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穎 河北體育學院
彈力帶是一種常見的身體功能訓練工具,是利用其阻力進行肌肉鍛煉的方式,利用彈力帶可以快速調動起人體肌肉的活性,讓各個肌群之間的配合以及活動頻率更加科學合理,彈力帶的應用便捷性、安全性高,因此在國內外的體育活動鍛煉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使用彈力帶進行鍛煉成了身體功能鍛煉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我國很多體育教練對于彈力帶的認知尚不夠清晰,因此必須加大力度對于彈力帶訓練進行深入研究。為了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提高鉛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強化鉛球訓練水平,本文對鉛球教學課實際案例展開研究,分析彈力帶輔助練習的方法,以期可以更好的幫助鉛球運動員進行鍛煉,進而提高運動員成績。
彈力帶是一種可以調節(jié)松緊程度的繩子,相比于一般的繩子來說,彈力帶的特點讓其具有較為顯著的彈性。彈力帶最初主要應用在醫(yī)療領域中,對于幫助骨科患者康復治療起到了良好效果,因為彈力帶具有彈性,因此可以利用其產生的阻力對骨科受傷患者進行康復治療,促使患者快速康復,經過一系列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彈力帶對于關節(jié)受傷患者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治療作用。正是因為彈力帶具有一定彈性和阻力,因此在宇航局的宇航員心肺功能訓練中也得到了一定應用,可以有效鍛煉宇航員的心肺耐力[1]。雖然在當時對彈力帶的應用沒有在體育鍛煉領域得到充分重視,但是隨著近些年來針對彈力帶的應用效果研究力度逐漸加大,已經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學者和教練發(fā)現(xiàn)了彈力帶抗阻訓練的有效作用,明確了彈力帶抗阻訓練甚至可以代替一些器械訓練,可以有效鍛煉運動員的力量。由于彈力帶本身的重量較輕,因此在使用這種工具進行鍛煉時,相比于傳統(tǒng)器械鍛煉更加安全,避免了鍛煉過程中對運動員造成附加傷害。也正是因為彈力帶的應用安全性非常高,所以最開始彈力帶在大眾健身領域應用更為廣泛,很多健身教練都會對一些健身初學者進行彈力帶輔助訓練,主要原因是這些初學者往往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和運動技巧,因此若是進行高強度的器械訓練就很容易對其肌體造成傷害,而使用彈力帶進行初學訓練,則可以逐漸提升健身初學者的身體素質和肌肉力量,達到一定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增強了其鍛煉能力[2]。隨著針對彈力帶輔助訓練的研究逐步推進,如今在各種體育項目的訓練中都能看到彈力帶的應用案例,尤其是在鉛球這種田徑運動項目的日常訓練中,通常都會應用彈力帶來進行輔助訓練。
本體感覺指的是人體對外界的感知能力,是對自身空間的一種感覺,有相關專家對其進行定義,指出本體感覺就是人體主動和被動進行運動的感覺。對于運動員來說,本體感覺中運動感覺系統(tǒng)是非常關鍵且特殊的系統(tǒng),是一種肌肉運動的感覺,雖然本體感覺在運動員運動過程中不會直接參與其中,而是通過對肌肉、骨骼、關節(jié)的控制來確保人體運動過程的協(xié)調性,在運動過程中,人體會迅速進行穩(wěn)定狀態(tài)與不穩(wěn)定狀態(tài)之間的轉變,人體對這種變化的本體感覺會對運動成績造成極大影響。經過近些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本體感覺在穩(wěn)定至不穩(wěn)定狀態(tài)轉變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于運動員來說,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若本體感覺越強就會達到越理想的運動水平,對于一些難度比較高且對技術性有一定要求的運動項目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例如在鉛球項目中,需要運動員快速完成拋擲動作,因此運動員肌體會進行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快速轉換[3],由此可見,對于鉛球運動員來說,本體感覺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而通過對一系列資料的查找可以發(fā)現(xiàn),應用彈力帶進行輔助訓練對提升運動員本體感覺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多次進行彈力帶練習,可以強化運動員投擲鉛球的肌肉本體感覺,提高運動員動作標準度,達到更為理想的鉛球投擲成績。
