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 李燕 李子榮 武曉東 陶維天 王金蘭 宋賢霞 張偉 安倩茹
摘要:計算機應用課程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自主學習力不足。為了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通過建設網(wǎng)絡教學資源,借助MOOC+SPOC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依托智慧教學工具,實時動態(tài)反饋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進度,混合式教學使學生在線學習時長、參與課程互動和完成作業(yè)的質量都有顯著提升。目前,計算機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已在全校范圍推廣,現(xiàn)就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點和實踐過程進行總結,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計算機應用;改革;實踐;中醫(yī)藥院校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5707(2020)06-0061-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6.015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is mainly taught by teachers, and passively accepted by students, and the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is insuffici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ed mixed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MOOC+SPOC, relying on smart teaching tools to dynamically feedback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progress in real time. Blended teaching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time, participation in course interaction, and quality of homework. At present, the blended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has been promoted throughout the university. The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process of blended teaching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reform; practice;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現(xiàn)代高等教育正在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進程中,《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1]明確提出要加快對課程和專業(yè)的數(shù)字化改造,創(chuàng)新信息化教育與學習方式。中醫(yī)藥人才是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和保障,也是中醫(yī)藥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第一資源[2]。甘肅中醫(yī)藥大學(以下簡稱“本?!保┮耘囵B(yǎng)“德業(yè)雙修、醫(yī)文融合、理術并重”的中醫(yī)藥人才為目標,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計算機應用課程面向本校各專業(yè)學生開設,是本科階段學習計算機文化、熟練掌握計算機實踐操作、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的公共必修課。
1 ?傳統(tǒng)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計算機應用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加強實踐操作訓練,培養(yǎng)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中醫(yī)藥人才計算思維發(fā)展,是計算機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3]。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交互還停留在較低層次,只能利用投影等傳統(tǒng)媒體呈現(xiàn)信息,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和內容展示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和消化知識,難以擁有獲得感。課堂教學交互環(huán)境的缺失,讓很多學生遠離課堂、遠離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處于“失控”狀態(tài)。
針對學生被動接受、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現(xiàn)狀,亟待開展教學模式改革,并重點解決以下問題。⑴學生學習資源不足。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是教材,單一的教學資源,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⑵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的主動性不高,很難使學生有獲得感,影響了學習效果。⑶學生學習評價單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好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了教學策略的實施,很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 ?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Blended Teaching)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4-6]。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由淺到深過渡,從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的結構如圖1所示。
2.1 ?混合式教學的優(yōu)點
2.1.1 ?打破學習時空限制 ?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學習想要學習的內容,更能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2.1.2 ?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借助大型開放式網(wǎng)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和智慧教學工具,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學生在課外就可以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變成了教師與學生教學互動的場所,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效果。
2.1.3 ?及時得到教學反饋 ?通過MOOC+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智慧教學工具,結合線上線下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提供全面的教學反饋,提高教學質量。
2.2 ?混合式教學的實踐
本校堅持“以學生思維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開展計算機應用課程混合教學改革,從資源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多元化學習過程評價等方面進行。
2.2.1 ?豐富學習資源 ?在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申請開通新編大學計算機基礎共享課,創(chuàng)建計算機應用翻轉課。新編大學計算機基礎共享課是由北方工業(yè)大學杜春濤團隊創(chuàng)建的MOOC,計算機應用翻轉課是根據(jù)本校學生學習需要創(chuàng)建的SPOC。MOOC的教學案例、視頻與教材完全吻合,引導學生采用“線下自主閱讀理論知識→在線觀看視頻→模仿操作→擴展訓練”的線上、線下互動(Offline to Online,O2O)學習模式,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在資源建設方面,突出實用、有趣、先進、易學、開放的原則,反復打磨教學設計,豐富教學資源,雕琢教學案例,案例取材源于實際應用,重點提升高階性、突出創(chuàng)新性、增加挑戰(zhàn)度,推動“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課程優(yōu)起來、效果實起來”。如學生何時觀看視頻、觀看視頻的時長、課堂練習的答題情況,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等都在平臺上詳細記錄下來,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制定教學計劃。
2.2.2 ?開展混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以任務驅動的案例式教學為手段,開展混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前部署,科學規(guī)劃,制定混合教學計劃,讓教學活動覆蓋課前、課堂、課后3個階段。
課前準備:教師在課前備課充分,準備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教案、任務書、知識點集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學生提前預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進度計入平時成績。
課堂教學:教師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案例,開展模塊化教學。組織小組討論,設置問題進行搶答;布置小組任務,讓小組成員分工完成;以上教學活動與具體模塊相結合,學生每完成相應的學習即可獲得一定的平時成績加分。
課后反饋:加強師生實時互動,教師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為學生答疑解惑。鼓勵學生之間交流探討,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2.2.3 ?形成過程性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采用多元評價方式,綜合考量評分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將學生線上、線下學習行為都納入評價體系,制定評分辦法,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進度,客觀評價學習狀況,掌握學生進度,適時激勵反饋,調控教學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借助智慧教學工具,實時發(fā)起線上教學活動,例如課堂簽到、隨堂測試、討論、問卷調查、作業(yè)發(fā)布等,匯總學生線下與線上學習的詳細數(shù)據(jù),隨時查看學生學習情況,實時、客觀地掌握學生學習效果,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輔導。
2.3 ?混合式教學改革成效
計算機應用課程混合教學已在全校范圍推廣,涉及21個專業(yè),每年有2000余名學生參與混合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由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學習時長、參與課程互動和完成作業(yè)的質量都顯著提升,不僅改善了以往依賴教師的習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思路都較之前開闊。
2.3.1 ?建設優(yōu)質網(wǎng)絡學習資源 ?包括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實訓素材、拓展閱讀、答疑討論、課程問卷、習題測試等,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推動中醫(yī)藥人才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育方法改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2.3.2 ?引導探究學習路徑 ?構建計算機知識網(wǎng)絡體系,促進學生思辨的能力[7]。提供學習路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學會對零碎的、分散的、相對獨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觀點等基礎知識進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內在聯(lián)系的知識系統(tǒng)。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構建學生的醫(yī)學信息素養(yǎng)。
2.3.3 ?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以任務驅動的案例式教學為手段,強化實踐能力訓練。在夯實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開展案例教學,由問題導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對比、分析,梳理總結,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4 ?增強學生感悟能力 ?教學中滲透計算思維,以點帶面,觸類旁通。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去求解問題、設計系統(tǒng)和理解人類的行為。計算機教學中滲透計算思維[8-9],尋求計算機解決途徑,建立計算機表達模型,培養(yǎng)問題求解的思維方式,感悟計算之美,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理論,改革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水平,為新時代培養(yǎng)“學思踐悟”的中醫(yī)藥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EB/OL].(2012-03-20)[2020-02-10].http:// 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89/201204/134096.html.
[2] 中醫(yī)藥人才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7-01-23(003).
[3]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49(3):33.
[4]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3):13-24.
[5] 馬婧,韓錫斌,程建鋼.促進學習投入的混合教學活動設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9(3):67-75,92.
[6] 胡立如,張寶輝.混合學習:走向技術強化的教學結構設計[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4):21-31,41.
[7] 李倩,廖開洪.基于思辨能力發(fā)展的學術英語翻轉混合教學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0,27(1):129-145,161.
[8] 張立國,王國華.計算思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核心議題[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5):115-121.
[9] 羅海風,劉堅,羅楊.人工智能時代的必備心智素養(yǎng):計算思維[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9,29(6):26-33.
(收稿日期:2020-03-30)
(修回日期:2020-05-04;編輯: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