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輝
摘 要: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會針對一些重點知識加以著重講解,教學內容往往枯燥乏味,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自信教學方法漸漸融入歷史教學中,這種方法不但活躍了教學氣氛,學生在學習中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基于此,教師需要深入發(fā)掘歷史文化資源,真正發(fā)揮其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闡述了當前歷史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論述了文化自信教學方法滲入的基本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歷史;教學;文化自信
引言
文化自信是國家發(fā)展的靈魂,同時亦是對歷史精神的認可,堅定的信念應該建立在認同文化的前提下,只有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才可以保證文化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師需要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探索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加深入地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汲取歷史經驗,理解文化內涵,給其未來之路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币虼?,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也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價值,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將文化自信融入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樹立學生積極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
一、當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當前,歷史學科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學方法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其作用也沒有得以真正發(fā)揮[1]。具體存在如下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教師的思想觀念較為傳統,通常會要求學生對歷史學科中的重點知識進行記憶,忽視了學生探索及質疑等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不能夠靈活運用知識點。第二,學生的思想觀念中認為歷史是對過去事件的記載,不必過于重視,文化傳承意識自然也比較淡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這一問題會導致教師在教學時會影響教學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對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沒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前學生對于文化自信的意識比較薄弱,這會嚴重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2.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沒有得到應有重視
歷史學科中包含眾多文化自信元素與情感,“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情感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其探索精神自然也無法得到激發(fā)。倘若教師僅僅針對一些考試中的重點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不但無益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亦無法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久而久之就會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歷史教學中給學生留出的自主發(fā)揮與思考的空間不多,這會嚴重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散,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那么文化自信就很難高效地融入歷史教學中。
二、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價值觀念
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團結意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理想和信念。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發(fā)展歷史的國家,在歷史發(fā)展的歷程中衍生出了無數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一直傳承至今,時至今日仍舊有很強的教育價值,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能夠讓當今時代的學生對于歷史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身為炎黃子孫必須在內心樹立起文化自信,才能對民族理想和信念有一個充分的認知。當前我國學生對于外來的文化都很了解,可是對于一些民族文化卻知之甚少,這也說明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非常有必要。
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嗽跉v史教學中教師也要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指引學生自主投入到歷史學習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能夠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將單一化的教學形式變得多元化和豐富化,這樣學生能夠在文化自信教育中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與魅力,并且能夠改變對于歷史學習的刻板印象。因為歷史距離當代學生較遠,如果只采用文字化的教學形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的感覺,而將文化自信融入歷史教學,就可以為歷史教學增添新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三、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優(yōu)勢
第一,歷史教學本身就是將現代與古代的發(fā)展歷程聯系起來的一門學科,主要是讓學生能從歷史學科中學習到先輩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和優(yōu)良傳統,并且能夠將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歷史學科的這一特征就說明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既能夠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的方式,又能夠有效凸顯文化自信。
第二,縱觀我國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發(fā)現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在歷史發(fā)展中是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共同發(fā)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可以有很多時機來選擇性地融入文化自信的相關內容,可以說文化自信教育能夠在歷史教學中得到比較充分的空間。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更加具有學科方面的優(yōu)勢。而且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也更能夠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為學科特點能夠與文化自信有效地融合起來,而不顯得突兀。
四、文化自信教學方法融入歷史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
1.革新教育內容
要想保證文化自信教學方法很好地融入歷史學科教學中,革新歷史教學內容十分必要。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加以細致研究,整合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同時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對傳統文化進行分類,以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歷史教學中。例如,教師在講解“禮樂制度”相關內容時,不但需要教授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而且可以融入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如此不但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得學生的文化自信也得到了相應培養(yǎng),實現了高效的教學過程。
2.深入發(fā)掘文化資源,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歷史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學會基礎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要能夠應用這些知識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大力發(fā)掘歷史文化資源,使學生體會到時代發(fā)展中文化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從過去事件中吸取經驗的能力[2]。歷史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利用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認識到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從中意識到具備樂于助人、充滿愛心等良好思想品質的重要意義,使文化自信真正植根于他們的心中。例如,教師在講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對有關的文化素材進行搜索,并對此展開探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政治文化不分家”的論題進行探討,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對文化的真正內涵進行發(fā)掘,更好地體會文學作品真正的價值所在。學生在理解“雙百”方針的過程中,會感受其發(fā)展中的曲折,看到政治發(fā)展的趨勢,這樣便可以真正看清文化發(fā)展的方向。
3.注重革命文化,滲透紅色思想
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滲透革命文化的相關內容,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對革命文化的內涵、發(fā)展背景等有關知識的理解,同時革命文化精神也會使學生受到一定感染,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將革命文化教育科學融入其中,貫穿于歷史教學的始終,保證其在各個層面及領域的良好滲透。教師需要結合歷史教學內容,融入革命文化的相關內容,發(fā)揚革命精神,使革命精神真正融入學生的內心。例如,教師在講解“解放戰(zhàn)爭”相關內容時,可以針對其中的幾大戰(zhàn)役進行細致解讀,同時對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的起因、過程以及最終結果加以整理。結合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從價值觀念和情感等方面制訂教學計劃,讓學生體會先人的革命精神以及為國家解放而奮斗的品質。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滲透延安精神等優(yōu)良文化傳統實施教學。教師也可以給予學生一定引導,讓學生學習并發(fā)揚先人在革命中保留的傳統文化與作風,強化構筑文化中國的自信心,秉持我黨在中華文明復興道路上的追求與方向。
4.挖掘教材內的傳統文化,將其與文化自信教育有效整合
在歷史教學中想要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先必須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要能夠將教材內容充分利用。每一版本的歷史教材都是經過專家討論慎重考慮編寫而成的,因此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會包括很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也會與文化自信教育有所關聯,因此教師要將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教育有機整合,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例如,教師在講解“傳統節(jié)日”相關的歷史內容時,就可以給學生深入剖析產生這些文化習俗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對于歷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這樣能夠有效建立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深刻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5.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歷史教學
在歷史教學中想要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當前社會發(fā)展趨勢下,信息技術的應用越發(fā)廣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展開現代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等信息技術手段來將文化自信教育科學有效地融入,幫助學生在視頻、音頻等多方面的結合下,感受歷史發(fā)展中的文化魅力,建立學生的文化自信。例如,教師在講解“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于古代科技發(fā)明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搜索資料,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其呈現給學生,比如文房四寶、京劇、臉譜、四大發(fā)明等,將靜態(tài)教學變?yōu)閯討B(tài)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結語
傳統文化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我國長期積累的文化瑰寶。將其融入歷史學科教學中,能夠大幅提高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郭 晶.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深化家國情懷[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5,9.
[2]曹永哲.文化自信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183-184.
作者簡介:施雪輝(1979— ),男,江蘇啟東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