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在教育教學中,與其他的教學活動相比,德育雖然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其在長時間的積累中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而因為其具有見效慢、持續(xù)性強等特征,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大對德育起始階段的關注度,而這個階段正是幼兒階段。另外,因為幼兒具有特殊性,所以幼兒教師在實施德育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途徑,從而有效實現(xiàn)德育目標。
關鍵詞:幼兒教育;德育;新途徑
一、創(chuàng)設德育環(huán)境,陶冶幼兒道德情操
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幼兒創(chuàng)建一個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其中,有效陶冶其情操。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活動場所,為此,教師可以從校園環(huán)境著手,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如,在新生幼兒入校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校其他工作人員一同迎接這些幼兒,讓他們感受到校園教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對自己的關愛。在生活中,教師要讓幼兒每天早晨和晚上主動和教師、家長以及其他小朋友“問好”“說再見”,學會說“謝謝”“不客氣”“對不起”以及“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社會,一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如看望和照顧孤寡老人、參與植樹活動等,讓幼兒在這些公益活動中接受德育。最后,幼兒教師在日常教育與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幼兒年齡比較小,模仿能力強,所以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較強的模仿,為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
二、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關注和激勵幼兒
德育對幼兒各個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都有極強的促進作用,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德育的時候,不能僅僅將其停留在課堂上,還要在日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德育。具體如下:
1.培養(yǎng)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幼兒教師在對幼兒良好行為以及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必須要對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他們明白哪些事情是對的,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對的,不可以做。幼兒教師可以采用正負強化的方式讓幼兒在無形中養(yǎng)成較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游戲活動、講故事等,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其中,主動思考,從而使幼兒在參與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1]。
2.抓住幼兒常規(guī)教育
在幼兒日常教育中,教師要將德育與實際生活有效聯(lián)系起來,從常規(guī)教育著手,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與習慣。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對日常生活進行明確,從而使幼兒形成較強的自律能力與生活習慣。在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要對幼兒的分享習慣、合作習慣、節(jié)約意識與習慣、自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進行重點培養(yǎng),讓幼兒可以自己穿衣服、疊被子、吃飯等。又如在玩玩具的時候,要讓幼兒明白輕拿輕放,不影響他人;在吃飯的時候,要養(yǎng)成愛惜糧食、不浪費、保持桌面干凈等習慣。
三、開展德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道德品格
幼兒教師在針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時候,不可以總是對理論方面的知識進行教授,更重要的是要根據(jù)幼兒的能力以及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從而使幼兒在參與的同時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德育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置身于其中,親身感受、體會道德品質的感染與熏陶,從而使思想道德與品質修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高,有效實現(xiàn)德育的開展與實施。
在具體教育中,教師可以對主題活動進行組織與開展。如植樹節(jié)、母親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教師可以指定與節(jié)日相符合的德育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德育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勞動熱情,使其更加關心父母、尊重老師,實現(xiàn)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升[2]。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年齡以及認知特點開展趣味性活動,如將《孔融讓梨》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并讓學生開展該活動,在活動結束以后,讓幼兒相互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以此實現(xiàn)對幼兒的德育,提高教學成效。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對幼兒道德品質與行為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較長的時間。為此,在具體教學中,幼兒教師要深入分析德育,給幼兒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并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從而有效滲透德育知識,實現(xiàn)對幼兒的德育,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苗曉琴.幼兒園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研究[J].吉林教育,2017(37):159.
[2]劉新華.淺談幼兒園開展德育活動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16(4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