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對于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抓好他們身心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由于目前部分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加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一部分小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甚至有的在心理上還產生了偏差。為此,作為班主任應義不容辭地根據(jù)小學生存現(xiàn)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他們的情感教育,這樣才能促使他們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 小學? 班主任? 情感教育? 問題? 策略
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豐富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在抓好小學生情感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在班級教育中只有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生活的快樂,這樣才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然而由于小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自身性格的不同,往往會導致在教育管理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本文就目前小學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予以分析,希望與廣大的班主任們共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成長。
一、目前小學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有些班主任忽視了對小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
在平時工作中,班主任既要管理班級,又要完成教學任務,具體工作與普通教師相比就顯得繁重一些。面對這種情況,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只是注重一般的常規(guī)管理、處理一下日常事務,而忽視了對小學生的情感的培養(yǎng)。比如有些學生性格偏激、有些學生因為在短時間內精神受到了打擊,就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些情況可能不會被班主任注意,但是有時往往就是因為其中某一點小事而引發(fā)成為大事件,給班級工作帶來困難。所以人們常說“教育無小事,事事即教育”就是這個道理,從這一點來說,作為班主任應學會對學生察言觀色,時刻把握他們的動向,了解學生的心理的變化,這樣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學生。
2. 部分小學生家庭偏離了孩子情感培養(yǎng)
生活中,家長們對子女的情感教育上往往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一是部分家長過度溺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總認為小學生還是小孩子,處處為孩子著想,對孩子言聽計從,這樣的家庭教育顯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家長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造成親情缺失,孩子與家長產生了一定的距離,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這些小學生往往會形成孤僻的心理,在學校里也不善于與同學交流,有的甚至自暴自棄。這些問題都會給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和困難。
3. 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了對孩子情感培養(yǎng)
目前,不可否認社會上許多不良風氣正在侵襲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一些小學生分辨能力差,對是非判斷區(qū)分不清,有時明知是錯還不想改正。特別是有些小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喜歡模仿一些成人的不良做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往往會讓孩子形成不良的習慣,這些孩子走進校園后,同樣也會影響周圍的同學,所以作為班主任如果不注意關注班級中一些思想表現(xiàn)較差的同學,不能及時和他們溝通,過早地發(fā)現(xiàn)問題,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成長。
二、解決小學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存在問題的策略
1. 班主任在校要能從多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心理情感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情感需要家長、老師共同的努力。作為班主任在平時該如何去做呢?一是可以多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二是可以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向學生介紹自我心理調節(jié)知識,幫助學生解決舒緩情緒,掌握心理問題的預防辦法;第三是班主任可以設計一些心理問卷調查,讓學生了解自我,適度調節(jié),并給予他們一些心理上的輔導,幫助他們調整心態(tài),減少壓力,讓他們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從而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 班主任要聯(lián)合家長共同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過程顯然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起來的,雖然父母親們對孩子們付出了情感,但是許多家長卻覺得孩子們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為此,作為班主任更要多和家長溝通,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的愛好、興趣、習慣、以及存在問題,然后再和孩子的父母親建立新型的合作關系,在學校里,班主任一定要強化孩子對家長的理解和回報,讓孩子們在與家長溝通中找回親情,然后再讓孩子把這種情感融入到班集體中去,這樣孩子們就會逐漸感覺親情對人成長的影響,體驗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3. 班主任要能引導小學生學會正確評價自我行為
學生能對自己言行進行自我評價,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標志之一。
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學生們通過相互交流、學習,一定會對某些問題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當他們在表達自己點滴情感時,有時不一定能完整地看待問題,這時作為班主任就應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自我,能客觀地評價他們的行為。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會有一個正確的是非標準,在對待個人和他人的情感變化時就會把握好分寸,能作出合理的選擇,對一些事情能夠形成理性的認識,這樣就有利于他們心理健康成長,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總之,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想抓好小學生的情感教育,首先要分析他們在情感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是要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然后注意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緩解生活、學習帶來的壓力,增強與他人的溝通能力,讓他們健康成長,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邁向更為廣闊的天地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麗萍.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亞太教育,2015(04):277-278.
[2] 張昌齡.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9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