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摘 要: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閱讀、寫話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可運用如借助情境圖、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借助比手勢等教學策略,將拼音這串沒有規(guī)律的字符變得更直觀、更趣味化,以被學生更好地接受。
關鍵詞:拼音教學;教學方法;一年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漢語拼音是一年級識字、閱讀、看圖寫話的重要基礎,其作用不言而喻,而拼音本身卻是一串沒有規(guī)律的字符,熟練掌握拼音需要反復拼讀練習,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喜愛直觀化、趣味化的東西,反復拼讀練習容易導致孩子們出現(xiàn)厭煩情緒。如何以學生為本,扎實有效地讀準拼音、識記拼音字形、掌握正確拼讀。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拼音教學的認識。
一、借助情境圖,化抽象為具象
一年級的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而拼音卻是抽象的符號,這無疑是拼音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何幫助孩子將抽象的符號與頭腦中已知的認知建立聯(lián)系,這是我們在拼音教學中首先要思考的。部編教材中的情境圖,為孩子搭建了抽象符號與具體生活聯(lián)系的橋梁,縱觀這些情境圖,每一幅情境圖都有相應事物進行表音和字形識記,使孩子們能更直觀地學習拼音。
例1.一年級拼音單元第三課《b p m f》的教學設計:
引導孩子們觀察情境圖
(1)課件出示情境圖:先引導孩子觀察情境圖,試著說說“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生1:爸爸:和兒子在爬坡。
生2:男生和女生在玩摸人游戲。
設計意圖:根據(jù)孩子們的回答,強調“爸爸”“爬坡”“摸人”等詞語的讀音,以引出“b p m f”,并引導孩子能借助情境圖的詞語進行發(fā)音練習。
(2)認真觀察,圖中藏了哪些字母呢?
生1:兒子的衣服上藏了“p”。
生2:爸爸的拐杖上藏了“f”。
生3:兒子的豎著天線的收音機藏著“b”。
生4:兩個門洞中藏了“m”。
設計意圖:情境圖除了幫孩子們正音外,還能幫助孩子們記住“字”形,教師引導孩子在情境圖上找一找“bpmf”,情境圖直觀地通過“兩個門洞”“一根帶彎的拐杖”“豎著天線的收音機”“衣服上的字母”等內容,再一次將抽象符號與生活經驗發(fā)生了鏈接,幫助孩子們記住了拼音字母的“形”。應該說,情境圖的出現(xiàn)讓拼音學習從無形走向有形,也使學習事半功倍。
充分利用情境圖,通過與圖建立聯(lián)系,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每個字母的音和形。將字母的音和形與學生熟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也更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
二、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化被動為主動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碑攲W習的經歷充滿趣味時,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主動”。然而,拼音的拼讀練習卻是枯燥的,在一遍遍的拼讀練習中孩子往往會失去耐心,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單調地進行詞語拼讀,其實是孩子們機械地被動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妨試著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孩子在情境中主動地去拼讀,做到化被動為主動。
例2.復韻母“ɑi”教學設計: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秋天到了,菜園子里也是碩果累累,園子里的蔬菜各種各樣,有哪些呢?試著拼讀音節(jié),收獲這些蔬菜哦。
2.多媒體課件中適時出現(xiàn)菜園情境。
3.多媒體適時出現(xiàn)音節(jié)——bō cài、huā cài、wáwá cài、qín cài
4.多媒體課件適時出現(xiàn)相應蔬菜的圖片。
在這個過程中,音節(jié)拼讀不再是枯燥的,在情境中去充分拼讀音節(jié),激發(fā)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欲望,使拼讀實現(xiàn)水到渠成。
例3.漢語拼音第13課《ɑng eng ing ong》教學設計:
1.出示情境圖:動物王國要舉行運動會啦,有哪些運動員參賽呢?
