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天一中學 陳 冀 鄧洪賢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強調:要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構建全面的育人體系,把堅持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后勤服務育人是高中階段實施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育人目標的重要舉措,高中階段實施服務育人不僅是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后勤部門追求自身價值的主要動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校園管理理論的發(fā)展,智慧后勤概念應運而生,并成為學校做好服務育人、提升服務質量的基礎和保障。高中智慧后勤就是以促進后勤優(yōu)質服務為目的,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數字移動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為校園師生提供的智慧化、數字化、一體化的服務環(huán)境。圍繞“服務更好、管理更精、校園更優(yōu)、生態(tài)課程更響”的服務理念,天一中學以智慧后勤為抓手,努力實現“保障有力、服務育人”的學校后勤改革總目標。
高中智慧后勤建設經歷了電教化探索、信息化普及、數字化提升三個階段,目前仍屬于快速發(fā)展階段,新理念、新技術不斷更新。近幾年,全國掀起了一陣智慧后勤建設的熱潮,但在實際建設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服務育人功能薄弱,缺乏課程意識。
首先,學校管理者普遍缺乏整體意識和長遠眼光,更樂于將資源直接投入教學、師資、科研、基礎建設等方面,而不是智慧后勤建設,這大大阻礙了智慧后勤的發(fā)展。其次,缺乏統(tǒng)一的建設標準。2018 年國家發(fā)布的《智慧校園總體框架(GBT36342-2018)》對智慧校園服務、智慧校園管理、智慧安防等概念給出了解釋,但標準不具體,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數據格式,對具體實施智慧后勤建設指導意義不大。再次,高中后勤隊伍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工勤人員信息素養(yǎng)偏低,往往排斥使用電子化、數字化的新應用,在日常服務中也缺少主人翁意識和服務育人的課程意識。最后,高中智慧后勤系統(tǒng)開發(fā)往往以產品為中心,而不是以師生的需求為中心,不能滿足師生多元化的需求,最終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并進一步阻礙智慧后勤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首先,學校管理者應自覺增強信息化、數字化意識,要建立適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目標和師生需求的智慧后勤管理制度。其次,學校要加資金大投入,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劃出足量資金專門用于智慧后勤建設。最后,學校應為智慧后勤配置專職崗位,建立相關制度,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更好為智慧后勤建設服務。
智慧后勤是學校后勤的組成部分,也是智慧校園的重要模塊,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整體規(guī)劃,做到全校一盤棋。做好基礎信息的共享和維護,建設新應用時應充分考慮和原有系統(tǒng)的兼容性,避免相關系統(tǒng)各自為政,出現信息孤島、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智慧后勤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學校后勤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一定要從師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重視用戶體驗,注重操作的易用性、界面的人性化、管理的有效性。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還要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升級優(yōu)化,確保智慧后勤切實有效,真正做到服務育人。
近幾年,天一中學以“江蘇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校本特色的后勤智慧化建設之路,下面從四個方面簡述智慧后勤在學校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校園安全是后勤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人員、車輛的進出到晚間學生宿舍的管理;從學校資產的分配到師生上網行為記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傳統(tǒng)手工登記、紙質記錄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學校通過人臉識別門禁、車牌識別系統(tǒng)、宿舍管理系統(tǒng)、資產管理系統(tǒng)、人臉考勤系統(tǒng)、上網行為管理系統(tǒng)等智慧后勤應用解決了上述難題,大大節(jié)省了學校資源,提高了后勤管理水平。
借助物聯網、人臉識別等技術,學校搭建了基于身份識別的一卡通系統(tǒng)。通過IC 卡或人臉信息,師生可在終端機上完成進出校門、消費、借還書、考勤、門禁等功能,通過網站或手機App,學生可以查詢個人的進出校門、消費、借還書等記錄。學校在每個宿舍的淋浴龍頭上都安裝了流量計并接入一卡通消費系統(tǒng),學生用水按流量計費,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
為培養(yǎng)學生綠色節(jié)能的生活習慣,學校建設了能源監(jiān)管平臺,在班級安裝數字電表,在每棟樓都安裝了數字水表,用水用電數據通過數字化方式記錄在數據庫中。班級用電量及年級用水量每月都會在能源監(jiān)管平臺公布。平臺還能實時監(jiān)測各樓水電的用量高峰,為可能出現的漏水漏電等隱患提供預警信息。
大數據分析是智慧后勤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數據統(tǒng)計、指標展現、橫向對比、趨勢分析、鉆取轉換等技術將大數據轉換為大知識,為學校服務育人提供決策依據。比如由于過度肥胖、超重造成身體素質變差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利用學生消費數據,找出飲食過量的學生,及時提醒其增加運動并改善膳食結構,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通過分析消費數據還可以挖掘出經濟困難學生、最受歡迎菜品、最受歡迎售飯窗口等很多重要信息。學校還利用報修大數據預判各類設備的維修趨勢,以維修大數據為決策依據,評估設備的使用狀態(tài)。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從解決問題到避免問題,真正做到智慧的后勤。
智慧后勤是高中后勤服務建設的必然趨勢,也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除了平臺建設外,還需要上級政策的扶持、學校相關制度的建設、學校和企業(yè)間的相互合作等多種手段支持。學校建設者可以根據學?,F狀,遵循“先易后難、逐級推進”的原則,建設高效便捷的智慧校園服務,最終實現服務育人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