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可視化是指通過圖示將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出來,思維可視化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思維可視化將學生的思維形象地進行呈現(xiàn),運用思維導圖、思維地圖等方式幫助學生串聯(lián)重要的知識。文章從“思維可視化的內涵及特點”“思維可視化在閱讀教學中的價值”“思維可視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三個方面入手,就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可視化的應用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可視化
一、 引言
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有助于學生思考和學習。思維可視化可以幫助學生總結文章重點、有意義的問題等,思維可視化工具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知識,學生在可視化工具的引導下,進行有效的思維建構,從而提高閱讀能力。文章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可視化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二、 思維可視化的內涵及特點
思維可視化是指把不可見到的思維過程通過圖示進行呈現(xiàn),將思維可視化運用于教學中,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可視化包含思維導圖等各種圖示,還包含一些軟件技術,像Mindmanager、mindmapper等。思維可視化可以使學習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信息,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將思考路徑呈現(xiàn)出來。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建構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思維可視化具有建構性的特點,幫助學生建構文本信息,通過示范工具為學生提供中心詞,引導學生建構知識,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思維可視化具有互動的特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建構知識,包含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討論思維導圖,包含了生生互動,思維可視化可以聯(lián)系新舊知識,包含了新舊知識之間的互動。思維導圖有圖示的特點,思維可視化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概念圖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因此具有圖示性特點。
三、 思維可視化在閱讀教學中的價值
思維可視化運用圖示將文本的信息展示出來,圖文結合便于學生思考,思維可視化將文章的細節(jié)通過關鍵詞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學生意識到哪些知識是重要的。思維可視化的方式相比于只有文字的內容更便于學生記憶,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效果。思維可視化將文字、圖形相結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解、歸納等能力。
思維可視化可以激發(fā)教師在閱讀課進行創(chuàng)新,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思維可視化通過思維工具促使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思維可視化為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了工具支持,教師熟練運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備課效率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可視化工具為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作用。
四、 思維可視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前預習,整體理解文章
上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預習可以使學生對閱讀材料增加了解。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將文章的背景、作者、文章的段落分布等畫到思維導圖中,并在思維導圖中標注上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學生的思維導圖具有獨特性,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在課前預習時使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整篇文章的結構,在課上聽課的時候有側重點。學生可以重點聽自己不懂的部分,并在課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的聽課效率也會提高。課前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起到輔助閱讀的目的,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草原》這節(jié)課,在預習時,筆者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作者是誰?他有哪些作品?本篇課文每個部分都寫出了什么?”學生讀課文,把自然段根據(jù)內容分成幾個大部分。文章的第一段寫了草原風光,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可以展示具體寫了草原的哪些方面?作者先寫了草原的天,學生把空氣清新、天空明朗在思維導圖中體現(xiàn)出來。作者寫了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作者接下來描寫了小丘的顏色、線條,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體現(xiàn)出第一自然段描寫的景物。學生接著閱讀課文,總結草原人民迎客待客、盛情款待作者是如何進行描寫的。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重點標記,有的學生給“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句話打上問號——為什么用“飛”?“蒙漢情深何忍別”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課上教師講解的時候重點去聽,這樣學生的聽課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又如,《少年閏土》這節(jié)課,筆者先讓學生預習課文。這篇課文圍繞少年閏土展開敘述,課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下任務:查閱文章作者的相關資料,寫下幾部他的主要作品。在預習時將課文劃分為幾部分,并想一想為什么這么劃分?每部分分別講的是什么?把課文中你認為精美的句子畫出來,并說出這個句子好在哪里?學生讀課文,完成任務,在思維導圖的助力下思考問題。在預習時,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寫出了作者的簡介,以及代表作品《吶喊》《朝花夕拾》,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嘗試給課文劃分成幾部分,并寫出了自己的理解。學生將第一自然段單獨作為一部分,寫作者懷念閏土,第二部分寫了“我”與閏土相識的原因,第三部分寫“我”與閏土第一次見面的情形,第四部分寫閏土給“我”講四件有趣的事,第五部分講我們都很懷念對方。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對每個部分的細節(jié)深讀一下,并思考:“作者第1段為什么要寫猹?閏土刺猹時的動作表明了什么?‘我’與閏土第一次見面感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預習時還可以總結閏土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性格特征。學生在預習時對文章的部分內容掌握,在課上能夠專注于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標注自己的疑問,在課上通過與同學討論、問老師的方式解決疑問。
(二)課內感知,梳理文章脈絡
