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三幼兒園 龐亞云
每年開學季都會有從村級幼兒園、私立幼兒園轉入我園的孩子,問其原因,一部分家長是想給孩子更優(yōu)越的生活和成長環(huán)境,一部分家長則是因為這些幼兒園給孩子教授識字、算數、機械背誦等,讓孩子身心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幼兒園不能堅持科學安排組織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強行轉變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阻礙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根據《甘肅省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甘教基〔2018〕15號)》和《白銀市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白教基〔2018〕26號)》文件要求,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我園按照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多措多舉、穩(wěn)步推進,并深入落實《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推進幼兒園保教工作。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學前教育話題飽受關注,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回答記者提問中談到了“綜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特別談到:“非零點教學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的,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薄斑@叫做‘張飛畫扇子,愁死齊白石’,”他還談到:“負擔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學生會不高興的。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
幼兒園“小學化”給孩子帶來的“超前教育”有哪些危害?
2015年我?guī)У氖谴蟀?,有這樣一位媽媽聽信別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將孩子轉到一家民辦幼兒園,學校給孩子教授識字、寫字、計算等,同時她又給孩子報了“珠心算”。在大班后學期,孩子便能夠很熟練地運用加減乘除進行計算。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孩子的成績很優(yōu)秀,到了二、三年級,孩子的成績卻慢慢下滑了,每次考完試,試卷中簡單的題反而做錯的非常多。
找老師溝通的后,媽媽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孩子在上一年級時,已經學過這些知識,所以考試成績比別的孩子優(yōu)秀,但也因為這些內容他已經掌握了,上課不專心,對學習缺乏興趣,逐漸養(yǎng)成不專心聽課的壞習慣,學習成績就慢慢退步了。
敏敏媽媽聽別的家長說,學齡前一定要讓孩子接觸更多的知識,于是就讓3歲的敏敏開始了認字、寫字的旅程。
上幼兒園期間,敏敏媽媽又給孩子報了五六個輔導班,每天放學后就學電子琴;周六周日學舞蹈、畫畫;寒暑假學拼音、計算等。有時候敏敏請求媽媽她今天能不能不去學鋼琴,想去玩一玩,但敏敏的要求在媽媽的眼中是不屑一顧的,有時候還會呵斥敏敏:“玩什么玩!好好給我學!”
后來敏敏上大班的時候,性格變得內向孤僻,常常一個人自言自語,不愿和鄰居、老師說話,也不愿和其他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玩。我為敏敏感到惋惜,沒有純真快樂的童年、沒有玩伴,陪伴她的只有無窮盡的學習壓力。
我的外甥誠誠,在農村幼兒園上小班。剛開始誠誠特別愛上幼兒園,后來卻一直哭鬧不愿意上學。我姐每天用各種辦法哄著誠誠去上學,可是每天放學我姐接誠誠時發(fā)現他總是嘟著嘴不說話,也不愿和老師打招呼說再見。我姐問誠誠:“你為什么不喜歡上幼兒園,為什么沒有禮貌,不向老師問好說再見?”誠誠委屈地說:“你不是說幼兒園有各種玩具,老師會帶我們做游戲嗎?”我姐又問:“老師不陪你們玩嗎?你們在幼兒園都在干什么?”誠誠哭著說:“老師教我們學寫數字1、2、3,還要我們念a、o、e,我不會握鉛筆,老師就罵我笨,其他孩子也笑話我!”
幼兒園時期孩子的大腦以及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發(fā)育不完善,決定了他們不能像小學生那樣思考和理解問題。當他們過早地學習幾年以后才應該接觸的內容大多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以。學校、老師這樣做不僅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還會讓孩子在幼兒園有挫敗感,即便是在上了小學后,他們可能也會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園辦園宗旨不規(guī)范、辦園條件差、教師素質偏低,家長以犧牲孩子快樂的童年生活為代價,盲目追求“超前教育”,“揠苗助長”讓孩子們原本應該愉快的童年被負擔、壓力所代替。幼兒園教育一定要堅持科學保教,糾正“小學化”傾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yǎng)成、智力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p>
我園使用甘肅省《快樂與發(fā)展》課程,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倡導的幼兒教育理念,根據幼兒實際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合理安排并認真落實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在課程安排上,以健康領域為主,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緊緊抓住健康、快樂、自信、智慧四個關鍵點,建構起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課程,引導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保教質量;要求教師提前一周備好課,制作好教具,年級組長周末批閱、保教主任督查,副園長每月檢查,園長不定期抽查,并進班聽課,強化教師的常態(tài)教學效果。
為有效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我園每年9月份會舉行新教師過關課,選出優(yōu)質課程參加每年4月份、10月份的公開教學月,對責任區(qū)的5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送教活動。12月份,我園會開展全園觀摩教學交流及外出培訓教師示范課,注重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在區(qū)域活動中有目的地投放活動材料,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達到教育目標;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力求主題明確、材料環(huán)保、畫面清晰,讓每個角落都滲透教育契機。
為了提高教師的科學保教能力,我園每學期初和學期末會根據教育局安排園本培訓,在培訓中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做好筆記,培訓結束后寫出培訓心得體會,并將所學的知識自覺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
我園開展以“五個一”,即彈一首曲子、講一個童話故事、完成一副臨摹畫作、開發(fā)一個美工制作、在聽懂一種民族舞蹈音樂的基礎上會創(chuàng)編一個舞蹈小組合為內容的園本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
我園每月集體展示過關、考評,這樣的活動既督促教師加強自學、增強教師體質,又提高了教師舞蹈動作的協調性、琴法的熟練性,從而也為常規(guī)教學、各種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我園要求每位教師每月寫一篇教學反思、每月以班級為單位寫兩篇教育隨筆、觀察記錄或個案分析。
通過這些培訓,教師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明顯提高。
在教育孩子上,大多數父母都盲目地追求“天才”“神童”,但他們忘了每個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學校、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新觀念,讓家長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終身教育和科學育兒”新思路。為此,我們要注重家長工作,使家長盡力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力求用愛心、真誠和智慧,贏得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做到“家園共育,共同發(fā)展”。
我園每學期會組織2~3次全園家長會;3月和9月分別召開一次家委會,向家長委員會匯報園內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并聽取家長代表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6月和11月分別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
通過家園互動,我們取得了家長的配合與理解,轉變了家長的育兒觀念,形成有效的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園領導和各班老師每學期對班級幼兒進行家訪幫扶,讓家長明白“超前教育”是錯誤的教育方法,不僅會剝奪了孩子的快樂,也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什么季節(jié)播種,什么時候發(fā)芽,什么時候開花、結果、成熟都有一個過程。家長的超前教育,無疑是“揠苗助長”,暫時的優(yōu)勢換來終生的厭倦,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幼兒園應堅持科學保教,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