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領
【摘要】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講授式教學方式占教學主導地位,至今我國教育開展深受其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新課改實施推行舉步維艱。近年來,隨著新課改不斷實施以來,傳統(tǒng)教學理念逐漸淡出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應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其中對話互動教學方式就是其中之一,成為課堂教學廣泛應用的一種。以下將針對理答行為中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傳統(tǒng)教學理念;新課改;創(chuàng)新性;對話互動教學;理答行為;小學語文;因素;解決辦法;
新課改倡導的減負一直被我國小學教學開展予以重視,教師們普遍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將減負作為主要教學開展方向。以下將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關于理答水平開展的現(xiàn)狀以及需要哪些改進措施。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答行為開展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學內容因素
在教學內容開展過程中,教師圍繞著課堂教學內容核心開展教學,促使教學知識正確的傳授給學生,這也是課堂理答的核心基礎。課堂理答是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是簡單、基礎的問題,那么教師要著重分析學生回答的內容,并且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復雜的、難以捉摸的問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思維發(fā)散,一步一步幫助學生尋找答案。因教學內容來源于教材本身,并沒有較大差異性。所以,從客觀的角度上考慮教學內容的因素影響不易改變。
2班級文化因素
班級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渲染和烘托,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班級文化所形成的班風即是對班級管理模式的直接體現(xiàn),也對語文課堂理答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意識能力。對于班級文化的形成需要不懈的努力,而對于班級文化的改變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想要從這一點出發(fā)改進理答行為則是難上加難。
3教師因素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課堂理答開展過程中,也同樣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因此對理答教學開展的影響也不同。有些教師喜歡提問的問題比較多,問題的類型也各不相同,喜歡與學生進行教學交流,這樣的教師往往在學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學生們也會喜歡這樣的教師。教師也要通過各種方式對自身教學素質進行不停的提高,進而增強學生們內心深處教師的重要角色,進而改進理答行為效果。
二、有效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答行為的對策
1注重引答、減少代答
在理答開展的最后階段,教師再組織理答,這是對學生所給出的答案進行重新組織和高度概括環(huán)節(jié)。而在實踐開展過程中,再組織理答在課堂理答行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重,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有8.7%左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原因在于,很多教師在自身的意識上就沒有對再組織理答過程引起高度的重視,這對于理答行為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力量。首先,再組織理答需要教師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對學生所做的回答進行簡要的概括。因為,學生們的回答并不能清晰的呈現(xiàn)出對問題的闡述,很多時候需要教師對學生回答的零零點點進行總結,給出學生一個完整的答案,也培養(yǎng)學生掌握回答問題的技巧。其次,通過教師的總結,能夠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效果。教師所做的總結,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清楚、理解的更加透徹,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能夠起到幫助學生思維開拓、提升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太陽》這篇文章內容時,一位教師則是直接點出文章所研究的主題:“太陽有什么特點?”拋給學生,這一問題拋給學生之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內容,然后學生們就爭先恐后的回答起問題來,學生們的喋喋不休并沒有將教學內容的主旨太陽有什么特點闡述明了,而還是教師一段段分析、歸納總結出太陽的特點。相反,另一位教師則是先引導學生自由讀書,然后問詢到:“學生們,誰能把這段話讀成一個字?”學生們仔細閱讀一遍之后,有些學生就張開想象的翅膀開始大膽的總結起來,很快有人就說出:“大”,然后教師又順水推舟,把每段的內容都總結成一個字。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們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追問要技巧
理答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探問、追問、轉問以及反問等問題方式對問題進行適當?shù)奶幚恚瑸閷W生創(chuàng)造一堂高水平的課堂教學內容。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語文運用能力。發(fā)展性理答需要教師必須具備高素質的教學基礎,才能使得理答行為開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全神貫注》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作者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如果單憑教師的講授式方法,難免覺得空洞、難以理解。為了使得教學效果更加完善,教師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教學問題進行了適當?shù)男薷?。教師可以問:“在這句話中,所描述的羅丹的神態(tài)如何?”有的學生說:“像喝酒一樣?!苯處熡謫枺骸翱梢杂靡粋€詞簡要形容嗎?”有的學生則快速回答:“世界消失一般?!被卮鸬竭@,教師已經(jīng)將學生們成功帶入到了教學情境中,使得學生們順著這條研究方向不斷探索,探索出作者羅丹爛醉如泥,忘卻身邊的一切,走進雕刻的世界。而在他眼前,也只有雕像。此時,教師故意讓學生說出羅丹的精神狀態(tài),也就是所謂的全神貫注,學生們才能真正領悟。有些學生則說:“全神貫注”,也有些學生說:“一絲不茍”。
這樣,學生們將教學主旨“全神貫注”表達出來,相信對教學內容已經(jīng)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教學剛開始階段的懵懂表現(xiàn),也是真真切切感悟到了全神貫注的含義。對于學生們回答并不可能全部都能回答到點上,而是要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將學生引導到教師想要聽到的理答問題。學生要認真追隨教師的問題,不斷深入思考,理清學生思路和方向,將羅丹全神貫注的投入雕刻世界達到深切的領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答行為,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等提供堅實的基礎,進而不斷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