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元慶
1995年頒布的《教育法》明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原則上實行‘一校一章程’?!?012年教育部印發(fā)的《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對學校章程制定做出了全面具體的規(guī)定,并明確提出2015年要實現“一校一章程”。學校章程是學校成立的基本要件,作為保證學校正常穩(wěn)定運轉的綱領性文件,作為學校實現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據,學校章程在學校治理體系中具有本源性、最高性地位,堪比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根本大法——國家憲法。
一、學校章程的價值觀基礎
國家憲法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形式,是國家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從各國憲法的內容來看,憲法不僅是一套規(guī)范體系,而且是一種價值體系,構成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內核。我國憲法所體現的基本價值,就是我國主流的價值體系,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F行憲法的第五次修正的內容之一是增加“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上升為國家意志,并融入法治建設和公民生活。
學校章程是學校的基本法,作為現代學校制度的基本制度形式,在學校的成立、治理、發(fā)展中有著同樣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憲法一樣,學校章程不僅是一套規(guī)范體系,而且是一種價值體系,構成學校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核,奠定了學校價值體系的重要基礎。學校章程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國家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教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它通過國家教育政策方針、法律、法規(guī)的方式得以體現和貫徹;其二是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充分尊重教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根據學校自身的具體情況和特點,所確立的有學校自身個性特色的學校核心文化理念和辦學宗旨。
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我們在深入學習理解貫徹“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之下,初步確立了具有本校自身特色的核心文化理念和辦學宗旨:學校的辦學理念為“匯融并蓄,擇善求真”,校訓為“源清志平”,以“守法尚仁”作為一以貫之的校風,以“慈愛謹嚴”作為推崇倡導的教風,以“欲志慎初”作為培養(yǎng)熏陶的學風,辦學愿景為“德潤天地,學貫中西”,辦學目標為“辦一所承繼中華道統(tǒng),擁抱世界文明的高品質現代化學?!?,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為“培養(yǎng)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捍衛(wèi)者”。以上學校核心文化理念和辦學宗旨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國家教育法規(guī)政策方針在我校成立、治理、發(fā)展過程中的具體化和校本化,彰顯了我校的個性特色,同時也是學校章程的核心價值觀基礎。
二、學校章程的核心價值追求及制定程序
國家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是規(guī)范國家權力運行,從而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為保障權威性和嚴肅性,國家憲法的制定程序和基本原則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憲法的制定一般經過設立制憲機構、提出憲法草案、通過并公布憲法草案這三個程序。首先,國民是制憲權的主體,制憲機構是實際行使制憲權的主體。其次,根據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內核和主流價值體系,在基本政治和經濟制度和公民的憲法地位等方面首先要確立原則,要求具體起草機關在起草工作中加以貫徹,從而形成憲法草案,然后在社會各階層展開充分討論,吸收合理建議,協(xié)調各階層的不同政治經濟利益訴求,尋求共同的社會基礎。最后,在立法機構代表絕對多數的贊成或者國民投票后,憲法草案通過并正式頒布實施。
學校章程作為現代學校制度的基礎制度形式,其核心價值追求也同樣應該是規(guī)范學校各種權力的正常運行,保障學校各密切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正當權利。為了確保學校章程能夠實現該核心價值追求,制定學校章程也應當遵循規(guī)范的程序,具體如下:
第一,設立學校章程制定機構。制定章程的主體是各密切利益相關者群體,包括學校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等。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行政各部門分管領導和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學校章程制定工作小組,同時成立了由學校領導、工會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社區(qū)代表和教育專家組成的學校理事會。學校理事會作為章程制定的重要咨詢建議機構,既包含教師、學生、家長等各利益相關者,也包括持中立立場且專業(yè)的利益無關群體,這樣的組成人員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章程制定過程的公平、公正、科學和客觀。
