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艷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崇雅實驗學校 廣東惠州 516213)
許多學生在學習初中英語語法時存在這樣的問題:認為語法知識點繁多,學習起來繁雜,不好記憶與分辨,同時還枯燥乏味,就對語法知識的學習產生了排斥或恐懼的心理;難以從語法知識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在課堂學習中也消極敷衍。學生在語法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語法水平始終難以得到提升。因此,學生愈發(fā)不喜歡學習語法,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微課具有短小精悍、趣味性強、針對性強的特點,對激發(fā)學生語法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有著積極作用?!皻g樂課堂”是我校的高效教學模式,主要以歡樂五步曲“導—探—疑—悟—評”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歡樂課堂”理念下初中英語運用微課開展語法教學進行了研究[1]。
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可以利用微課來設計課堂導入,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教師要遵循兩個原則:趣味性和主題性。設計趣味性課堂導入,是因為好的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趣味性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迅速使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主題性是指教師利用課堂導入的微課視頻點明了學習的主題,使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與目標。以外研社新標準版七年級上冊Module4 Healthy food為例。在這一模塊中學生需要學習的語法是have /has got的使用。教師在設計本課的課堂導入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視頻情境:兩個人合作榨果汁,其中一個人提問:“Have we got any lemons/watermelons/apples?”另外一個人回答:“Yes, we have./No,we haven’t.”這種形式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可以讓學生明白本模塊的重點語法知識。教師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課堂導入,將語法學習趣味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最終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2]。
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微課情境,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相較于教師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對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徹。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式微課情境。以外研社新標準版七年級下冊Module4 Life in the future為例。在這一模塊中,學生需要掌握一般將來時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的結構和形容詞的用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就將Listening and vocabulary兩部分的內容融入微課,并要求各小組的學生通過對比,討論發(fā)現這些句子中的規(guī)律,具體如下:
Will our life be different in the future? Yes, it will./No,it won’t.
Will our schools change? Yes, they will./No,they won’t.
Will everything be different? Yes, it will./ No,it won’t.
有些小組的學生通過對比總結發(fā)現,在提問將來時的一般疑問句時,都是用的will;有的小組學生發(fā)現其中的動詞都用的原形。小組學生通過討論、補充,初步掌握了本課的語法知識。另外,教師還在微課中設計了練習,讓小組學生自主檢驗學習成果,使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這部分的語法知識。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微課中的語法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了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同時使學生獲得了成就感,促進了學生語法水平的提升[3]。
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就微課內容提出質疑或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質疑的過程是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入探究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促進學生深入學習語法知識,進而提升語法水平。在鼓勵學生質疑時,教師要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外研社新標準版八年級上冊Module2 My hometown and my country為例。在講述這一模塊的語法知識——比較級時,教師先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了基礎的比較級形式的句子,如“An elephant is stronger than a monkey.”“This lesson is easier than that one.”有的學生提出疑問:比較級的句子必須要帶比較對象嗎?那像“上海更大”,沒有比較對象,怎么辦?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繼續(xù)播放微課,為學生展示變換后的句子:“Elephant is stronger.”“This lesson is easier.”教師利用微課的靈活性,鼓勵學生質疑,為學生答疑,可促進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深入掌握[4]。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完語法知識之后,還可以讓學生總結微課中的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當然,在引導學生總結時,教師可以換一種方式,用另外一個微課輔助學生練習。以外研社新標準版八年級下冊Module3 Journey to space為例。在學生掌握本模塊“have been to”“have gone to”的用法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中,教師利用微課播放問題,小組學生需要搶答,將have been to、have gone to放到對應的句子中。比如:
She has_______to the park. She will be back in two hours.
Tom has_______to Jim’s home, but he hasn’t come back.
然后教師利用微課展示正確答案及詳細講解,使學生了解正確與否,并再次鞏固所學知識。最終,教師根據小組的正確數量選出獲勝者,進行獎勵。教師通過這一游戲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熱情,還促進了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促進了學生語法水平的提升。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基礎水平不同,在語法知識的學習方面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時,可以結合評價反饋,利用微課進行個案輔導,以促進班級全體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以外研社新標準版九年級上冊Module1 Wonders of the world為例。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需要對比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現在完成時、現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雖然在課堂討論時,有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表示掌握了本課的語法知識點;但是在課堂練習中暴露出了問題。比如一名學生對一般現在時掌握得并不熟練,在遇到主句是過去時的賓語從句時,就會跳到陷阱里,將從句中的謂語限定為過去時。在引導學生結合例句進行分析之后,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思維路徑。根據學生的思維路徑,教師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微課——一般現在時語法教學專題;并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觀看和練習。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逐漸掌握了一般現在時的用法,甚至還將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等語法知識繪制成表格,進行了對比和分析。教師結合課堂練習進行評價,抓住學生的反饋,并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讓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彌補弱點,夯實基礎,促進了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也促進了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5]。
綜上所述,本文從吸引學生注意、引導自主探究、培養(yǎng)批判思維、鞏固所學知識和進行個案輔導五個角度,就“歡樂課堂”理念下利用微課開展初中語法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學生語法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時間的引導。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微課扎根于初中英語語法課堂,促進學生利用微課視頻學習語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習自信,增強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法水平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