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
摘 要:物理作為高中學科中重要的一門,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和實驗性,因此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思考獨特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夠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展開思考與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chuàng)新教育
引言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學校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也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在舊觀念下,高中學生的學習是為了參加高考,考取大學。而現(xiàn)如今,除了能夠通過考試外,還需要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對高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也勢在必行,除了傳授教材上的基本內容外,還需要學生能夠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及勇于表發(fā)想法。學生需要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物理,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增強學習主動性。
一、高中物理教學的現(xiàn)狀
1.學習積極性不高
通過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高中學校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一整個學期上下來,甚至課本都是新的。課堂上不聽講不看書,課后無法完整作業(yè),考試成績低下,成績越來越低,學習物理的時候就更提不起興趣,一直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在之前的物理學習中,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太過于老舊,學生對于物理課的學生并沒有充滿期待,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一味的灌輸知識是取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2.理解能力不強
物理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通過具體的實驗內容來反映抽象的物理概念,那么在前期的物理學習中,一定是需要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去進行針對性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不斷的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在面對物理問題時首先要學生自己去主動思考,產生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最后再通過教師的講解來獲得正確的物理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高中物理的知識點是絕對不多的,雖然理解可能有難度,但是數(shù)量上確實不多。所以一定要把這些知識點牢牢記住。首先必須要熟悉一些常見的結論,比如一個小球在斜面上滑落的加速度是多少(因為算了很多次所以可以直接說出來)。各種物理基礎公式爛熟于心,這是基礎,而且要對這些公式的來龍去脈,各種變形非常清楚,不能有半點含糊,重要公式記死,但不要死記,這是有本質區(qū)別的。重要的,常見的,推論、結論,稍微復雜一點的物理模型計算結果,要了然于胸。
比如給學生提一個問題“為什么坐在車上的時候,明明人沒有動,但是人卻在前進,那么車上的人是運動的嗎?”大部分的學生其實在這之前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學生肯定會踴躍的思考這個問題,給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再匯總學生的答案,然后告訴學生,運動與否的前提是需要選取一個參照物的。通過這樣常常給學生提問題,讓學生不斷的時候思考,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3.教學方法太單調
由于高中學校的特殊性,學校和學生對于物理科目都不夠重視,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延續(xù)著老方法,以教師宣講為主,一味的照本宣科。究其原因,還是學生給予的反饋不夠,當學生都不重視物理的學習之后,物理教師把上課當成了任務,每天就是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把教材內容“讀”給學生聽,長期以為,教師每天都機械式的重復著每天的任務,從而懶得去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從而造成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學,而教師越來越懶得教。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策略
1.鼓勵學生思考問題。
在平時的課堂上,一般教師都是帶領學生去做課本上面給出的實驗,在這些實驗中,實驗過程、實驗工具、實驗數(shù)據(jù)都是事先給定好的。并不是說這樣的實驗過程對學生不好,在前期的實驗學習中,模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生可以掌握規(guī)范的實驗步驟,嚴謹?shù)膶嶒灲Y果。但是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僅僅靠模仿是達不到效果的。過度的模仿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總是小心翼翼的去做實驗,想要得到最正確的實驗結果,避免犯錯誤。然而過度的小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不敢去進行大膽的假設,自然創(chuàng)新性得不到良好的引導。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定是鼓勵學生去大膽的設計實驗,讓學生明白錯誤并不可怕,真理往往都是在一次次的錯誤中被檢驗出來的。
2.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
例如在學習高一上冊《彈力》這一章節(jié)時,學生們會進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之間關系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通過在彈簧測力計的下端掛上鉤碼,當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時,分別測量彈簧的伸長長度,最終通過在坐標系中畫出彈簧的彈力和彈簧伸長長度的圖像從而確定兩者之間的關系式。在這個實驗中如果忽略彈簧本身的重量,那么得出的關系式一定是正確的,作為實驗,適當?shù)暮雎杂绊懸蛩匦〉牟糠謱τ趯嶒灲Y果的得出是有力的,但是為了驗證結果的準確性,學生們應該要考慮彈簧本身重力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過程,通過完善實驗過程來消除彈簧的重力對于彈簧伸長量的影響,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
2.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模式,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總是“單打獨斗”,一個人思考解決問題。相較于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性學習來說,學習效率肯定是降低的。因為老師們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熱情,所有組員在進行研究,討論,交流,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章節(jié)時,當正式開始學習摩擦力之前,老師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勢研究一個問題:靜止的物體會不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當學生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通過實驗觀察,類比,思考,總結等各種方法得到了各自的結論,最后互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但經歷了各自的研究過程,明確了為什么會產生摩擦力,也提高學生理解,探究未知事物的能力,進而提升了學生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結束語
在高中學校中,由于學生整體的物理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并不高,教學工作者們需要搞清學生們物理學習現(xiàn)狀以及為何會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而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方法,并讓學生在提高物理綜合能力的同時,為物理人才培養(yǎng)方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馬艷.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21(41):177.
[2]杜云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華東紙業(yè),2021,51(0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