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麗
摘 要:基于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領域的學者越來越注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探究教學作為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各學科教師的廣泛關注。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探究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尤其在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時,探究教學難以發(fā)揮最大效用。
關鍵詞:科學;課堂;探究教學
現在探究教學已經被絕大多數的師生接受,并且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率。尤其是對小學科學這樣的學科來講,科學課堂的自由度原本就比較高,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探究教學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會導致課堂節(jié)奏混亂,從而無法達到探究教學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教學觀念對于學生的影響較大,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限,思考范圍也相對狹窄,缺少自主學習的觀念與意識。針對以上這些在小學科學課堂探究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文將對探究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方法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
一、進行合理化的分組探究
由于現今的教育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逐漸將教學質量擺在了首要位置上,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至四人的探究小組,這樣能夠避免組內人數過多而影響探討效果,或者是人數過少無法達到探究教學的目的。同時,教師在教學期間還應注意小組間的平衡,各個小組之間的能力需要在同一范疇內,不能出現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同時教師還要征求組內成員同意后進行合理的組內分工,由積極活躍、能夠起到領導作用的學生作為組長,這樣才能夠調動組內其他成員的活躍度,從而使得探究教學能夠發(fā)揮其根本效用。
二、探究教學的實施方法
1.開拓探究思路
由于小學生身心尚未發(fā)育成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面對科學這門課程的時候,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較為單一,雖然與成年人相比多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對于深層次知識的理解卻不盡如人意?;谛W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科學課程較為單一,這也會對小學生的思維模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故此,教師可以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采取分組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的答案,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無論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是最快、最準確的,這種集思廣益的教學方式都非常適合小學科學課堂,能夠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通過討論解決科學問題
小學科學的內容并不深奧,一般都是基于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做出一定程度的延伸,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這時候就需要通過組內討論來解決問題。例如,在遇到一些爭議性較強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先不公布答案,而是讓小組內的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然后確定一個正確的答案。再由各個小組派出的代表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思考,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
3.重視組內探討過程
科學是一門需要實驗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合作進行課堂小實驗的時候,需要有秩序地進行每一個步驟,是否能合理地安排實驗過程,分工進行實驗和記錄,是否能在實驗后將器材整理好。這些都體現著學生合作的水平和能力。與此同時,組內討論也需要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去,學生在課堂上如果出現不明白的知識也可以直接詢問小組內的成員,避免集中提問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這樣才能夠集思廣益,才能夠體現出小組探討的真正作用。
學生在進行小組探討時,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發(fā)現學生在探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及時進行糾正,引導其向著正確方向思考。
三、將探究學習納入期末考核
為了讓學生重視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小組探究期間的表現納入期末成績中。在小組討論結束后,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還需要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評價,這樣才能夠確保評價結果更加公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探究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掙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暢游在科學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在探究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自信心,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盡管探究教學是一項需要長久堅持才能夠有明顯效果的教學模式,但是其對于教學改革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海全.淺談如何搞好小學科學教學[J].學周刊,2015(12):237.
[2]李居祥.小學科學課堂合作探究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方法淺談[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