反應溫度0 ℃、正丁醇與氧化劑摩爾比1∶1.1、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9.5、以CH2Cl2為溶劑。滴加完畢后分別在不同時間取樣進行氣相色譜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反應時間對正丁醛產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正丁醛的產率逐漸增加,至10 min達到最大值90.2%,繼續(xù)增加反應時間正丁醛產率逐漸下降,30 min后產率變化不大,這主要是隨著時間的增加,生成的產物被部分氧化,導致產率下降,適宜反應時間為10 min。
固定條件:反應時間10 min、正丁醇與氧化劑摩爾1∶1.1、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9.5、溶劑為CH2Cl2。在不同的反應溫度下,次氯酸鈉滴加完立即取樣(<1 min)和反應10 min后取樣并進行氣相色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反應溫度對正丁醛產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從-5 ℃至0 ℃,隨著溫度的升高,正丁醛產率不斷提高,在0 ℃條件系,反應時間為10 min時,正丁醛產率達到最大90.2%,繼續(xù)升高反應溫度,產率反而下降,結合氣相色譜分析可知,溫度越高雜質越多,說明溫度越高副反應越多,由熱力學理論可知,溫度較低,反應速率較慢。綜合分析,適宜反應溫度為0 ℃。
按照以下實驗條件:反應時間10 min、反應溫度0 ℃、正丁醇與氧化劑量比1∶1.1、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9.5、溶劑為CH2Cl2。反應溫度0 ℃,次氯酸鈉滴加量分別為0.05、0.1、0.11、0.13、0.15、0.20 mol,滴加完10 min后取樣并進行氣相色譜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次氯酸鈉的量對正丁醛產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當n(正丁醇)/n(NaClO)為2∶1時,由于次氯酸鈉量較少,正丁醇不能被充分氧化,造成產率極低為32.8%,隨著次氯酸鈉的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正丁醇被氧化為正丁醛,在1∶1.1的比例時產率達到最大90.2%,隨著次氯酸鈉的繼續(xù)增加以至過量的次氯酸鈉將生成的正丁醛進一步氧化為正丁酸,反應產率下降,所以正丁醇與次氯酸鈉的適宜的摩爾比為1∶1.1。
固定條件:反應時間10 min、反應溫度0 ℃、正丁醇與氧化劑摩爾比1∶1.1、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9.5、溶劑為CH2Cl2。在0 ℃,滴加不同pH的次氯酸鈉溶液,滴加完10 min后取樣并進行氣相色譜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對正丁醛產率的影響
從表4可知,隨著NaClO溶液pH值的升高,正丁醛的產率逐漸增加,繼續(xù)增大NaClO溶液的pH,產率下降。根據TEMPO/NaClO催化氧化體系反應原理可知,反應體系控制pH原因在于保證次氯酸鈉與次溴酸鈉的穩(wěn)定性,pH值過高會使羥基過氧化成酸,pH值過低,不能保證次氯酸鈉與次溴酸鈉的穩(wěn)定性。故適宜的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為9.5。
固定條件:反應時間10 min、反應溫度0 ℃、正丁醇與氧化劑摩爾比1∶1.1、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9.5,次氯酸鈉滴加完反應10 min后分別取樣并進行氣相色譜分析。考察不同溶劑對產品收率的影響,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溶劑的選擇對正丁醛的產率有著很大的影響,非極性的CH2Cl2為溶劑時產率可達90.2%,用水作溶劑,因TEMPO無法溶解從而不利于催化氧化的進行,產率較低,而用極性較強的DMSO和EA作溶劑產率不高,這可能是由于TEMPO氧化機理是氮羰基陽離子歷程,極性溶劑不利于氮羰基陽離子的生成,因而影響了TEMPO的催化效率,使產率下降,故TEMPO/NaClO催化氧化體系理想的溶劑為CH2Cl2。
表5 不同溶劑對正丁醛產率的影響
TEMPO/NaClO催化體系氧化正丁醇制備正丁醛反應的可能機理是:在TEMPO催化氧化體系下,首先次氯酸鹽氧化TEMPO在原位生成TEMPO+,然后TEMPO氧化醇生成相應的醛或酮,在氧化過程中TEMPO被還原成TEMPOH,TEMPOH被次氯酸鹽重新氧化成TEMPO+[9]。通常在該體系中加入適量KBr作助催化劑,這是因為KBr可以與次氯酸鹽發(fā)生反應生成次溴酸鹽,次溴酸鹽比次氯酸鹽更容易與TEMPOH反應[10]。其催化反應循環(huán)圖如圖1所示。
圖1 TEMPO/NaClO催化氧化正丁醇制備正丁醛的機理
以TEMPO/NaClO為催化體系氧化正丁醇合成了正丁醛,適宜工藝條件為:反應時間10 min、反應溫度0 ℃、正丁醇與氧化劑量之比1∶1.1、次氯酸鈉溶液的pH值9.5、所用溶劑為CH2Cl2,在該條件下正丁醛的產率由傳統方法的62%提高到90.2%。該催化氧化體系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易于操作、選擇性好和轉化率高等優(yōu)點,對正丁醛的綠色高效合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