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摘? ? 要】? 音樂游戲作為一種特殊的游戲活動,深受小班幼兒所喜愛。新時代視野下的教師應努力探索小班音樂游戲中適宜性指導的方法、策略。本文從“如何使用非語言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如何鼓勵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游戲中、如何關注娛樂與教育的有機結合”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小班;音樂游戲;適宜性指導;研究
幼兒園音樂游戲是讓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娛樂的一種游戲活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占據(jù)著一定的比例,主要作用是培養(yǎng)幼兒的樂感與藝術素養(yǎng),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與表現(xiàn)力。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指出:“每一位孩子的內心都種著音樂的種子?!倍讕煹淖罱K任務就是讓幼兒內心音樂的種子得到充分的成長,但又因為小班幼兒適應環(huán)境能力較弱、情緒起伏大等原因,這時就需要小班教師在音樂游戲中進行適宜性指導,以此來提升音樂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一、使用非語言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當下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總趨勢與方向。教師應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為引領,從小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特征與班級實際情況出發(fā),努力探究小班音樂游戲中教師進行適宜性指導的有效方法。小班教師在進行音樂指導時應使用非語言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大多數(shù)小班教師在指導幼兒完成音樂游戲時,往往會選擇使用命令口吻的語言,如“跟上節(jié)奏、不要?!钡?。語言方法的確在教師指導音樂游戲中占據(jù)較大的比例,但是幼兒園組織音樂游戲是為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不但要使用鼓勵性的語言,還應使用非語言方式的指導。例如,教師在向幼兒講解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時,應使用語言的方法來詳細講解,同時也可以搭配使用非語言類的動作,比如模擬大灰狼、小綿羊等形象,這樣不但可以吸引小班兒童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強幼兒的理解能力;在游戲中,教師除了可以使用“加油”“堅持”類的語言指導,也可以使用非語言類的指導,比如微笑、豎大拇指、跟隨音樂節(jié)奏鼓掌等等,這樣有利于幼兒自信心與活動能力的提升。此外,小班的幼兒教師還應注意到過多的介入指導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應適當減少主動指導的比例,增加幼兒主動創(chuàng)編與幼兒向教師求助的機會,讓幼兒成為音樂游戲真正的主人,避免培養(yǎng)幼兒過度依賴他人的習慣,同時也可以大大增強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二、鼓勵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游戲中
新課程強調幼兒本身才是發(fā)展的主體,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追求就是充分張揚幼兒的主體精神,讓幼兒在游戲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探索,不斷實現(xiàn)自我成長、自我超越。幼兒教師應引導并鼓勵全體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游戲中。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是以個人經(jīng)驗為基礎的,只有讓幼兒親身體驗音樂游戲的過程,才能夠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從而提升幼兒的美術修養(yǎng)、個人能力與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綜合考慮幼兒的個人能力與游戲水平,確保全體幼兒的共同參與。在選擇音樂時,應選擇符合小班幼兒水平的歌曲,例如音樂簡單、節(jié)奏平穩(wěn)、幼兒表現(xiàn)機會多的歌曲;在設定具體活動與目標時,應綜合考慮到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模仿能力強等特點,設定簡單、幼兒參與度高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教師應全程關注全體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對于那些內向、不喜愛游戲的幼兒,教師應鼓勵性格外向的幼兒去帶動、幫助;在進行動物模仿時,也可以由表現(xiàn)能力強的幼兒給其他幼兒做榜樣,以此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確保所有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對性格內向的幼兒給予充分的愛護,這樣不但可以令幼兒享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也可以提升性格內向幼兒的自我表現(xiàn)力與自信心。
三、關注娛樂與教育的有機結合
游戲本身應兼顧娛樂性,還應兼顧教育性。游戲對小班幼兒的發(fā)展彰顯其獨特的價值,可以促進小班幼兒身體、認知、感官與社會性的有效發(fā)展,既具有娛樂的作用,更會影響到小班幼兒的語言、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發(fā)展。教師在進行音樂游戲指導時還應同時關注娛樂與教育的有機結合,組織音樂游戲的最終目的是做到以樂施教,是為了給幼兒創(chuàng)造更加放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幼兒進行高效學習。教師應同時關注游戲的娛樂性與教育性,由于身處游戲氛圍中的幼兒是極度放松的,因此,教學效率也是大有提升的。音樂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法,而教育活動的主要責任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育行為中,教師的責任也要求教師應使用合適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充分發(fā)揮音樂游戲的有利價值。如動物模仿、音樂舞蹈、音樂算數(shù)等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身體畫圓》時,教師應先向幼兒講解有關圓的知識,后再使用音樂游戲的方法讓幼兒跟隨音樂節(jié)奏隨意走動,并完成畫圓的任務,最后,所有人一起手拉手跳圓圈舞。這樣不但可以做到教育性與娛樂性的有機結合,也可以大大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音樂游戲結束后,教師還應進行合理的評價與總結,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娛樂活動,對幼兒進行全面且完善的指導。在游戲中,教師還應充分挖掘不同幼兒的潛在能力與閃光點,及時表揚幼兒的進步,從而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幼兒們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總之,幼兒園組織音樂活動游戲化,不但是為了豐富幼兒的學習環(huán)境,更是為了陶冶幼兒的情操,啟蒙幼兒的智慧,培養(yǎng)優(yōu)良的道德素質,提升個人能力與學習水平,從而幫助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園的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教學活動中引導者、鼓勵者的責任,在音樂游戲中進行適宜性的指導,做到在指導時使用非語言與語言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全體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游戲中、將教育與娛樂實現(xiàn)完美的融合,以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促進小班幼兒的游戲化能力,提升小班幼兒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從而讓小班幼兒健康幸福地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幼兒自主游戲的適宜性指導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8(13):157.
[2]馬曉莉.談音樂游戲在幼兒美育中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8(1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