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中小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未來的接班人,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現階段出于多種原因,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并不十分樂觀。2019年,國務院發(fā)布的《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了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這也充分凸顯了國家對保障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的重視。因此,為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充分保障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勢在必行。
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充分保障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仍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部分中小學校對于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保障重視不夠充分?,F階段,個別中小學校仍然存有“唯分數論”思想,片面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情況,其關注點都放在了學生的升學率上,忽視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因此,個別學校出現了占用學生體育活動時間的情況,要求學生將大部分時間投入文化課的學習中,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參加相應的體育活動。以及一部分中小學校也有出現削減體育課課時、將時間分配給其他“主科”的情況,使學生缺少鍛煉的時間,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二是部分中小學教師對于中小學生的體育活動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不夠到位。部分教師只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并不支持。一小部分“主科”教師經常會與體育教師協商,占用原本應該屬于學生上體育課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的授課。包括作為學校第一線管理者的班主任,并不都是百分之百支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有的班主任因擔心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受傷,所以會選擇限制自己班上的學生參加相應的體育活動,使學生缺乏鍛煉時間。部分教師對于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性不夠到位,也使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得不到充分保障,給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是部分中小學生不喜歡體育鍛煉、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個別學生對于參加體育活動較為抵觸,其“惰性”心理使其抗拒參加體育鍛煉。因中小學生心智發(fā)展不成熟,從而導致一小部分學生無法意識到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從而使其體質健康水平受到影響。
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充分保障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時間,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予以大力加強改進:
一是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間的重視和保障。中小學校應當意識到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對于提高其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意義,需秉持“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配合政府要求,為中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保障每一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幫助其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二是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教師不應當僅僅只是狠抓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應當兼顧學生的身心健康。任課教師須知體育課的課時安排必須得到保障,體育課不能成為自己授課的“第二戰(zhàn)場”。部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也應當摒棄害怕擔責的心理,積極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
三是學生自身需要認識到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積極主動地投入體育鍛煉當中。中小學生尚處于發(fā)育階段,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學生應當克服“惰性”心理,積極投入體育鍛煉當中,充分有效利用體育活動時間,提升自己的體質健康水平。
中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其身心健康與中國的未來息息相關。因此,中小學生體育活動時間應當得到充分保障,以此提升其體質健康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更多健康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