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鵬 賀曉歌
【摘? 要】最近幾年,網絡金融實現了迅猛發(fā)展,但同時也發(fā)生不少風險事件,網絡形式的金融犯罪如今已經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本文在對網絡金融犯罪具體概念及種類加以概述的基礎上,對網絡金融犯罪具有的特點加以分析,進而對網絡金融犯罪具體防范策略展開探究,希望能為有關部門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犯罪;防范措施
引言
伴隨國內經濟進行轉型升級以及互聯網+這個戰(zhàn)略逐漸布局實施,網絡金融的整體發(fā)展勢頭非常迅猛。伴隨網絡金融飛速發(fā)展,其引發(fā)不少風險事件。2015年年底,e租寶與泛亞事件曾轟動全國,讓人們看到網絡金融具有的危害。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融資擔保、P2P有關犯罪同比增長49.8%。當前,網絡金融方面犯罪問題早已引起各界高度重視。為此,對網絡金融犯罪具體防范策略展開探究意義重大。
1.網絡金融犯罪的有關概述
1.1概念
網絡金融就是金融和網絡進行融合產生的全新的金融業(yè)務。網絡金融犯罪就是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組織有關犯罪主體借助網絡平臺做出違反有關法律,給法人、公民以及其他組織有關權利造成侵犯的犯罪行為。從本質上來說,網絡金融犯罪屬于一種金融犯罪。
1.2種類
國務院在2016年展開網絡金融風險整治工作,對違法與違規(guī)行為加以集中整治,對網絡金融方面風險加以防范以及化解。有關部門需積極投入到整治工作當中,對犯罪案件進行依法辦理。通過辦案以及統計分析可以發(fā)現,在網絡金融有關犯罪案件之中,集資詐騙、非法經營、吸納公眾存款、賭博以及組織傳銷是最為常見的五個罪名。
2.網絡金融犯罪具有的特點
2.1手機與網絡是犯罪平臺
實體線下金融和網絡金融是對立存在的,運營平臺為各大商行、柜員機以及柜臺這些可視化的平臺,手寫簽名、表格、票據、紙質合同這些留痕手段都是可視的,人民幣以及美元是交易對象,這些全都是可感知并且可視的。但網絡金融把網絡、手機以及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當作運營平臺,把電子數據當作留痕手段,這些數據極易被改變甚至丟失。
2.2具備高智商的犯罪特征
嫌疑人借助網絡金融實際發(fā)展期間存在的技術、監(jiān)管以及制度漏洞,并且利用多數人不了解網絡金融有關知識、貪圖利益以及僥幸心理進行作案。這些嫌疑人具備高智商,可以抓住受害人具有的心理特點,有預謀的進行作案。
2.3涉案人數較多且金額大
網絡金融犯罪擁有涉案金額巨大,人數眾多這個特點。例如,e租寶案就涉及了31個省份一共115萬人,涉案資金高達598億元,沒有對付的金額高達380億元。泛亞案同樣涉及國內31個省份一共13.5萬人,沒有對付的權益多達410億元。而且,據有關統計,2019年全年新發(fā)網絡集資案件總數的占比為32%,而涉案人數以及金額分別是87%與71%??梢娚姘附痤~之大以及人數之多。
2.4取證難且追贓難
網絡平臺是任何人都可參與的一個虛擬世界,雙方不用見面便可完成全部交易。網絡世界當中有真有假,而且真假難辨。一般在涉眾性的網絡金融有關犯罪案件之中,罪犯通常采用非常隱蔽以及具有較強欺騙性的作案方式。
3.網絡金融犯罪具體防范策略
為對網絡金融這類犯罪加以有效遏制,對公民以及法人具有的合法權利加以維護,對網絡秩序以及國內金融秩序加以維護,有關部門需積極采取有關策略,站在不同角度對犯罪行為加以有效預防以及嚴厲打擊。
3.1站在法律角度對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在最高檢《關于辦理涉互聯網金融犯罪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關于辦理涉互聯網金融犯罪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理解與適用基礎上,在有關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基礎上,公安、檢察、法院、金融主管部門、互聯網主管部門要從立法執(zhí)法角度形成從嚴打擊的共識,司法執(zhí)法標準的共識,證據采信的共識。檢察、公安、金融以及法院這些主管部門和網絡部門必須通力合作,借助民事、行政以及刑事這些不同的懲處方式對犯罪行為予以懲處。
3.2站在輿論角度對犯罪知識具體預防知識進行普及
宣傳部門、手機終端以及新聞媒體需強化網絡金融有關犯罪防范的宣傳,對網絡金融有關犯罪知識以及防范方法進行介紹,對案發(fā)以后正確的處理方法進行介紹。同時,還需對打擊網絡金融有關犯罪的一些經典案例進行宣傳報道,以此來對犯罪知識具體預防知識進行普及。
3.3站在制度角度對金融管理進行完善
黨中央及國務院于2015年同意了由央行與銀監(jiān)會聯合發(fā)布的關于促使網絡金融實現健康發(fā)展的有關指導意見,并且成立有央行、證監(jiān)會、銀監(jiān)會以及保監(jiān)會這些部門組織構建的網絡金融協會。在此基礎之上,網絡、司法以及金融部門需借助對網絡金融有關犯罪案例加以分析、云計算以及大數據這些途徑,及時對網絡金融方面管理制度現存漏洞進行發(fā)現,對有關法律以及法規(guī)加以完善,強化監(jiān)管以及懲處。而且,由確定監(jiān)管主體、認定主體資格、制定審批以及運行規(guī)則、確定實際運營范圍、對運營廣告進行監(jiān)管以及審批、對運營活動加以審核、懲戒違法行為、設立保證金具體門檻、推廣實名制這些方面對有關制度加以完善。
3.4站在技術角度對管理漏洞進行彌補
央行、保監(jiān)會、銀監(jiān)會以及證監(jiān)會這些監(jiān)管部門,商行、保險工資以及證券公司這些金融部門、工業(yè)與信息化部這些網監(jiān)部門、網絡巨頭、通信公司、聯想、中興通訊以及華為這些科研巨頭需強化合作,不斷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對防火墻、云計算、大數據以及高科技這些技術監(jiān)管以及預警手段加以充分利用,對網絡金融有關犯罪行為加以有效預防,對企業(yè)以及個人財產安全加以有效保護。
4.結論
綜上可知,網絡金融方面犯罪問題主要具有高智商的犯罪特征,手機與網絡是犯罪平臺,涉案人數較多且金額大,具備隱蔽性與欺騙性特征,同時取證難且追贓難。為此,應當站在法律角度對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站在輿論角度對犯罪知識具體預防知識進行普及,站在制度角度對金融管理進行完善,同時站在技術角度對管理漏洞進行彌補。只有這樣,才可對網絡金融方面犯罪問題加以有效防范。
參考文獻
[1]田陽.互聯網金融犯罪刑事法律風險及防控研究[J].法制博覽,2020(32):87-88.
[2].全國公安機關聯合打擊各類互聯網金融詐騙犯罪展開相應專項整治行動[J].中國防偽報道,2020(07):11-13.
[3]杜巧萍,李伊紅.論互聯網金融犯罪的防控格局構建——從非法集資行為的刑事界定入手[J].法制與社會,2020(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