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士望
樹廬叟負幽憂之疾于九牛壩茅齋之下。戊午閏月除日,有為角抵之戲者,踵門告曰:“其亦有以娛公?”叟笑而頷之。因設場于溪樹之下。密云未雨,風木泠然,陰而不燥。于是鄰幼生周氏之族、之賓、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犢,行擔簦者,水桴楫者,咸停釋而聚觀焉。
初則累重案,一婦仰臥其上,豎雙足承八歲兒,反復臥起,或鵠立合掌拜跪,又或兩肩接足,兒之足亦仰豎,伸縮自如。間又一足承兒,兒拳曲如蓮出水狀。其下則二男子、一婦、一女童與一老婦,鳴金鼓,俚歌雜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婦登場,如前臥,豎承一案,旋轉(zhuǎn)周四角,更反側(cè)背面承之;兒復立案上,拜起如前儀。兒下,則又承一木槌,槌長尺有半,徑半之。兩足圓轉(zhuǎn),或豎拋之而復承之。婦既罷,一男子登焉。足仍豎,承一梯可五級,兒上至絕頂,復倒豎穿級而下。叟憫其勞,令暫息,飲之酒。
……
方登場時,觀者見其險,咸為股栗,毛發(fā)豎,目眩暈,惴惴唯恐其傾墜。叟視場上人,皆暇整從容而靜,八歲兒亦齋栗如先輩主敬,如入定僧。此皆一誠之所至,而專用之于習,慘淡攻苦,屢蹉跌而不遷。審其機以應其勢,以得其致力之所在。習之又久,乃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舉天下之至險阻者皆為簡易,夫曲藝則亦有然者矣!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陳振鵬、章培恒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鑒賞空間
本文和《核舟記》一樣,都記載了民間的高超技藝?!逗酥塾洝分卦谡f明,按空間順序?qū)酥鄣母鱾€部分進行了介紹,正面表現(xiàn)了雕刻者的精妙技藝。本文則重在記敘和描寫,按時間順序?qū)Ρ硌菡叩膭幼鬟M行了細致刻畫。同時,文中通過描寫觀眾的反應,側(cè)面烘托了雜技藝人的爐火純青的技藝。更值得細細品味的是,作者沒有止步于記敘、描寫,而是通過議論,把從“觀抵戲”中得到的思考也寫得自然貼切,入木三分。
讀有所思
1.找出文中側(cè)面烘托表演者技藝高超的句子,并做分析。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從本文得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