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白縣旺茂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 李春武
在從小學升為小學的過程中,數學課程的知識、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變化,一些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這些變化。許多學生有著學習效率不高、不了解課堂內容、不愿意問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的原因。
為了學習目標而克服學習困難的心理活動稱為意識,是決定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意志堅強的學生能有效克服從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中的困難,盡管數學教師在不斷改變輔導方式、教學方法,課堂學習難度也在不斷加大,但此類小學生依然能夠在不斷適應變化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成績;相反,學習意識淡薄的學生常常在困難面前選擇退縮,失去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因素。對學習有較高興趣的學生可以更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而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往往對數學課程持消極態(tài)度。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對待學業(yè)抱有消極懈怠的心態(tài),有的學生由于課堂枯燥而放棄學習,有的學生由于在以后的學習中缺乏對數學技能的掌握而對學習敬而遠之,出現(xiàn)了厭煩的情緒。
中學數學教材的體系結構和邏輯結構較小學有了明顯的改變。課本中每一章的教學內容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如果對這些知識掌握不牢靠,學生就會誤認為數學是難以攻破的學科。例如,學生只有有效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才能輕松地學習一元一次函數。而且很多學生由于對數學課程中某一章或某一部分的知識掌握程度不足,在學習新知識時無法實現(xiàn)知識的正遷移。
在新時代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數學教師也要面向現(xiàn)代化,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渴望日益迫切,數學教師有責任和義務聚焦數學教學過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僅有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還有動作智能、音樂智能等。有些學生的語言智能存在不足,但有著較強的運動智能;有些學生可能沒有優(yōu)秀的數學和邏輯只能,但卻有著優(yōu)秀的音樂智能。教師常常習慣于用標準的考試成績來衡量所有學生的發(fā)展,考試結果的不盡人意使學習困難的學生感到羞愧和害怕。如何將測試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筆者認為,為了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宜把成績好壞做比較,應該建立多元的人才評價體系。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設計并完成一份試卷,并按時上交。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了解學生在哪方面存在知識薄弱的問題。對此,教師應該針對性地對班級學生進行輔導,在班級評價表上注明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取長補短,見賢思齊。教師在評價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反應,注重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避免一味地批評學生。
新模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數學能力評價提出了新方向。僅依靠單一的數學考試成績給學生定性的做法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并不是一次考試成績好就是優(yōu)等生,一次卷面分稍下滑就是學困生。數學教師應建立以改進教學為標志的學業(yè)質量評價體系,從內容和能力多個維度注重對學生知識體系建構和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評價。在對學生數學能力做評定時,要從學科考試成績、學生數學作業(yè)時長、學生數學課堂表現(xiàn)情況、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等維度進行全面的考量。唯有科學合理地做好學生數學能力分層,才能真正了解班級內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教師要從這些數據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縮小班級內學生間數學能力的差距。
數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分層布置數學作業(yè),分別訓練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能力。關注學生學習需求,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把控,加強他們應用數學的能力。例如教學七年級數學上冊“一元一次方程”,對于數學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布置難度系數較低的作業(yè),例如基礎算式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如何判斷方程、找相等關系列方程的能力。對于數學能力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難度系數適中的作業(yè),讓他們在應用題中根據相等關系列出正確方程式,為進入七年級下學期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打好基礎。分層布置作業(yè)能讓每位學生都獲得適合自己的數學能力訓練,在基礎學習中,慢慢縮小同學間數學能力的差距。
很多教師都曾遇到這樣的學生,平時學習非??炭嗯?,作業(yè)認真仔細,但考試成績卻遲遲不提高。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學生學習方法錯了。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更能夠幫助其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如教學七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這是初中幾何的基礎內容,在高中以“三角形”為突破口的幾何研究會越來越多,學生如果在此時對相關定理掌握不牢,未來學習更深入的知識點時會表現(xiàn)得更為吃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探究方法,提前通知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在正式學習前做到能簡單地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啟發(fā)引導學生仔細聽、深入思、快速記,展開豐富的數學想象,學會用平行線性質推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在課后部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繪制三角形數學學習思維導圖,系統(tǒng)地梳理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概念。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在數學知識海洋中暢游。
綜上所述,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要牢固立德樹人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堅持教育的公平與質量相統(tǒng)一,當前現(xiàn)狀與長遠規(guī)劃相統(tǒng)一。在教學實踐中踐行教育改革,不斷提高育人水平,不放棄每一個學困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增強我國基礎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