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中村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劉 晶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家園共育備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關注。家庭和學校都是幼兒重要的生活場所,幼兒行為的養(yǎng)成有賴于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教育。為了有效發(fā)揮家庭教育對于促進幼兒良好發(fā)展的作用,讓家長真正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幼兒園應采用有效的方式來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協(xié)作。
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的不斷推進下,“從娃娃抓起”成了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yǎng)孩子是很多幼兒園的目標與發(fā)展宗旨。家園共育作為當下最為普遍與流行的教育模式,在幼兒園教育中備受青睞,很多幼兒園都在積極探索家園共育模式,實現(xiàn)教師與父母一起教育幼兒,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這些年,在家園攜手、合作共育模式的積極發(fā)展與實施下,幼兒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與成長,幼兒園教育總體目標基本達成。
但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有部分幼兒園仍然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為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教學內容的單一讓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幼兒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如果教師在這個時候沒有組織幼兒開展相關的游戲活動,那么幼兒的實踐能力將會受到限制,孩子在幼兒園中感受不到快樂就會害怕上學,最終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快樂教育一直是素質教育倡導的主要內容,所以在家園共育的背景下,教師一定要保證快樂教育的有效滲透,家長則應該積極參與,與教師合作教育,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一個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與成長。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較低,通常都是由幼兒園教師負擔起主要的教育責任,家長只是發(fā)揮一小部分引導作用。但站在家園共育視域下,家長的作用十分重要,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在家園共育期間缺失家長的教導與引導,幼兒的成長便會留下缺口,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幼兒園是家園共育的主要場所之一,而游戲活動則是開展幼兒園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雖然很多幼兒園都積極設置游戲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huán)境,但是實際的游戲活動開展期間,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性,對游戲的設置不夠合理,甚至出現(xiàn)照搬其他人勞動成果的情況。游戲設置不合理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降低幼兒的參與性,減弱游戲活動的價值,同時也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無法實現(xiàn)良好的互動與溝通,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在家園共育模式下,家長會是實現(xiàn)合作育人的重要途徑。但是就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家長會雖然也在定期召開,但是家長會的實際價值卻并不高。比如一部分幼兒園只是單純地邀請家長來參加家長會,家長會上討論的依然是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家長來幼兒園開家長會,關心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表現(xiàn)如何、是否調皮搗蛋等,家長在幼兒園參與校園活動的機會較少,無法享受快樂的親子活動或者親子時光。
雖然幼兒園開始實施家園共育,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與不合理性,在不規(guī)范的家園共育下,活動的有效性較低。幼兒園是我國素質教育落實的重要陣地,但是由于家園共育缺乏規(guī)范性,影響到幼兒園與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家園共育缺乏規(guī)范性,不利于各項活動的開展,也不利于家校合作模式的實施,對幼兒的發(fā)展造成極大影響。
上面對家園共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介紹,這些問題是阻礙幼兒發(fā)展的主要問題,所以需要通過在家庭中開展快樂教育互動、在學校中開展游戲性的活動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家園共育的實施效果,促進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孩子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感受到家長帶來的溫暖,以讓孩子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成長,促進孩子身心的良好發(fā)展,促進孩子對人事物產(chǎn)生同理心。讓孩子在家庭中直接感受到幸福的方式就是家長多多與孩子進行游戲活動,既增加孩子與家長的互動,促進家長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又可以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
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游戲互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是最單純的,家長用什么樣的語言或者行為,那么孩子就會有樣學樣。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家的孩子特別不懂事,一切都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卻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造成了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所以,家長要時刻用愛的語言或者愛的方式來感染孩子,讓孩子被包圍在關愛之下,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幸福。
家庭快樂教育不同于“虎爸虎媽”式的教育,更多的是父母與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學習與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到父愛與母愛,父母也能抽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成長。這就要求父母要平等對待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受到壓迫感,并且要與孩子像朋友一樣交往,尊重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孩子一起快樂地瘋與笑。比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拼樂高、拼圖、繪畫,放下手中的手機,真正地與孩子一起玩耍,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幼兒能健康成長。
幼兒不僅要在學校里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校園中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得到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幼兒園的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兒通過游戲不僅可以獲得滿足感,還可以獲得幸福感。但是基于教育制度和社會的壓力,大部分幼兒園教師都沒有為幼兒設計太多類型的游戲活動,往往只采用單一的游戲模式,幼兒長期在同樣的模式下活動,就會逐漸喪失對游戲活動的興趣,不能實現(xiàn)個人身心的良好發(fā)展。
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要意識到在幼兒階段開展多樣性游戲活動的重要性,要意識到幼兒園的學生不只是需要學習基礎知識,更需要得到人格的健全培養(yǎng),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設計的游戲活動不能只是流于表面,設計的游戲互動應該是具有教授學生知識的作用,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滿足感,還可以學習到需要學習的知識。
游戲的設置需要注意很多問題,具體如下:保證游戲的安全性,防止在游戲過程中發(fā)生意外;保證游戲的適宜性,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與興趣愛好,同時也要適應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保證游戲的可行性,針對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游戲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形式,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意識,保證幼兒在游戲的參與中能感受到快樂。當然教師也要做好游戲的引導工作,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效果。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的天性得到釋放,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
開展家長會可以促進家長和教師面對面交流。教師通過與家長交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助于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家長通過與教師進行交流,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中的發(fā)展情況,有助于家長在家庭中開展更具幸福感的游戲活動。校園活動的設置與開展,一定要積極、富含正能量,讓幼兒與家長在活動中一起學習與成長。同時活動要有一定的競技性,提升幼兒的參與意識。幼兒看到自己的父母贏得比賽后,可以一起歡呼與吶喊;當輸?shù)舯荣悤r,可以在父母及教師的開導下,積極投入下一場活動的準備工作中,爭取努力贏得下一場比賽?;顒拥脑O置一定要體現(xiàn)團結與合作精神,讓父母與幼兒有共同的榮辱感。
組織開展家長會的時候,不能只是讓家長坐在教室里聽教師講話,還需要教師為家長設計親子活動,以增加學生的幸福感。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以“合作”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并引導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活動。該活動的內容大概為:家長站在一個劃定的區(qū)域中,孩子站在另一個劃定的區(qū)域中,孩子通過家長的口頭描述準確找到家長所說的物體,回答正確之后還要快速地將此物體拿到家長所在的區(qū)域中。進行這類游戲活動,可以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默契度,提升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首先,成立家園共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幼兒園的領導、教師以及家長代表,領導小組應保證家園共育計劃或者方案的有效實施。其次,建立健全家委會制度,明確相應的責任,保證家園共育工作的有序實施。再次,建立健全各級家委會,實行園級、年級和班級的分層管理模式。經(jīng)常組織一些家長讀書會等活動,讓幼兒與家長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進行互動。最后,設立家長資源庫,為幼兒提供心理咨詢師等各種幫助。并且建立單親家庭和留守子女檔案,充分關愛幼兒,讓幼兒的成長充滿陽光。
家園共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注意,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協(xié)作可以讓孩子獲得滿滿的幸福感,促進孩子對身邊的人事物產(chǎn)生同理心。因此,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彼此配合,在家庭中家長要開展以快樂教育為宗旨的游戲互動,充分拉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讓孩子被包圍在關愛之下,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幸福;在校園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滿足感,還可以學習到需要學習的知識。這種方式有利于家園共育的有效開展,促進教師完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