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戰(zhàn)勝 孫勇民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了實踐育人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近年來,天津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圍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學校工作生命線,建立了“11211”實踐育人工作體系:即一個根本任務、一個堅持、兩個重點、一系列載體、一種氛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 實踐育人 體制機制 平臺載體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2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s an example
HUA Zhansheng, SUN Yongmin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350)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ymposium on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pointed out a clear direction. In recent years, around the life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ianjinModernVocationalandTechnologyCollegehasestablishedthe"11211"practicaleducationsystem:onefundamental task, one persistence, two key points, a series of carriers and one atmosphere, 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platform carrier
實踐育人是教育部印發(f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十大育人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相比理論宣講或“填鴨式”的說服教育,實踐育人體現的是認知“由外而內”的過程,是一種調動主體主觀能動性的“隱形育人”過程,教育效果往往更好。高職院校以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為使命,在做好大學生實踐育人方面,要充分依托已有的實踐形式、實踐項目、實踐資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創(chuàng)新實踐載體,打造具備高職院校特色的實踐育人工作體系。本人以天津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現代學院”)為例,努力構建“11211”實踐育人工作體系,為探究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1一個根本任務: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實踐育人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與抓手,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以實踐育人為途徑,可以更好的提升育人成效,讓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思想境界的升華和能力的提高,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以民族復興為己任?,F代學院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建實踐育人體系,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更多平臺和路徑,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融入、全方位滲透的育人格局。
2一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
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不管什么時候,為黨育人的初心不能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能改,堅持黨對思政工作的領導不能動搖?,F代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發(fā)揮黨委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早在2001年學院成立之時,就建立了學院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7年學院黨委將學院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提升了大學生政治教育在學??傮w工作的站位,明確學院黨委書記擔任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并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學院黨委定期召開思政教育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學院大力發(fā)展實踐育人工程,形成了以思政實踐教育基地等項目為載體的實踐育人品牌。
3兩個重點:實踐育人協同機制和實踐育人保障機制
3.1學院扎實推進實踐育人工作,調動校內外多方參與,構建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踐育人共同體[1]
和教育主管部門、屬地政府部門協同育人。學院和天津市教委共建天津市中高職一體化思政教育示范培訓研究基地等機構;構建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工作機制,以天津市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師培訓與研究中心和天津市中高職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培訓與研究中心為載體,落實好中高職院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相關機制體制建設,積極探索服務中高職思政課一體化實踐途徑;與天津市津南區(qū)教育局共建天津市區(qū)校思政課協同培訓與研修基地,統籌推進課程建設一體化、育人載體一體化、統籌指導一體化、資源共享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與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管委會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和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政聯盟,完善思政實踐課育人體系,構建“進浸式”育人模式,以思政聯盟為基礎,組織落實好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政課集體備課;聘請屬地派出所領導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與屬地武裝部合作進行國防教育。
和街道、農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協同育人。學院與天津覺悟社紀念館共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基地;與貧困村簽署協議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與臨近的知香園等社區(qū)共建志愿者服務基地,不斷拓展職業(yè)教育服務社會的職能與方式。
和駐地部隊協同育人。學院與預備役師一團、二團開展合作,成立預備役營,開展軍民融合項目,軍地聯合培養(yǎng)人才,提升了學生愛國守法意識和專業(yè)實踐能力。
和企業(yè)協同育人。學院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yè)開展合作,不斷推進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與天津海鷗手表開展的合作,成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
學院各部門協同育人。學院不斷強化校內“三全育人”的機制,各部門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辦公室成員,都有育人的職責和任務,如保衛(wèi)部門與學工部門通過評定民警助學金、開展法治講座等方式進行心理育人,宣傳部門與后勤部門通過栽種“一串紅”、校門口擺放愛國主義花卉圖案等方式開展環(huán)境育人。
3.2保障機制是增強實踐育人效果的助推器,學院積極完善實踐育人保障機制
完善相關機構設置,加強專業(yè)人才配備。在天津市高職院校率先成立思政課實踐教研室,配備專職人員,專門負責思政課實踐教學和實踐育人相關研究;按照師生比1:350和1:200的標準,在編制內配齊思政理論課教師和專職輔導員,加強實踐育人隊伍的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科研梯隊建設。
完善思政崗位獎勵績效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中對實踐育人提出明確要求,要求思政教師、輔導員必須參加并指導學生實踐活動,并做好思想政治引領,激發(fā)思政工作隊伍實踐育人積極性;配備專職思政教師作為社團指導教師,設立專職思政實踐教師崗位,加強對實踐育人的指導。
強化制度建設。建立校內實踐育人研判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實踐育人工作。通過例會、座談會、觀摩、集體備課等方式協調聯盟、企業(yè)等各類實踐育人主體按照分工和職責開展實踐育人工作。