2.多媒體適時出現(xiàn)音節(jié):xiong mɑo(熊貓)、dɑ xiɑng(大象)、qing ting(蜻蜓)、tɑng lɑng(螳螂)
3.這些運動員的參賽項目有哪些呢?多媒體適時出現(xiàn)音節(jié):you yong(游泳)、qi zi xing che(騎自行車)、dɑ ping pɑng qiu (打乒乓球)
設計意圖:音節(jié)拼讀不再是老師分配給學生的任務,在情境中去充分拼讀參賽運動員的名字、去拼讀比賽項目,激發(fā)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欲望,使拼讀更有樂趣。
例4.教學jqx和ü相拼規(guī)則時,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拼讀規(guī)則,學生很容易陷入枯燥無味之境。如果創(chuàng)編一個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學生就會易于接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因利勢導,引導孩子說一些基本的禮貌動作,字母ü就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它和jqx握手時,會主動摘下自己的帽子,等到jqx走遠后,它才會重新戴上帽子。
這樣的情境,既講清了拼讀規(guī)則,又是一次恰當?shù)奈拿鞫Y儀教育。當課堂的學習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相勾連時,在生活體驗的驅動下,孩子們學習拼音時,不再覺得是一次次被動的拼讀,而是一次次源于自身體驗的主動學習。
三、借助比手勢,化混亂為清晰
新課標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適宜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币荒昙壓⒆拥膶W習易接受直觀、生動的東西。漢語拼音的世界中,有著很多形近的字母,孩子們能大概記住字母輪廓,但對細微之處還是會混淆不清,導致他們無法正確認讀。如聲母“b-d”“p-q”“f-t”,我們可以借助手勢——左手朝上bbb,右手朝上ddd;伸出左手,拇指朝下,四指握緊就是p,反之為q。
四聲聲調也是拼音教學的一大難點,為了能讓孩子們讀準四聲,我們也可以借助手勢操:伸出左手,手指并攏平伸讀作第一聲;手指并攏向上揚讀作二聲;向下又向上讀作三聲;手指并攏向下讀作四聲。這樣的手勢操過程,就如同讓孩子置身于游戲中,趣味化地讓孩子們主動地聽音模仿。不僅如此,手勢操還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做了肢體運動,讓孩子們從緊張的課堂學習中獲得片刻輕松,后續(xù)學習也能輕松愉悅。
四、融拼音于識字,化“理論”為實踐
我們的拼音課堂,不僅要教給孩子們學什么,怎么學,還需要滲透一個理念——為什么要學習漢語拼音。我們的課堂應該讓孩子在一次次的課堂實踐中體會到學好拼音對識字、學兒歌、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例5.整體認讀音節(jié)復習課教學實錄:
師:孩子們,我們不少同學的名字中就藏有整體認讀音節(jié)呢?請大家看看黑板上的這些名字,找找名字中的整體認讀音節(jié)哦。
生1:郭梓彤的zi
生2:陳涵羽的yu
生3:易芷涵的yi zhi
生4:夏夢圓的yuɑn
……
師:請名字中有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小主人們站起來和大家打個招呼,并介紹一下自己名字中的整體認讀音節(jié)吧。
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巧妙,孩子們把對拼音的學習,從旁觀者的角度一下子轉變成主角,一下子拉近了和拼音的距離,所以他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孩子們找得熱火朝天,學習起來也是興趣盎然。
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如何在課堂中凸顯它的工具性,如何架構起拼音單元與識字單元的聯(lián)系,在課堂實踐中,我是這樣落實的:
例6.漢語拼音3《yi wu yu》教學設計:
1.復習識字2《金木水火土》,自讀兒歌。
2.圈一圈兒歌中帶有音節(jié)yi wu yu的生字。
3.交流。
4.嘗試給兒歌中的“一”“四”“五”進行注音。
例7.漢語拼音13《ɑng eng in ong》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還記得識字單元,我們學過的小兒歌《口耳目》嗎?這首小兒歌中不少字就藏有后鼻韻母,請認真聽錄音哦。
生1:我聽到了“松”中藏有“ong”
生2:我聽到了“鐘”中藏有“ong”
生3:我聽到“弓”中藏有“ong”
師:你們將后鼻韻母“ong”都找出來了。后鼻韻母“ing”和“eng”很調皮,你們能找到它們嗎?
……
師小結:孩子們,學完后鼻韻母,我們的小兒歌朗讀起來更標準了。拼音的用處可大了,它能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的字,它能讓我們更好地讀兒歌、讀課文。
在與識字單元的兒歌勾連中,孩子們拼拼讀讀,在鞏固中得到提升,孩子們在實踐中感知到學拼音的用處、好處,孩子學習有了成就感,也便有了學習的興趣。
總之,拼音教學的內容看起來并不多,但它卻對孩子學習的整體性要求頗高,如何組織教學更是十分重要。教學中,教師要多多思考情境圖的使用、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游戲的組織、兒歌的創(chuàng)編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被點燃。在拼音教學中不光讓孩子們嘴動起來,更要手動起來、耳動起來、腦動起來,形成學習的整體性。相信這樣的課堂孩子們樂學、教師們樂教,拼音教學變得既有趣又扎實。
參考文獻:
[1]張惠萍.基于部編版情境圖的漢語拼音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2).
[2]林曉靜.漢語拼音拼讀難點的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