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妮
陶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鳖櫭剂x,這講究的就是一種貼近生活的教育,是一種結合生活能夠隨機開展的教育。正是因為這樣,幼兒園里的天空菜園也成為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場地之一。那么,如何將“種植”融入生活教育中,引導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戲和學習,培養(yǎng)其探索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形成“教學做合一”,從而實現(xiàn)孩子的“六大解放”?本文將以此為基點展開闡述,讓我們一起走進園中“百草園”。
一、以孩子興趣為基點,提高幼兒種植積極性
天空菜園里面有什么?蔬菜水果品種繁多,土里冒出來的、網(wǎng)架上面爬著的、水里面養(yǎng)著的等等。在這里,孩子們仿佛走進一本小小的農(nóng)耕全書,收獲的經(jīng)驗比在電腦、手機上看到的強百倍。
語文教育學家李吉林曾說過:“活動方案內(nèi)容要與幼兒和幼兒園教育特點相適應?!币虼耍诜N植內(nèi)容的選擇上,我們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植物不同的生長習性,選擇植物進行種植。中班種植伊始,我們在班內(nèi)進行“我喜歡的植物”調(diào)查,通過孩子的介紹確定孩子大概想要種植哪些植物,像草莓、絲瓜、土豆、向日葵等等,通過整合確定了若干植物種類后在班內(nèi)進行投票,票選出三種孩子最感興趣的植物進行種植活動。同時,中班孩子在種植經(jīng)驗上較小班而言已經(jīng)有了很大突破,因此我們在種植方式上可以選擇搭網(wǎng)架、施肥、修剪等難度更大的形式。這樣以孩子的興趣為基點的種植活動,孩子成為種植活動的主角,在種植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獲取一日活動所接觸不到的信息,自然而然的孩子會產(chǎn)生對種植的濃厚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在種植中喜歡自主探索其未知的事物,不斷拋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提,如:為什么種的花生總是不結果?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家中老人得知,園中所用的種植容器深度淺,導致土不夠厚,所以花生的根沒有辦法不斷向下生長,因此收獲不了花生。在改善種植條件后,孩子收獲了許多花生,極大提高孩子的種植成就感。在這樣的種植活動中,孩子的種植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以微課程的形式,豐富幼兒種植經(jīng)驗
行知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遍_展種植活動,通過微課程的形式進行內(nèi)容整合,從而向五大領域擴展。
案例一:種植進行時
中班上學期,經(jīng)過孩子們的投票,蘿卜成為種植首選植物。生活中,孩子們總是記著自己灑下的種子,每天都盼望著它的成長。當我們給它澆水、施肥、修剪葉子時,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蘿卜的成長。翻看孩子們的記錄本,蘿卜生長軌跡是從一顆小種子到冒出芽芽再到不斷長大的葉子。直到有一天,希希喊道:“蘿卜長出來啦!”孩子們開心地發(fā)現(xiàn)蘿卜的身子從泥土里面冒了出來。“蘿卜和土豆一樣,果然都是長在地下的!”竣竣若有所思地說。
因為在之前我曾經(jīng)帶著孩子們上過《地上地下》這樣一節(jié)科學課,講的就是農(nóng)作物果實生長的位置。我想,通過親身的實踐,孩子們的“理論”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了吧。
案例二:蘿卜比一比
通過采摘,孩子們收獲兩大筐蘿卜。為了更好地保存蘿卜,大家決定進行腌蘿卜活動。孩子們小袖子一卷,分成兩撥隊伍。一半隊伍的孩子摘葉子、一半隊伍的孩子清洗蘿卜,流水線分工明確。清洗完的一大筐蘿卜,顯得晶瑩剔透的,拿起來咬一口嘗嘗:“好脆呀,里面一層蘿卜水水的、甜甜的,真好吃!”“這幾個蘿卜不一樣大!”諾諾喊道,再拿起幾個蘿卜比比大小呢?原來蘿卜之間也有“體重”“身高”的差距啊!
教師此時抓住教育契機,及時介入,引導幼兒多比一比蘿卜之間的長度、重量,提出“這么重的一顆蘿卜需要幾顆小蘿卜才能和他一樣重?”等問題,一節(jié)自然的數(shù)學課程就應運而生了,孩子們直接拿手中的蘿卜進行比較,效果比多媒體演示好得多。
案例三:蘿卜腌一腌
蘿卜洗完澡,這下可以開始腌蘿卜了吧。孩子們來到和天空菜園連通的生活室,穿上圍裙帶上帽子,小廚師開始工作了。先把帶來的調(diào)料混合到一起,小翟說:“喜歡甜一些!那就多放點糖?!苯又}卜切成小塊,然后把再把蘿卜放進調(diào)好的“湯”里,蓋上蓋子密封保存,靜等美味呈現(xiàn)。
就是在這一系列以“做”為主的領域課程中,孩子不僅收獲了蘿卜,掌握種植、采摘技巧,還參與了制作食物的過程,完整而連貫,他們的種植經(jīng)驗得以不斷豐富。
三、開設種植類游戲,增強幼兒種植體驗
無論是心理學研究還是陶行知教育理論,都在闡述著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能夠讓兒童獲得快樂和滿足所需要的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因此,我想到將種植結合游戲,在角色游戲中增加“植物園”的游戲。什么是“植物園”?游戲怎么玩?完全取決于孩子的選擇,從游戲形成伊始,有哪幾位工作人員、人員分工等都由孩子討論決定。游戲內(nèi)容真實且來源自幼兒生活:售票員繪制門票進行售賣,導游帶“旅游團”參觀介紹植物園,游客可以在植物園中寫生、用油泥制作植物,還可以采摘種植的蔬菜、水果進行售賣等,一系列的游戲體驗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角色游戲水平,也從側面增強幼兒的種植體驗,使其種植成果有了另外一種延伸。
四、創(chuàng)設線上種植打卡,培養(yǎng)幼兒種植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性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笨梢?,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超長待機的寒假中,幼兒園“停課不停學”,創(chuàng)設了線上種植打卡活動。每位小朋友認領家中的一株植物進行照顧,每天打卡上傳植物生長情況、自己的照顧過程、方法等。幾個月過去,孩子們的植物漸漸長大,每個孩子對自己的植物都產(chǎn)生感情,有的孩子說這就是他的“孩子”。俗話說“二十一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的種植技能不僅得到鞏固,幼兒自主種植的過程更夠使幼兒感受到生命的成長, 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qū)陽澄湖科技園幼兒園,江蘇 ? 蘇州 ?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