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
【摘 ?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基礎上,對于知識文化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通過知識文化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還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更加健康正確的“三觀”,為此,各個層面對于教育也更加重視。在當前教育組成中,小學基礎教育是深化讀書閱讀的關鍵時期,對于小學生的影響相當深刻,基于小學生的特殊性,需要從家校共育的角度深化讀書閱讀活動。
【關鍵詞】新形勢;家校共育;小學生;整本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148-02
對于小學生而言,自身的主動性、自覺性還不是特別明顯,在實際學習當中,需要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把握讀書學習的精神內涵。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拓寬小學生的基本視野,還可以陶冶小學生的內在情操,讓小學生與書本當中反饋出的正能量更好地融合到一起,這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成長和學習。對于小學生讀書閱讀而言,需要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切實凝聚合力幫助小學生更好閱讀。
一、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現(xiàn)狀
由于小學教育的時間性約束,再加上小學生自身約束力有限,讀整本書對于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還很難做到,導致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在小學生整本書閱讀上的指導不夠,只是將閱讀的重要性停留在口頭上,告訴學生閱讀會對他們今后產生怎樣的影響,帶來何種類型的積極作用,即使帶領學生閱讀也只是簡單地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圍繞相關章節(jié)書寫自己的讀書感受。教師對這些紙質層面的內容進行檢查,這其中學生的主動性難以體現(xiàn)出來,而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即使學生不閱讀,也可以搜索到大量的閱讀心得,這些都是教師難以動態(tài)核實與把握的。同時,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小學生實際課后作業(yè)還是非常多的,也限制了小學生對其他圖書內容的閱讀數(shù)量,在閱讀方法等方面的科學性也不夠,這都影響了小學生整本書的實際閱讀成效,也不利于小學生自身綜合性成長進步。
二、整本書閱讀對小學生成長的意義
參照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語文課程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豐富自我內心思想情感,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樣才能讓學生最終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
以往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很難真正進行整本書教學,學生認識與掌握的相關知識內容都比較零散,更多的是以片段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自然難以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難以從整體上提升自身的文化能力及基本素養(yǎng)。而通過閱讀整本書,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得到有效解決,還可以與語文課程教學內在要求及學生期待更好地銜接起來。
整本書包含著更加全面的細節(jié),實際體現(xiàn)出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包含的內在感情也能夠對小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從而在價值觀層面對小學生發(fā)揮更好的導向作用,這是以往片段式教學比不了的。
以《西游記》為例,在小學六年級,有的學校已經開始向學生推薦閱讀,以往教學中,只是拿出其中的某個精彩片段,讓學生去學習、去感知,但是這種冰山一角的學習方式是難以感受吳承恩筆下《西游記》的恢宏與博大的。調查發(fā)現(xiàn),如果單純地讓學生閱讀學習其中的部分章節(jié),小學生對于《西游記》反映的內容就難以整體性地感知,就不容易理解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艱辛,就難以認識到萬事都充滿艱辛。只有堅定信念不動搖才能最終取得成功,而通過整體性的閱讀,學生可以對《西游記》有更加宏觀的把握,對于拓寬學生視野有著很大幫助。
三、家校共育視角下推動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策略
(一)學校與家長之間強化溝通,制訂共同的閱讀計劃
在整本書閱讀上,學校與家長應當強化彼此之間的聯(lián)絡互動,由教師牽頭從家長層面解讀語文教學標準,注重把握其中的精髓內涵,在幫助家長認識了基本教學目標后,家長就需要主動參與其中,主動與教師進行配合提升,對于整本書閱讀推進情況,學校及家長之間要定期進行各種形式的評價,努力給予學生整本書閱讀更多關注與支持。同時,在對各項閱讀教學內容進行交流分析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告知家長必要的閱讀書目,從而針對性地制訂整體性的閱讀計劃。
例如,對小學三年級《飲湖上初晴后雨》這一內容的學習,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詩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內心的情感抒發(fā)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集中閱讀《蘇東坡傳》,對蘇東坡的人生經歷、情感歷程等進行更好的了解,這對于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對相關內容進行更好的把握具有重要意義。
而家長按照教師的安排,應當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更好的閱讀環(huán)境,家長可以多看一些關于蘇東坡的故事書,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有關蘇東坡的視頻等,耐心地了解孩子對《蘇東坡傳》的閱讀情況等,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通,從而對閱讀計劃落實情況進行更好的把握。
(二)家長主動融入學校教學安排,為學生樹立良好閱讀榜樣
在社會發(fā)展推動下,新一代小學生父母學歷水平普遍提高,識字閱讀能力也有了顯著增強,這對于深化家校共育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為了確保閱讀教學在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序推進,教師需要將閱讀安排計劃通過手機等方式分享一份,并及時提醒家長需要準備的閱讀內容。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憫農》這首古詩時,家長基于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考慮,和孩子在家中的時候,可以《1942:河南大饑荒》為例,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感知今天生活的幸福,體會沒有糧食的不易,讓小學生先有一個基本的內心情感環(huán)境,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不僅有了更加飽滿的感情,掌握了更多的字詞句,而且對古詩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對于教師推薦的相關閱讀內容,家長在有時間的情況下也應當自覺進行閱讀學習,這樣不僅踐行了終身學習理念,還可以對自己孩子閱讀將會學到的內容有更多的了解。有了這樣的閱讀基礎,家長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共同語言,才能從相關內容切入談論和分析更多的內容,這是學生閱讀完整本書的基礎,也是動力所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對小學生讀整本書的基本現(xiàn)狀進行了介紹,進而對小學生整本書閱讀及家校共育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怎樣從家校共育的視角更好地推進整本書閱讀進行了探索,這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何粵嫦.家校共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J].教育視界,2019(19).
[2]沙曉燕,楊雪.家校共育:從“面對面”走向“手拉手”[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2).
[3]唐禧,肖翠云.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整本書閱讀策略——閱讀導學單的設計與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8).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