第二,起草學校章程草案(征求意見稿)。學校章程草案的起草首先要明確學校章程的核心價值觀基礎,即國家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以及學校自身特色的核心文化理念和辦學宗旨,它們分別以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法規(guī)的形式和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一訓三風等形式加以體現。進而,章程制定小組將它們具體地轉化為學校教育教學治理體系的權力運行規(guī)范程序和各項權利義務安排,從而形成學校章程草案,并向學校理事會、家委會、學生會、全體教師等治理體系各群體公開公布,廣泛征求各群體的意見與建議,召開相關的會議展開充分的討論協(xié)商,最后由章程制定工作小組進行分析研究,吸收各群體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中的公平合理內容,適當修改調整,最終形成學校章程草案(征求意見稿)。
第三,大會表決通過學校章程草案。學校章程草案形成之后,必須經過全體教師大會或教師代表大會正式表決通過,在報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之后,學校章程才可以正式公布實施。
三、學校章程制定和修訂的基本原則
國家憲法的基本原則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抽象性、國別性與國際性、恒定性這五個特征,其反映了具有普遍性的人類生活的基本價值,是憲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某個領域的最高準則,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
學校章程由于其在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實踐中所具有的基本法、最高法的地位,在制定和修訂過程中也應當把握好以下五個基本原則。
第一,本源性原則。學校章程是學校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石,必須體現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具體就是表現在其必須遵循國家的教育政策方針法律法規(guī)和教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在學校章程的第一條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管理規(guī)程》《寶安區(qū)公辦學校管理規(guī)程(暫行)》等法律、法規(guī),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章程。
第二,特色性原則。每個學校都有其個性特點的學校校史校情、核心文化理念及其辦學理念與宗旨和發(fā)展愿景,不同學校的章程應該明確體現出學校的不同氣質與不同追求,用個性化的學校章程引領學校特色發(fā)展。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學校章程明確了學校的辦學文化體系,結合了學校的校情、宗旨和發(fā)展愿景,對學校的治理體系和治理結構等進行了特色布局,彰顯了學校的特色理念,引領著學校的特色發(fā)展。
第三,綱領性原則。作為學校的綱領性文件和辦事總規(guī)矩,學校章程涉及的是學校治理結構和根本制度等事宜,規(guī)定的是關系學校運行中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其各項條款是學校其它規(guī)章制度制定的基礎,不可本末倒置。同時學校章程也應具有高度概括性,不必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學校章程除了總則和附則,主要從治理結構、管理機制、課程與教育教學管理、人力資源工作、財務管理這幾個部分精簡概括了學校的根本制度。
第四,適切性原則。學校章程基本價值觀為基礎的文本本身應與學校本體相互融合,使文本在觀念傳達上具備有效指導解決學校具體問題的解釋效力。學校的特色必須在章程文本制定中體現出來,在章程具體實施中發(fā)揮出來,不斷凝聚成學校獨特的核心文化理念。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學校章程從文本上高度明確了學校的治理特色:學校實行扁平化、分布式、分權式、制衡型的管理機制。扁平化旨在減少學校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分布式重在明確管理主體的責任和權利,最大限度發(fā)揮各崗位的領導作用;分權式強調學校與各學部、各部門、各學科實行分權分責的管理機制;制衡型明確學校所有的權力均應受到相應制約。
第五,穩(wěn)定性原則。作為學校最具權威性和穩(wěn)定性的基本制度形式,學校章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監(jiān)督和制約學校領導的權力,推動學校從“人治”走向“法治”,彰顯和保障師生的合法權利。學校章程的制定和修訂必須經過嚴格的規(guī)定程序,必須經過學校利益相關者的充分參與、討論,每一次的修訂變化不能是隨意依照個人喜好,而應該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時代性變化對章程基本價值觀的努力契合,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穩(wěn)定合理。以深圳市寶安區(qū)清平實驗學校為例,學校章程在附則中明確,須由學校黨支部、校長聯(lián)席辦公會議或三分之一以上教代會代表提議,方可啟動修訂程序,同時修訂過程須履行規(guī)定程序,由學校黨支部、校長聯(lián)席辦公會議審定后,報教育主管行政部門核準。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