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霞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結合的有效整合策略;方法:以所帶班級為研究對象,積極開展閱讀與習作教學的整合工作,通過習作課和閱讀課的讀寫結合分析課堂教學的思路,實現從閱讀出發(fā)做好習作的指導,從習作出發(fā)做好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結果: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整理了閱讀與習作的整合方法和策略;結論: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整合過程中必須尊重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具體的章節(jié)內容入手做好針對性的指導工作,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有效整合
閱讀與習作教學的有效整合體現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也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從閱讀出發(fā)做好習作的指導,從習作出發(fā)做好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從閱讀中滲透習作的方法
小學閱讀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在分析閱讀資料的同時應滲透習作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常見的習作思路,將閱讀材料中的習作內容提取出來,提升學生習作能力。
以《落花生》為例,借物喻人是本文習作的亮點也是寫作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閱讀的角度出發(fā)做好借物喻人的習作滲透工作。例如,文章中的第十自然段,作者用花生、桃、石榴和蘋果代表了不同的人,用花生與桃、石榴與蘋果的對比來達到借物喻人的效果。教師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析,父親眼中的花生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父親要讓我們“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桃、石榴與蘋果是不是不中用呢?文章中怎么描述桃、石榴與蘋果的樣子,它們又代表了哪些人呢?然后組織學生從閱讀角度出發(fā),結合文章對花生和桃、石榴與蘋果在位置、外表和印象上進行對比,幫助學生了解在習作中作者用花生和桃、石榴與蘋果表達不同人及性格的方式,強化借物喻人的習作方法。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引導的方式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文章中蘊含的各種習作思路,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滲透習作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習作中掌握多種寫作方法,實現在閱讀中滲透習作。
二、在閱讀中滲透習作的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資料具有豐富性特征,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滲透習作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的習作意識,自覺去仿寫、擴寫內容,提升學生習作能力。
以《桂花雨》為例,在第四自然段中寫的是桂花的香氣彌漫,“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通常會以“浸”字為例分析用詞的精準,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桂花香獨特的情感,感受到桂花香的獨特香氣?;凇敖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仿寫,圍繞桂花香進行仿寫,寫出桂花香的想象與情感,在習作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文章渲染的內容進行仿寫和擴寫,寫出其中的韻味,例如:“那濃濃的桂花香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讓人唇齒流芳、經久不散,這桂花香可謂是香了四季更香了生活。”通過類似的語句激發(fā)學生的仿寫意識,在閱讀過程中自覺選擇文章中的優(yōu)秀句子進行仿寫和擴寫。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桂花香的描寫方式選擇自己熟悉的場景或事物進行習作,寫出真情實感。
三、從習作中應用閱讀的材料
閱讀為學生習作積累了大量的習作素材,教師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將積累的素材應用到具體的習作中,通過習作分析不同素材的應用角度和完成素材應用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質量。
以《寫讀后感》為例,寫讀后感是小學生必備的基礎習作能力之一,也是學生將閱讀內容進行概括和升華的具體策略,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一般都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閱讀素材,要求學生閱讀素材以后寫讀后感,這種習作方式下,學生寫讀后感的質量不是很高,一方面,教師提供的閱讀材料對學生來講較為新穎,需要一定的時間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另一方面,學生在寫讀后感時對閱讀材料的把握不是很好,無法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與閱讀材料進行整合。因此教師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可以從學生已經學習的素材入手進行讀后感的習作,如教師鼓勵學生對本單元的《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等資料進行讀后感的習作,從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閱讀素材入手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意識,實現在習作中對閱讀素材的有效整合,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質量。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習作的整合應堅持從閱讀中來到習作中去的教育思路,積極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素材積累,在素材積累中逐漸發(fā)展學生習作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永紅.小學中高年級群文閱讀視野下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05):7-8.
[2]何娟莉.讀寫結合 并蒂花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94.
[3]王耀輝.讀寫結合,節(jié)節(jié)高升——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有效整合策略分析[J].才智,202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