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是一個十分長久的議題,學生自從受教育開始,就在學習語文課程,但很多學生忽視了學習語文課程的目的,中小學時期學習語文,主要是為了應試,而到了高職學校,沒有升學壓力,就不愿意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了。而目前的高職學校的語文課程,也缺乏對于人文教育的融合,沒有在對知識進行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導致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所缺失,以至于在未來步入社會時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本文對目前高職學校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同時探究了高職學校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融合的意義,并提出了一些將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進行融合的思路,希望能夠對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語文 人文教育 融合教學
語文學科的教學重視知識和概念的講解、各種題材的品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強調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行文結構等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人文教育則是從歷史、文學教育出發(fā),主要對學生進行品行道德的培養(yǎng),教導學生提高素質,引導學生對于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事物的認知。使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乃至以后的人生中,能夠客觀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保持獨立自主的思想,同時具有人文情懷,對弱者抱有同情心,能夠懷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為社會做出貢獻。
一、簡析目前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高職院校中語文課程不受重視,課堂效果較差
現(xiàn)在很多高職學校對語文課程不夠重視,相對于其他專業(yè)課程來說,語文學科的課程排課數目較少,課時安排不合理,考核紀律松散,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結果都不重視。這就對教師的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障礙,課時數量減少,但課程的任務沒有變化,因此就需要教師將教學任務進行壓縮,每節(jié)課的知識概念增多,相應的課堂內容就不會太豐富,課堂形式也很難多樣化。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態(tài)度,在進入高職學校之前,學生都有升學壓力,其中語文學科作為必考科目,需要學生必須認真學習,但進入高職學校之后,語文學科考核松散,學生也意識不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因此自然而然就對語文學科的教學產生了輕視,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不獨立完成作業(yè)、甚至逃課,這都是在高職課堂中會有的現(xiàn)象。教師的課程緊張,課堂形式單調,學生又輕視語文學科教學,不愿意認真學習,這就直接導致語文課堂效果較差,效率較低。
(二)語文知識教學與人文教育融合較少,學生素質較低
當前的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緊張,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基本都是以課本上的課文和知識點為主,主要進行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課文的分析、段落的講解,這些都是以教師的說教為主,并且與課本緊密結合,相對而言就遠離了實際生活,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語文教學中,課堂與人文教育結合的較少,沒有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進行引導。學生在高職學校,正處于從校園象牙塔向社會過渡的時期,正需要教師幫助他們對提升品行道德的修養(yǎng),為他們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社會做出貢獻鋪墊。但由于現(xiàn)在二者并沒有相融合,學生缺乏了品德方面的教育,對于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認知和道理都有所缺乏,綜合素質較低。
二、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融合的意義
(一)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語文學科的教學強調知識的教學,而人文教育強調對學生進行社會生活相關內容的引導,二者一個主要為理論,一個主要是實踐,結合起來能夠使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語文教學本來就是依托課文的教學,那么根據經典課文,也能夠延伸出人文教育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在進行知識教學的時候插入人文教育的引導,既能夠豐富課堂內容,不會使學生感到過于枯燥,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介紹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為什么在那樣的時代,作者會想要寫出這樣一篇文章,表達這樣一種情感呢?由此就可以引出文天祥的愛國情懷、魯迅想要以尖銳的文字和言辭喚醒沉睡的國人等等,教師對這些偉人的事跡和精神進行介紹和分析,也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fā)作用。而對一些愛國類型的作品,教師可以挑選學生起來對課文進行朗誦,讓學生在朗誦中體會到文章中蓬勃的情感,從而對學生進行熏陶。這樣的教學與傳統(tǒng)說教不同,教師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而是擺出榜樣,讓他們自己領悟,能夠無形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高職學校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還需要讓學生在高職期間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在進入社會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語文課堂上,除了進行知識的教學外,還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作崗位上,學生需要在有限的資料中尋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對于閱讀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學生如果想提出請求或要求,那么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十分富案件。同時,如果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是一個冷漠的人,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都不關心,不上心,不會處理與同事和領導的關系,在面對陌生人時也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么就可能會在工作中處處碰壁,在工作中環(huán)境中也十分痛苦,自然就很難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這顯然也是不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的。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與人文教學融合,教師能夠將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通過課堂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為社會做出貢獻。
三、將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融合的思路
(一)改變觀念,教師和學生加強對語文學科的重視
要想將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進行良好的融合,上至學校,下至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對語文教學進行觀念的轉變,加強對語文教學的重視。學校需要合理規(guī)劃,增加語文學科的課時數,使教師不至于因為時間不夠而壓縮教學內容,同時更加充足的課時也能夠給教師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充實,教學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同時,教師也需要結合學校的改變,對教學計劃進行一定的調整,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提升能力。學生則需要改變對待語文學科的態(tài)度,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僅是應付作業(yè)和考試,更是對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語文學科的教學,雖然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似乎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十分重要。三者都對語文學科進行改革,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更進一步。
(二)加強應用,增添人文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缺乏興趣,很大程度也來源于語文課堂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對學生而言有些枯燥無味。教師在時間充足、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增添人文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既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也算是一個緩沖,不至于讓學生和教師都產生厭倦的情緒。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次上課之前都查閱課文相關資料,利用剛上課的時間進行作者的簡介,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了解作者的性格和生活背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也能夠讓學生在上課之前了解相關的課外知識,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蛘?,對于一些情感比較強烈的課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朗誦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情感的形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會被作者的情感感染,對創(chuàng)作的目的和意義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兩相結合,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語文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表達水平,能夠清晰地對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進行表達,這些能夠滿足學生對于日常語言使用的需求,在工作中不至于處處掣肘。而人文教育則是對學生的品德進行培養(yǎng),對學生的人格進行熏陶,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培養(yǎng)綜合能力。二者一明一暗,一個直接能看到學習效果,一個則能夠使學生受益終身,兩相結合,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也能夠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結語
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紛繁復雜,對人們,尤其是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少年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校園階段,教師需要擔負起責任,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引導學生對于社會生活中事物的認知,讓學生保持正確的三觀,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F(xiàn)在的高職語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課時不夠,學生不夠重視等等,但是如果將語文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就能夠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二者教學內容相似,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相融合也能夠豐富語文課堂,對語文知識的教學也有很大益處。教育是一個十分長期的過程,語文學科因其特殊性,對學生的影響看似不明顯,但卻是最深遠、最有意義的,人文教育看似虛無縹緲,但對學生的作用也是實在的。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共同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促進語文學科與人文教育進行融合,為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做好鋪墊,使學生都能夠成為建設國家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康燕.芻議高職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參花:下半月,2020(3).
[2]王玉.德育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評《新編高職語文(第三版)》[J].語文建設,2020(7).
[3]朱艷華.探索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文理導航,2019(31).
[4]劉瑜,王麗萍,許慧娟,等.淺談高職語文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J].中外企業(yè)家,2020(17).
[5]李森.高職高專語文教學融合人文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綠色科技,2020(21).
(作者單位:西安職業(yè)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趙亞楠(1987-),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西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文、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