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摘要:閱讀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讓學生學到世間萬物的道理,又可以讓學生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基于此,教師應當采取科學而又合理的措施,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帶領學生閱讀文章。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和策略
引言: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需要以學生為基準,為學生規(guī)劃相應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尋找自身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多是自己講述,學生在課堂下仔細聆聽。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自然閱讀能力不會有所提升,因此教師要針對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不斷地閱讀中會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還不會擁有更加豐富的情感情緒。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第一,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師教學的開展需要有著明確目標,根據(jù)目標劃分大綱。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卻往往忽略了教學目標的作用,閱讀教學的開展毫無章法,沒有任何技巧可言。教師在目標的制定上有著些許疑惑,其主要原因是語文教師無法確定閱讀教學的意義,沒有明晰閱讀教學的真正作用。模糊的教學目標,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有著不良影響,拖緩了教師的教學進程。
第二,學生參與度低。新時代的教育更加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更要求教師利用合理的措施,將學生吸引進課堂中。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切實落實這一點。畢竟,教師們在多年應試教育思想的渲染中,在重大的教學壓力下,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以自己的說教為主。長此以往,即使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留足自我表達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第三,教學方式陳舊。開展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完成每一本書籍的閱讀。并且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以激昂的姿態(tài)去探索書籍的世界。在長期的閱讀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會有所提升,人文素養(yǎng)甚至審美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可在長期的閱讀中,在教師的教學中,學生在這幾方面的能力沒有顯著提高。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監(jiān)督與指導沒有到位。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僅僅是為學生講解課文中的詞匯與句子,沒有涉及到閱讀方法的教授,更沒有新奇的授課方式。針對這種問題,需要教師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根據(jù)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調(diào)整教學方法。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第一,以讀促寫,提高閱讀水平。閱讀與寫作是統(tǒng)一體,二者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寫作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中心脈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式,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爬山虎的腳》時,這篇文章主要是對爬山虎這一植物的詳細描寫,教師先帶領學生通讀整篇文章,將文章中對這一植物的相關描寫進行摘錄。讓學生仿照這些摘錄寫一篇文章,仿照作者的寫作方式,從而更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對爬山虎的深刻喜愛。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以及對詞匯的應用能力。
第二,根據(jù)內(nèi)容,創(chuàng)建情景。情境教學法是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主要依托多媒體而開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學生處在真實的情境中,會有著更加真實地感受,從而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情感與情緒。小學語文教師們應當充分發(fā)揮這一教學工具的作用,讓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自己的教學更加便利。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尋找蟋蟀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觀看,了解蟋蟀的生活習性和居住地址等等。選取幾名學生來進行閱讀課文,加深學生們對于這篇文章的印象。其次,在自習課上可以選取學生來扮演蟋蟀,讓其講出蟋蟀的生活習性和住宅的特點,以及“自己”修建時所需要注意的方面。采用這種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們對于閱讀的喜愛程度,還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課堂的氛圍,學習到課本當中的內(nèi)容。閱讀就是理解文章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體會作者在寫文章時的情緒,在不斷地閱讀當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更多的世間冷暖,在長期的閱讀當中,學生們的情感會更加飽滿,心靈會更加開闊思想會更具有包容性。
第三,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拓展教學素材。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素材解析,還可以為學生拓展課外的素材,開闊學生的閱讀領域。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尋找合適的閱讀內(nèi)容與閱讀素材,尋找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以及年齡的。教師更要注意書籍的價值取向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讓學生們在閱讀當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四年級的小學生們的分辨能力較差,自控力也較差,需要外界力量的引導,更需要教師的帶領。需要教師做出切實努力,讓不愛閱讀的學生喜歡上閱讀,讓熱愛閱讀的學生能夠真正地在書籍中有所獲得。
結束語: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帶領學生完成課本素材分析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尋找各種各樣的閱讀素材。針對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作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一一解決。讓教師的教學更有效果,讓語文課堂變得更有效率,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劉曉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2020(36):38-39.
[2]馬春華.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 黑河教育,202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