肘關節(jié)下垂是鉛球教學過程中運動員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之一,在進行背向滑步準備過程中,運動員持球邊的手肘關節(jié)會出現(xiàn)無意識下垂,甚至有部分運動員在整個畫布準備過程中肘關節(jié)都處于持續(xù)下垂的狀態(tài),導致運動員出現(xiàn)這種錯誤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其無法握住鉛球,進而導致鉛球不斷下滑,而條件反應會讓運動員習慣性出現(xiàn)托球的錯誤動作,對此,采取彈力帶輔助訓練可以對運動員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4],首先,需要教練注意到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動作是否標準,若發(fā)現(xiàn)問題必須及時用語言進行提醒,結合彈力帶幫助運動員進行鍛煉,鍛煉姿勢如圖1所示,其次,采用如圖示的方法將彈力帶固定,將運動員的投擲臂套進彈力帶中并拉緊進行抗阻訓練,經過反復不斷的抗阻練習,可以讓運動員的投擲臂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形成固定關節(jié)動作。在進行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始終保持肘關節(jié)處于抬高狀態(tài),避免出現(xiàn)下垂現(xiàn)象。
圖1 使用彈力帶讓學生的投擲臂處于緊張狀態(tài)
在進行鉛球投擲訓練時,需要進行重組的團身上體前屈,從而為后續(xù)的滑步階段帶來足夠的加速度,但是由于部分運動員對團身上體前屈這一動作不夠了解,或者存在不愿意將動作做標準等因素,導致團身上體前屈動作不足,還有部分運動員的支撐力量較弱,因此難以維持上體前屈的動作,這些問題都導致了上體前屈不足,無法有效進行鉛球投擲[5]。對這一問題進行糾錯,首先需要教練對運動員的錯誤想法進行糾正,告知運動員上體前屈動作的重要性,讓運動員進行針對性練習,其次,需要使用彈力帶進行輔助練習,具體按照圖 2 所示的姿勢進行鍛煉,在運動員做好充足準備后,需要將身體充分前屈,對支撐腿進行不同方向的拉動練習,提升支撐腿的穩(wěn)定性,讓運動員充分適應支撐腿的發(fā)力要點和身體前屈狀態(tài)。
圖2 利用彈力帶進行抗不穩(wěn)定的練習
在推鉛球過程中若運動員出現(xiàn)了上體過早轉身的情況就會導致提前轉體,導致此錯誤的原因就是運動員對非投擲臂的作用以及肩膀所起到的平衡作用沒有明確,運動員試圖使用非投擲臂來加快滑步和投擲鉛球的力量,就會導致提前轉體問題發(fā)生。為了防止運動員出現(xiàn)上體過早轉身現(xiàn)象,需要教練對學生說明肩膀和非投擲臂起到的作用,再利用彈力帶對運動員的動作進行限制[6],如圖3所示,教練需要控制彈力帶對運動員的左臂進行限制,避免運動員左臂過早抬起,以此來防范提前轉體現(xiàn)象。
圖3 利用彈力帶限制學生提前轉身
運動員拋擲鉛球過程中,其蹬地腿需要按照一定節(jié)奏快速發(fā)力,若發(fā)力不夠流暢導致身體重心發(fā)生變化、滑步距離不足,就會容易出現(xiàn)跳步,進而影響推鉛球成績。導致運動員蹬地腿發(fā)力節(jié)奏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運動員無法很好的進行滑步,導致滑步不到位,同時因為過于想施力滑步,導致身體重心出現(xiàn)較大起伏,繼而出現(xiàn)跳步[7]。對此,教練可以按照圖4所示的動作對運動員進行蹬地腿的抗阻練習,可以利用彈力帶對運動員的蹬地腿進行固定,同時開展蹬地和收力練習,此時注意提醒運動員腳掌充分著地,對蹬地腿的滑步和落地位置進行準確控制,避免出現(xiàn)跳步現(xiàn)象。經過多次練習后,運動員可以掌握蹬地要點,固定蹬地和滑步動作。在練習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注意穩(wěn)定人體重心,在滑步到指定位置后,需要穩(wěn)定身體避免出現(xiàn)過大起伏,通過反復練習可以培養(yǎng)運動員肌肉對于規(guī)范動作的感覺,進而掌握正確蹬地節(jié)奏。
圖4 利用彈力帶加強學生蹬地腿的練習
擺動腿問題也是運動員進行鉛球投擲時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在運動員進行蹬地并轉體后,其擺動腿未能及時插地,對擺動腿的擺動幅度過于關注,繼而容易導致其對擺動腿的制動作用有所忽視,最終容易導致兩腳間隔過長時間才能落地。對此,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是運動員過于關注滑步的速度,對蹬地腿的發(fā)力更加關心,卻忽視了擺動腿的節(jié)奏和幅度[8],無法充分結合擺動腿和蹬地腿的施力效果,達不到良好的擺蹬效果。教練可以采取如圖5所示的擺動腿向斜下方插地練習的方式幫助運動員進行鍛煉,反復多次進行擺動腿插地練習,可以讓運動員的擺動腿產生更強的動作本體感覺,從而在多次練習下確保擺動幅度符合要求,最終形成準確的擺動腿插地動作。在練習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將擺動腿充分向正確方向進行插地,同時還要注意蹬地腿的活動幅度,進行積極蹬地,避免對身體活動重心造成影響,保持身體平衡。經過反復多次的抗阻訓練后,運動員可以有更加準確的本體感覺,掌握正確的擺動腿方向。
圖5 利用彈力帶加強學生擺動腿向斜下方插地的練習
總而言之,在鉛球運動員日常練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很多易犯錯誤,進而導致推鉛球成績不夠理想,而采取彈力帶輔助練習,可以有效幫助運動員提升動作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幫助運動員改變錯誤動作,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訓練效果,獲取優(yōu)秀的鉛球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