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鄲城縣人民醫(yī)院(477150)趙玉斌
隨著手術方法進步,踝關節(jié)置換術、踝關節(jié)融合術治療踝關節(jié)炎取得顯著效果,但各種方案各有其優(yōu)勢,也存在其不足之處。本研究選取52例我院終末期踝關節(jié)炎患者,旨在探討采用前路鎖定鋼板+加壓螺釘術對術后足踝功能(AOFAS)的影響。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我院52例擬行手術的終末期踝關節(jié)炎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依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6例。觀察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31~69歲,平均年齡(49.63±8.74)歲;對照組男17例,女9例,年齡29~67歲,平均年齡(48.27±9.12)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確診為終末期踝關節(jié)炎;確認首次行關節(jié)融合術;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疾病、下肢關節(jié)病變;合并新鮮粉粹性骨折、骨質缺損明顯。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前路鎖定鋼板術治療。全麻,平臥,踝關節(jié)前縱向取10cm左右切口,脛前血管、神經向內牽拉,規(guī)避損傷;切除脛骨前緣關節(jié)囊并使其充分顯露,充分刮除內外踝、脛骨遠端、脛骨頂軟骨至正常松質骨顯露;使用異體骨(同側髂骨)植骨;對于骨骼畸形:根據(jù)其方向、程度,用形狀合適的髂骨塊進行下肢力線矯正;踝關節(jié)處于背伸中立位,外翻5°~10°,外旋10°,距骨向后微移,采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后,鎖定鋼板(3.5mm)從踝關節(jié)前方植入,其軸線、距骨頸重合;鎖定螺釘(2枚)由距骨處植入,適度加壓,鎖定螺釘(非鎖定)由脛骨遠端植入,確認下肢力線、鋼板螺釘長度滿意,沖洗,留置引流管,閉合切口。觀察組采用前路鎖定鋼板+加壓螺釘術治療,麻醉方式、體位、植骨、關節(jié)處理等同對照組。植骨完成,位置滿意,1枚7.0mm空心加壓螺釘由內上方向外下方置入,以固定處理距骨、脛骨,1枚7.0mm空心加壓螺釘從外上方向內下方置入,提前保留鎖定鋼板位置,維持下肢力線前提下使用空心加壓螺釘(2枚)適度加壓,待確認加壓螺釘位置、下肢力線滿意后,于踝關節(jié)前放置已預塑形處理3.5mm鎖定板,植人鎖定螺釘。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用時、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采用AOFAS量表評估兩組術前、術后6個月足踝功能,總分0~100分,足踝功能越好分值越高。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隨訪6個月,觀察組脫落1例,對照組脫落2例。觀察組手術用時(54.73±6.84)min、術后引流量(19.84±2.38)ml與對照組手術用時(53.21±7.36)min、術后引流量(20.13±2.61)ml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骨骼愈合時間(90.86±14.35)d短于對照組(111.16±23.45)d(P<0.05)。
2.2 AOFAS評分 觀察組術后AOFAS評分為(84.63±5.16)分,對照組AOFAS評分為(76.84±5.84)分。觀察組AOFA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前路鎖定鋼板可有效避免額外截骨、充分顯露踝關節(jié),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有積極意義[1]。加壓螺釘是踝關節(jié)融合常見固定方式,通過3~4枚加壓螺釘?shù)募訅盒Ч?,可提高融合率,減小創(chuàng)傷,縮短康復時間[2]。與鋼板固定相比,前路鎖定鋼板聯(lián)合加壓螺釘可有效發(fā)揮操作簡單、關節(jié)顯露充分、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骨骼愈合時間較短、術后AOFAS評分較高(P<0.05),提示加壓螺釘+前路鎖定鋼板可明顯縮短關節(jié)炎終末期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改善足踝功能。采用加壓螺釘與前路鎖定鋼板時需注意:①螺釘長度適合,前端螺紋部分全部進入近斷端,不能留在骨折線及遠斷端。②妥善固定骨盆,防止移動。
綜上可知,關節(jié)炎終末期患者采用加壓螺釘+前路鎖定鋼板可有效改善術后足踝功能,縮短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