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利
(河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自我教育在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把“堅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明確提出要“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1]
自我教育簡單概括就是讓大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和完善。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實現(xiàn)教育的真正目的,就要積極重視自我教育。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能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能為黨和國家的各項偉大事業(yè)不斷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的時代新人。這一目標只有成為大學生自覺積極追求的目標,并為之努力時才能實現(xiàn)。在學校里,大學生接受的是學校傳授的理論知識、思想政治觀念和社會行為規(guī)范。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以后,大學生主要通過自我教育,自覺接受社會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因此,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要努力培養(yǎng)和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與能力,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變?yōu)榇髮W生自覺積極的向往和追求,從而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才能順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使大學生真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努力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思想觀念快速更新的社會,要想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大學生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我教育具有持久性、終身性、長期性的特點,加強和改進自我教育是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必然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豐富和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體系。畢竟大學生接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十分有限,離開學校以后大學生還會在社會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新時代大學生必須不斷地結合時代特點對自己進行教育,自覺主動地按照社會所要求的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等進行自我修正和完善,使社會要求自覺地變?yōu)樽陨淼男袆又改稀?/p>
隨著大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實踐經(jīng)驗的累積,大學生自我意識得到發(fā)展并逐漸成熟。教育者單向的說教,“你說我聽”的傳統(tǒng)理論灌輸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要求,他們自己更希望擁有獨立自由的人格和思考能力。自我教育回應了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成才的精神需要,滿足了大學生渴望自由、彰顯個性,在社會實踐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自我理想的需求。自我教育幫助其解決自身內在的思想矛盾,自覺主動形成符合社會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思想道德規(guī)范,從而實現(xiàn)健康成長成才。
自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得失,要想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須深刻把握自我教育的基本依據(jù)。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從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來看,大學生自身的矛盾是自己內在思想矛盾轉化的依據(jù),是內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種教育載體、教育措施等是大學生思想變化的條件,是外因。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方面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自己能否主動配合和積極接受。在內化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傳授的任何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都不會自動地深入大學生的頭腦當中,而是在各種條件和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大學生根據(jù)當前已有的思想水平、認識能力、實踐經(jīng)驗,自覺主動地篩選、消化和吸收這些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使之成為自己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外化階段,大學生把自身已經(jīng)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識轉化為自身的外在表現(xiàn)和行為活動時,雖然離不開教育者的引導作用,但最終還是取決于大學生自己是否真正發(fā)自內心地接受,是否內化為大學生的個人目標。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在任何情況下,個人‘總是從自己出發(fā)的’?!盵2]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的需要是人的內在的本質規(guī)定,按照需要對象的性質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種。目前大學生個人身心的成長和自由全面發(fā)展,同時受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的綜合影響。但是這些外在的教育,只有激發(fā)出受教育者內在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方面達到所期望的教育目的。在強烈的精神需要的驅使下,大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就會變得積極而理性。大學生從追求簡單的物質需要逐漸向內在的精神需要轉變,就會積極地接受自我精神教育,不斷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大學生的精神需要是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動力,促使其將社會要求變?yōu)樽杂X行動,并決定著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馬克思認為,人的主體性一方面表現(xiàn)為最開始的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自我意識的逐漸發(fā)展和成熟。“主體性就是作為現(xiàn)實活動主體的人為達到為我的目的而在對象性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把握、改造、規(guī)范、支配客體和表現(xiàn)自身的能動性?!盵3]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他們不僅具有情感和意志,具有思想,而且具有主體性特征。這種主體性表現(xiàn)為:第一,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具有自我意識,能夠能動地意識到客觀存在和內部自我。在接受教育者傳授的教育內容時會根據(jù)自己的思想狀況實際和自我需要進行選擇、吸收和再創(chuàng)造,這個過程是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并能夠準確認識自我從而實現(xiàn)自我調控、自我提高的過程。第二,大學生實踐能力很強,既具有主觀能動性又具有自覺選擇性,不僅能夠改造自我主觀世界,而且還可以改造自然、改造人類社會,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表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塑造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特征要求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尊重教育對象的內在精神需求,發(fā)揮教育對象的主體能動性,為自我教育創(chuàng)造前提和基礎。
新時期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的觀念受到各種思想文化的激蕩和沖擊,同時,由于大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實踐經(jīng)驗不足等原因導致自身易受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和侵蝕。因此,新形勢下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更需要正面積極引導。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承擔著重要責任,為了增強自我教育的實效性,必須提高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質。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不僅要重視真理的力量,也要重視人格的力量,即教育者的榜樣作用。因而,只有教育者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用自己先進的思想觀念和優(yōu)秀的行為表現(xiàn)去影響、熏陶和感染大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中促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發(fā)生變化。第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必然選擇。教育者要不斷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著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要對自我進行全面的評價和反思,要將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教育科研實踐相結合,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
學校是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各大高校要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采取有效措施、協(xié)調各種因素,為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一方面要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校園文化硬件設施建設,營造美麗舒適、干凈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為學生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加強對全校師生的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教育等,充分利用校史館、展覽館、圖書館等場所以及標語牌、板報、張貼欄、電視等媒介,大力宣傳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全校師生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和忠誠,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擁護,引導師生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營造全校師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圍。
自我教育離不開個體自我實踐、身體力行。一方面大學生要通過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捐衣贈物”活動、烈士陵園掃墓活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等,不斷對自我進行反思和教育,從而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修正和完善,最終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識達到社會所要求的標準。另一方面大學生只有加強個體自我實踐,才能真正理解和全面準確地把握社會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從而進一步塑造自身優(yōu)秀品格、培養(yǎng)自身奉獻精神、增強自身責任意識,有助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判斷,最終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識。
自我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需要我們更多關注,并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不斷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