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俠
摘 要:由于小學生學習水平高低與接受能力不同,導致小學生在學習中面臨各種困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廣大教師群體普遍關注學困生的學習困難,不斷以素質(zhì)教育為引領,提升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好激發(fā)出來,讓學生通過自身不斷努力夯實語文基礎。立足于小學語文學困生學習困境,探究提升學困生學習動力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學習動力;提升措施
學困生提升學習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不依賴良好的興趣。學習未知領域的知識,興趣是前提,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影響學生的一生。學困生在學習領域表現(xiàn)出來的天賦較差,但是老師在教學中只要掌握好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就會獲得良好的效果。
一、保持良好的教學心態(tài),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信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發(fā)展階段不同,所以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而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影響下,教師只是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會導致部分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成為學困生。但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并不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久而久之,學困生就會感覺到被邊緣化,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tài),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產(chǎn)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問題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教學心態(tài),避免在教學活動中對學困生展開批評教育,而是需要為學困生營造一個友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與學困生充分溝通交流后,就會明確掌握導致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再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特點,建立合理的刺激性教學法,讓學生可以在本身掌握的知識之上不斷提高,使學生可以在教學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教學效果,慢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學生一旦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擁有了學習信心,那么將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逐漸縮短個人學習上的差距,促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對于學困生而言,由于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再加上教師對自己的不重視,導致學生很難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容易走神,更加重了學困生學習成績較差、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針對學困生教學時,應當由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完全跟隨教師的腳步,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的教學中,其課文本身就是一篇寓言,擁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從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入手來引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情境表演,合理地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表演小組,有意識地將學困生分到不同的學習小組內(nèi),讓學困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部去扮演重要的故事角色。以趣味性表演的方式引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扮演角色促使學困生可以站在兩只動物的角度去理解課文中動物的心理活動和語言特色,在興趣的引導下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久而久之,就會使學困生在無形中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學困生完成教學活動后,應當有針對性地提出表揚,讓學困生真正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長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效果。
三、設計針對性問題,循循善誘引導學習
由于學困生長期不受到重視,內(nèi)心對于課堂教學往往是抗拒的。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困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心不在焉的現(xiàn)象,對教師的提問也是充耳不聞,無法正確地提出自己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師就無法掌握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學困生很難跟上教學進度。所以教師應當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特點來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以引導學困生主動展開學習,提高學習注意力。例如,在學習《煙臺的海》這一課時,其文章主要描寫了煙臺海的冬天、夏天和春天三個季節(jié)的景色,讓學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風景畫面。但是學困生對于教師的文字性教學往往不感興趣,那么此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學困生設計開放性問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就需要對學困生進行教學引導,首先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播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春季煙臺海景的圖片或者視頻。隨后向所有學生提問:“圖片中的景色如果到了冬天和夏天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可以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隨后有針對性地提問,學困生將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中與其他同學分享,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感,也引導學困生融入教學活動中。隨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全班學生進入今天的學習,并且向全班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篇課文所描寫的海景與我們同學聯(lián)想的海景有哪些不同?”這樣就將課文內(nèi)容與學困生的回答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困生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與課文一致,就會更加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有效增強學困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綜上所述,學困生群體同樣擁有智慧和才智,語文老師在小學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點燃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滿足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提升語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