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文清
摘要:小學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初期階段,并且也是學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在小學階段,怎樣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和自身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合理地管理班級與提升學生的各科成績是同樣重要的,這就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有效運用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和自尊,還能為班級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本文針對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班級管理
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有效運用賞識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現(xiàn)階段,一些學校在班級管理中已經(jīng)實施了較多的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某些方面依舊面臨一些問題。由此,深入分析賞識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指導,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
一、賞識教育的含義和意義
(一)含義
賞識教育是指在教學工作中借助有效的賞識手段來達到塑造學生性格的目的。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當前,很多學校已經(jīng)意識到賞識教育的關鍵作用。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家長在教育學生時,也會時常利用這種教育方式,不光可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1]。
(二)意義
賞識教育以實事求是、承認個體間的差異為主要思想。與其相背離的是眾所周知的揠苗助長,揠苗助長的農民因為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最后致使苗木枯死。在小學階段,孩子處于敏感時期,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嚴重后果。賞識教育彌補了揠苗助長的問題和不足,結合每個學生的差距和具體情況,進行適當?shù)墓膭睿梢詭椭鷮W生樹立信心,能夠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而且它也是當前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二、賞識教育運用在班級管理中的問題
(一)賞識手段過于單一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鼓勵教育的重要性,所有學生都希望獲得教師的認可,但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都只會對學生說“你真棒!”,不會再說一些其他賞識學生的話語,長此以往,學生就容易產生厭倦心理,降低學生的積極性。若要使學生對每件事情都充滿希望,必須對其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不斷滿足其好奇心理。賞識教育也是如此,教師只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并運用激勵的語言,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進一步塑造其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不能永遠在原地踏步[3]。
(二)賞識不具備認同感
在小學時期,教師的任務不光是教授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處理人際關系。身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處理好師生關系,并獲得學生的認可和肯定。然而,在教學工作中,一些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聽話,建立良好的威信,一般表現(xiàn)的都比較嚴肅,端起教師的架子,并未了解學生的想法。李鎮(zhèn)西曾言:做一名合格教師的關鍵要素是具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應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成為朋友,這樣才會真正愛護學生[4]。
(三)賞識不具備全面的教育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師能夠以學生素質發(fā)展為依據(jù),進一步評價教學水平的好壞,并非是完全根據(jù)考試成績?,F(xiàn)階段,一些學校仍然用成績來評價學生,考試通常是教師的法寶,學生為了取得良好的成績,進而失去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若學生只能在成績上展示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毫不夸張地說她根本沒有展示自己,身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光用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更不能為了分數(shù)而限制學生的發(fā)展。這就等同于把大樹的枝葉剪掉,光留下樹干,毫無生機可言,更別提優(yōu)化環(huán)境了。
三、賞識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措施
(一)賞識手段的多元化
在賞識學生時,應運用多元化的表現(xiàn)形式,而目光賞識是較為常見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或者在取得成績、遇到困難時,教師應使用贊賞的目光對其進行激勵,從而,學生就會被賦予更多的動力。
同時,作業(yè)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總結和評估,在作業(yè)上對其進行鼓勵性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健康發(fā)展。然而,一些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批改方式,導致學生只關注作業(yè)評價的結果,而忽視作業(yè)完成的質量,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覺得作業(yè)是一種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應融入一些人文性評語,要始終保持一顆賞識的心態(tài),深入其中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并將這些優(yōu)勢通過評語的方式轉達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提高作業(yè)完成的質量,將作業(yè)作為鞏固知識的工具。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學生的信心。
另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多使用一些表達賞識的話語。語言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工具,若學生存在積極向上的行為,教師應使用贊賞和鼓勵的言語,通過當眾表揚或單獨表揚的方式,向所有學生傳遞出正確的行為習慣和規(guī)范,能夠讓學生了解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激發(fā)學生想要被肯定的渴望,從而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賞識教育提倡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希望能夠和教師多加溝通,甚至希望教師能和他們成為朋友。教師和學生之間如果能夠做到互相關愛,就會出現(xiàn)無窮的力量,班級管理不再是一人之上,學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變得融洽,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有效挖掘出學生的潛能。
賞識教育要求教師擺正位置,成為學生的朋友,在心理方面,使學生感受到安全感。讓學生不光學會尊重知識,還能樹立教師的威信。
(三)整體評價學生
開展素質教育的前提是遵循學生間的差異,需要面向所有學生,而賞識教育的本質是承認個體差異。為此,在運用賞識教育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學生的細微變化,對其給予適當?shù)恼J可,幫助學生謀求更好的發(fā)展。教學評價并非是區(qū)分學生的工具,應是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合理措施,要將評價視為進步的起點。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在了解與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找到其身上的優(yōu)勢和潛力,并將優(yōu)勢釋放出來,整體評價學生。
(四)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營造賞識情境
教師應對班級集體有一個良好的認識,一個集體中不光有性格開朗的學生,還會存在性格內向的學生,通常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期望獲得教師的認可,然而,在班級生活中,性格孤僻的學生容易被忽視。因此,教師應改變思維意識,從自身做起,從而為班級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凸顯出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運用這種方式往往效果更好?;诎嗉壒芾韺嵺`而言,教師要以班級作為組織形式,表現(xiàn)各種類型的多彩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參與活動的平臺,讓學生可以在這一環(huán)境中相互賞識,同時在不斷發(fā)展中得到正確的引導,將賞識教育運用在班級管理當中,既能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開展賞識教育時,應遵循學生間的差異,并且合理接納失敗。賞識教育在引導學生挖掘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發(fā)展中找到價值感,樹立良好的自信,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品格。在班級管理時,教師應全面了解和分析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運用多元化的賞識教育方式,在交流與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翠妹. 以愛為源春風化雨——小學班級管理中賞識教育的應用分析[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0(11):73-74.
[2]蔡清乙,蔡相生. 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 數(shù)碼設計(下),2020,9(10):169-170.
[3]王誠健,程悅坤. 如何有效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賞識教育理念"[J]. 文淵(小學版),2021(1):520.
[4]張愛萍. 德育應從賞識與信任開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J]. 名師在線,2019(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