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卓尼縣柳林小學 牛永剛
目前,就甘南藏區(qū)來說,隨著農牧民群眾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家長開始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放到了家庭的重中之重。卓尼縣域內農牧村相當一部分小學生轉學到縣城三所小學就讀,而這三所小學不是寄宿制學校,不具備住宿條件。他們在學校周邊租房子居住,大多數(shù)學生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或親戚帶管,成為借宿生。一個大人照管兩個甚至三四個孩子。而這些農牧村的爺爺奶奶思想觀念滯后,意識不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問題,自己只為孩子提供滿足身體發(fā)展需要的物質條件——吃、穿、住,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教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這些借宿生的教育、管理成為學校教育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隨著基礎教育縱橫向發(fā)展,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為突出,僅靠學校單方面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
1.責任誤區(qū):借宿生家長認為孩子去學校讀書,學校就有責任和義務,所有的教育問題都屬于學校。
2.教育誤區(qū):家校共育的關鍵不僅是學習成績,甚至說學習成績不是主要關注的維度,而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認識和體驗,借宿生家長最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和身體,無視家庭教育,在借宿點孩子與家長各干其事,與孩子缺乏交流談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主題,家長是學生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大部分借宿生家長的理念是只管好孩子的物質所需。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命令式的“寫作業(yè)去”“讀書去”,責問式“作業(yè)寫完了嗎”,至于寫什么、讀什么、作業(yè)到底有沒有寫完而未落實。孩子犯錯時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過分注重孩子學習成績,忽略了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缺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觀念。有的家長雖然認識到孩子的不足,但不知道該怎么辦,無所適從。
借宿生都是從鄉(xiāng)鎮(zhèn)學校轉到縣城學校就讀的,大多數(shù)都是由祖輩陪讀。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和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根本沒有積極、主動地進行溝通的意愿。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家校共育”中的家長和教師的合作意識還比較淡薄,還沒有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1.提高思想認識。父母是子女前進路上的指引者,子女對家庭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因此,家長的思想認識與言行舉止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家長,需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思想認識。
2.認真踐行家長責任。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自身修養(yǎng)水平參差不齊,言行不一。有些家長雖然能認識到家庭教育很重要,但說與做、思與行不一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才會跟著學。
3.重視孩子全面發(fā)展。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教育方式。在當代社會大環(huán)境下,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輕德”,只看孩子考試成績,忽視了孩子好習慣的培育、處事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家長,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打好基礎。
4.營造溫馨環(huán)境。借宿生租房居住,學習條件、生活環(huán)境相對比較差,作為家長(監(jiān)護人),除了給孩子必需的物質和學習用品外,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條件,形成充滿親情的家庭氛圍,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
5.科學安排學習、生活。(1)作為陪伴孩子讀書的監(jiān)護人,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畢竟是小學生,不僅要有學習的時間,還有要玩的時間和閱讀時間。(2)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作為監(jiān)護人,要為孩子做好榜樣,重視自身的行為和修養(yǎng)。
1.點滴做起,培養(yǎng)借宿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借宿生來自農村,大部分都是祖輩照管,家長與孩子的文化水平、生活經(jīng)歷、各種觀念差異大,容易與孩子產生分歧。作為班主任,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及時找出借宿生習慣養(yǎng)成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時聯(lián)系家長,對癥下藥,耐心細致、滿腔熱情地做好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對癥下藥”,及時家訪。針對借宿生隨時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心理問題等特殊困難時,班主任、科任教師要及時上門家訪,一分為二地評價學生,與家長達成一致意見,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得益彰。家訪不能走形式,提倡科任教師聯(lián)合家訪,教師要帶著責任和感情去家訪,要訪出新意。特別要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借宿生的家訪。
3.加強家校聯(lián)系。良好順暢的家校溝通,是學校教育和班級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班主任要擔當家校聯(lián)系溝通的橋梁紐帶的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要通過家校溝通,深入了解家庭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期望和愿景,同時要讓家長知情學校工作和班級管理等方面的情況,找到雙方最佳契合點,以達成共同的認知和理解。充分調動家庭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和積極作用,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縫對接,雙驅運轉。
1.做好家長的培訓。通過家長委員會、家校聯(lián)系大會、家長會、家長接待日等時機,進行家庭教育知識培訓,引導家長擺脫唯分數(shù)論,更新“家校共育”理念,讓“家校共育”聚焦在“育”上,而不是“學”上。讓家長了解、支持、配合學校各項工作,為孩子健康成長尋找科學有效的途徑。
2.開好家長會,搭建家校溝通橋梁。開好學校層面的家校聯(lián)系大會,讓家長了解學校,進行家庭教育培訓,對家長提出要求。班級層面的家長會,家長可以吐露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感慨,表達對孩子的看法和希望,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使家長與教師之間形成共識。
3.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是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暢通渠道,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溝通協(xié)調的紐帶和橋梁。家長委員會成員代表全校學生家長的心聲,通過家長委員會將學校的教育近況反映到大多數(shù)家庭,同時將家長們的普遍意見和看法及時反饋給學校,對學校教育、管理工作,認為正確的要大力支持,認為有誤差或不足的直言反映。
總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家校共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更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更好成長,唯有通力合作,家校共育,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