課中,學生之間交流、討論思維導圖。學生小組交流探討,學生給出對其他同學思維導圖的建議,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分析思維導圖的內容,從人物、事件等方面引導學生梳理文章。教師向學生展示文本內容的關系,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各個細節(jié)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起文章的結構框架,使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在《草原》這節(jié)課的課上環(huán)節(jié),筆者帶領學生梳理課文。筆者首先提出問題:“同學們可以說一說對于作家老舍你們知道哪些?”學生根據(jù)自己了解的知識踴躍回答。有的同學說:“他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小說家,代表作品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惫P者提出問題:“《草原》這篇課文寫了草原的哪幾個方面?”學生回答:“這篇課文寫了草原風光、迎接遠客、主客聯(lián)歡等場景?!惫P者邀請幾名同學運用投影來展示自己課前畫的課文結構的思維導圖,其他同學觀看,并提出建議。學生有的提出了可以把描寫的細節(jié)展示出來,有的對其他學生的思維導圖提出了補充建議。學生交流并討論。筆者又提出問題:“這篇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蒙漢情深的?”學生讀課文,并回答出:“課文寫了迎客、聯(lián)歡、話別?!惫P者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運用到比喻和擬人的句子,并標注在思維導圖上。學生小組討論,最后請幾名學生說出找到的句子。筆者把本課的難點出示給學生,學生對比思維導圖,進行查漏補缺,修改并補充自己的思維導圖。
又如,《少年閏土》這節(jié)課的課上,筆者讓學生上講臺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學生畫的思維導圖各有特色。有的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展示了作者的代表作、這篇課文發(fā)生的四件事情是什么,有的學生在導圖中寫了本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氈帽、刺猬、伶俐、青蛙、捕鳥等,閏土的外貌特征,以及閏土的性格:勇敢、聰明能干;有的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寫出了本課的好詞好句,總結了本課的中心思想: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向往;等等。通過學生的展示筆者了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課堂上筆者讓學生找出閏土外貌是什么樣的句子,學生讀課文,并找到了:“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讀句子,得知閏土具有什么特點?學生思考并回答:純樸、健康、勤勞,我提問學生:“從‘明晃晃的銀項圈’可以看出什么?”學生回答:“閏土的父母對閏土的喜愛?!惫P者讓學生仔細讀課文,作者在寫雪地捕鳥時是如何寫的?找出對應的句子。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運用了動作描寫,動詞有“掃、支、撒、拉、罩”,筆者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寫“瓜田刺猹”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閏土什么樣的特點?學生讀課文,并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學生讀句子看出閏土是一個聰明又勇敢的少年。筆者提問學生:“從課文中你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將閏土和作者的生活進行對比,得出:“文中的‘我’對閏土農村豐富的生活十分向往,作者對自己的生活十分不滿,對閏土的生活十分羨慕。”筆者讓學生進行辯論:“作者對閏土的生活十分向往,作者的生活真的很‘糟糕’嗎?”筆者把學生分為正反兩組進行辯論。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反方認為:“作者的生活并不‘糟糕’,作者家的生活條件很好,他可以享受到讀書的機會?!闭秸J為:“作者的生活‘糟糕’,他沒有體驗農村生活的機會……”學生將新的知識補充到自己的思維導圖中,學生讀思維導圖,看一看自己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在課堂中及時進行提問。
(三)課后復習,歸納整理知識
在課后復習時,學生可以使用思維可視化工具歸納整理,思維可視化工具所體現(xiàn)的都是閱讀材料中的重要部分,思維可視化工具可以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條理化,整合一些細節(jié)知識,搭建知識網絡,從而便于學生復習。
例如,《草原》這節(jié)課的課后復習,筆者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導引下復述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記憶關鍵詞,并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網絡,看思維導圖復習,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學生還可以重點看自己不懂的部分:“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中的“飛”表現(xiàn)了草原人民急切地想見到客人的心情。“蒙漢情深何忍別”表明了蒙古族和漢族的情誼很深,不忍心馬上分別,大家在蒙古包外訴說著惜別之情。學生觀看思維導圖,還可以對這篇課文進行總結:這篇課文寫了草原美景還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學生可以由此想到民族團結互助,以及這篇課文運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寫法。思維導圖在學生復習課文階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將課文中零散的知識點形成一個體系,便于學生整體理解文章,從而提高閱讀效果。
又如,《少年閏土》課后,筆者讓學生想一想課堂上講了哪些內容是自己預習時沒有注意到的,并把這些內容添加到思維導圖中。學生在自己原有導圖的基礎上增加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同學之間交換修改導圖,修改導圖時學生會對新知識加深一次記憶,同學互換修改導圖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樂趣,使學生對《閏土》這節(jié)課的內容更加熟悉。學生讀思維導圖,從文章的段落內容、閏土的外貌及性格特點、作者簡介、句子的賞析、本課的主題等多個方面進行復習,從而牢固地掌握知識。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可視化可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增強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思維可視化工具使學生的思維通過圖示的方式展示出來,學生可以借助圖示來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從而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在圖示語言的提示下,學生可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在思維可視化的課堂中,能夠更多地去思考、分析,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了。思維可視化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使學生能夠理解教師的授課思路,在課堂中不掉隊,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玉忠.思維可視化,建構閱讀高品質課堂[J].教書育人,2020(34):58-59.
[2]楊娟玉,沈書凝.讓思維可視:閱讀教學中落實思維發(fā)展的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20(1):34-38.
[3]黃濤.思維可視化在助力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知識窗:教師版,2020(7):45.
課程,2020(01):34-38.
[4]郭熾紅.思維可視化工具在小學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2019(5):54+56.
作者簡介:馬艷霞,甘肅省酒泉市,甘肅省酒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