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嫄,張海鷹
(齊齊哈爾大學 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教學實踐能力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是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yè)和完成教學任務必需掌握的技巧和能力[1]。
2001年教育部頒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倡導中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其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2]。2018年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2.0的意見》又指出,“通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到2035年,將師范生培養(yǎng)成為一批綜合素質、專業(yè)化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顯著提升的骨干教師”[3]。擁有專業(yè)的教學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成為師范生必備的教學素養(yǎng),地理師范生不僅要豐富自身教學實踐知識,更要致力于提升專業(yè)化實踐能力。
對哈爾濱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地理師范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60份,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97.5%。
調查顯示,58.21%的學生實踐意識較低,對實踐課程興趣不高,更愿意參與理論課程。3.21%的學生實踐意識極低,表示不會主動參加實踐課程。僅有38.58%的學生實踐意識強烈,愿意體驗實踐課程??梢姡蟛糠謳煼渡慕虒W實踐意識還有待提高。
教材是教學中不可替代的資源,地理師范生在備課時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導致對教材內容解讀不到位。據調查,58.21%的學生對教材結構和內容解讀淺顯,14.61%的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缺乏真正的了解,27.18%的學生反映沒有能力處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動。可見,地理師范生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還需要加強。
第一,板書書寫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利用板書的視覺效果刺激學生感官記憶,有助于發(fā)揮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師范生的板書板畫技能較弱,60.77%的學生粉筆字字跡潦草、書寫速度過慢,75.62%的學生表示所畫圖形無美感可言。第二,教具運用能力不完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側重于練習授課內容和教態(tài),不能恰當使用教學工具開展課堂演示,難以調動中學生實踐的積極性。調查發(fā)現,只有35.77%的師范生能將教學工具應用到適當的教學位置,64.23%的師范生運用教學輔助工具的能力較差。第三,語言表達能力薄弱。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4]。
教師往往根據最終實踐結果對學生進行單一的評價,忽視過程性實踐成果,導致師范生實踐效率低。75.26%的學生在實踐中不認真對待教學任務,僅24.74%的學生始終認真完成實踐中的全部任務。
基于師范生教學實踐意識薄弱的現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教學實踐講座、實習培訓、觀摩高級教師的實踐錄像,讓學生形成對實踐的全新認識,了解實踐意識對提升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情境,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其中,利用生活中熟悉的內容引導師范生養(yǎng)成實踐意識。
教師分析處理教材時,要以尊重教材為基礎,將教材活化為教學內容[5]。地理師范生要剖析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結構合理安排每個知識點。同時,在教材基礎上結合學情,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適當地延伸,以此提高師范生對教材的使用能力。
第一,加強板書技能訓練。運用板書能使地理教師有更強的表現力,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學生能通過教師的板書掌握知識重點,提高學習效率[6]。師范生要利用教育實習、課堂訓練等實踐機會,加強在實際操作方面的練習,備課時要預先設計好板書、板畫在黑板中的整體構圖。同時,教師要嚴格訓練學生板書板畫等動手能力,通過板書技能考察評判師范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師范生及時歸納反思。第二,強化對教具的正確運用。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地圖、地球儀、粉筆等工具,有利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例如,講解“地球的內部圈層”時,利用教學模型描繪地球的分層,使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也使地理知識更加貼近生活,進一步激發(fā)師范生對地理的求知興趣。第三,加強語言表達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時,要鼓勵其積極參與說課、講課等活動,在活動中發(fā)現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聽取教師和同學的意見,使語言技能逐步向著生動、形象的方向改進。教師還可以增加課堂提問和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師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開展課前演講、頂崗實習、板書設計大賽等活動,對實踐教學實施多元化過程性教學評價。綜合評價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的每一項任務,實行評價結果不合格、實踐不通關,無法進行下一項實踐的舉措,對不同難度的任務采取不同的評判標準。
擁有專業(yè)的教學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是師范生必備的教學素養(yǎng),針對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地理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途徑,能夠豐富師范生教學實踐知識,提升專業(yè)化實踐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