4一系列載體: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的載體和平臺
精心建設效果突出的實踐育人基地。2018年,我院與屬地政府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組成實踐育人共同體,承建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該基地面積達5000平方米,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知識通過互動圖文、視頻、模型、虛擬互動等形式呈現,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體驗深度融合,打造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形成了思政實踐育人課程品牌、“情浸式”教學品牌、“紅色基因”社團品牌等一系列校內思政教育工作品牌。2020年5月7日,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來到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詳細了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展覽和實踐教學展示,對思政教育基地的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學院實踐教育基地年接待學生上課10000人次,接待參觀學習10000余人,學院還以實踐基地為紐帶,承接了天津市中高職一體化思政教育示范培訓研究基地等機構建設任務,開發(fā)了職業(yè)院校實踐育人精品項目。
建好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政聯盟。學院聯合海河教育園區(qū)其他職業(yè)院校,組成實踐育人共同體,集中研討新教材,將教材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七章內容作為重點進行研討交流,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入心入腦;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課堂的重點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通過大學生思政理論公開課、情景劇大賽、知識競賽等方式,讓學生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
拓展實踐資源和平臺。依托各類教育場所,創(chuàng)建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chuàng)業(yè)實習基地30個。積極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共計報名200余個項目,我校創(chuàng)客團隊獲天津賽區(qū)二等獎等多個重要獎項;豐富實踐內容,組織學生利用暑期開展社會調查,在校內外開展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清理垃圾的生產勞動和志愿服務;以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宗旨,開展學生勤工儉學活動;將志愿服務和實踐育人納入學生第二課堂學分;建立實踐教學手冊,設置學、思、踐、悟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開展模塊化項目實踐教學,探索“講演誦唱”等激情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進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思政元素的各類情境中提高素養(yǎng),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加強“互聯網+”思政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建立“數字馬院”“線上基地”,完善實踐陣地線上建設,實現思政優(yōu)質資源共建共享,課上課下聯動,線上線下結合,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借助3D數字和校內場館,打造“理論+實踐”課堂,讓思政課學習“活起來”。
打造思政情景劇特色品牌。為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實踐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天津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連續(xù)7年開展情景劇大賽,情景劇已經成為實踐育人的優(yōu)秀載體和靚麗名片。比賽作品均能圍繞職業(yè)院校思政課程中的有關章節(jié)或專題的相關知識點,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能體現愛國主義教育、抗疫精神、國防教育等思政教育主題。參賽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演、講、唱、誦均蘊含其中,讓人耳目一新。師生們的表演認真投入,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有震撼人心的宏大場面,有讓人潸然淚下的感人場景,能觸動內心,引起共鳴。讓師生通過研究學習,把思政元素、紅色歷史親自演出來,能深化新時代職業(yè)院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與理解,起到了寓教于劇的作用,促進師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5一種氛圍:濃郁的校園紅色文化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2]”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校園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精神文化代表著學校的傳統、校風,熏陶影響著學校老師與學生的心理與精神世界。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潤物細無聲的,讓紅色文化深植校園,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師自覺加強業(yè)務素養(yǎng),提升教學能力,自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影響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讓紅色文化深植校園,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們愛國奉獻的價值觀,自覺踐行時代使命,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通過思想影響行為,形成知識-修養(yǎng)-實踐的閉環(huán),構建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組織開展紅色實踐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對國家、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自發(fā)形成愛國主義情懷,自覺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院定期以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政聯盟和思政教育實踐基地為平臺,舉辦紅色文化研討會與紅色文化、勞動教育論壇,實現對紅色文化特別是天津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以思政情景劇為載體,宣傳紅色理念、厚植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思想、培育紅色人才;依托天津市警備區(q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勤務學院等合作部隊和院校打造“紅色軍營”,舉辦紅色文化系列講座,開展軍營生活體驗與紅色文化宣傳展示活動,幫助學生感受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自覺傳承與發(fā)揚紅色文化、勞動教育文化;以延安精神學習研究會、翔宇社、覺悟社、初心學社等特色學生社團為平臺打造“紅色社團”;與天津覺悟社紀念館共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基地,與海河教育園區(qū)知香園社區(qū)共建志愿者服務基地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學習實踐平臺。
目前,我院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初步形成“11211”實踐育人體系,但是工作中仍存在重形式輕內涵的現象,[3]推進實踐育人,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強化實踐育人形式創(chuàng)新,轉變育人理念,搭建育人平臺,凝練育人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夯實“實踐育人共同體”,大力培育一批實踐育人精品項目,為青年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提供廣闊的舞臺,為大思政格局發(fā)揮育人功能提供示范引領,打好思政“育人組合拳”。[4]
參考文獻
[1]談傳生.高校實踐育人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2):61-6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劉雪珂.習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及其價值研究[D].錦州:遼寧工業(yè)大學,2019.
[4]張家瑋.打通高校實踐育人“最后一公里”[J].內蒙古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