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相城區(qū)望亭中心小學 劉月芬
生命的過程是豐富多彩的,絕大多數(shù)有生命的物質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這四個生命歷程?!读x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新)》中對“生命”教育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劃,生命科學領域是小學科學課程內(nèi)容四大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其知識內(nèi)容分布在每一個年級,如一年級的《植物》《動物》;二年級的《我們的地球家園》《我們自己》;三年級《動物的一生》;以及還未更新的四年級的《我們的身體》《新的生命》;五年級的《生物與環(huán)境》;六年級的《生物的多樣性》。
面對三年級學生對生命的似懂非懂,以及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對生命體不友善的行為舉止,本文結合三年級《動物的一生》單元,淺談如何通過“蠶的養(yǎng)殖”的科技實踐活動改善學生在快速生長時期出現(xiàn)的不良情感發(fā)育。通過親歷“蠶的一生”,感受動物生命過程的豐富多彩,讓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生命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陌生的,鄰居家的小貓昨晚生了一窩寶寶,貓媽媽變兇了,不準陌生人靠近;弟弟妹妹的呱呱落地,家里哭鬧聲不停,媽媽變得更加忙碌了,學生知道,新的生命誕生了,貓寶寶會長大,快速奔跑,弟弟妹妹會越來越調(diào)皮。
生命對于他們來說又是迷茫的,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大人會傷心、流淚,他們想著逝去的親人都去了哪里?什么時候才回來?又或者是不會回來了,那去哪里找他們呢?死亡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有兩種極端的存在:一類是過于漠視,這會導致學生不懂得珍愛生命,會缺乏愛心,不能融于社會集體;另一類是過于恐懼,有些學生性格偏內(nèi)向,從小就過于依賴父母,不敢獨自與外界接觸,這些學生一旦談到死亡就會極其恐懼,害怕家人的離開,這兩種都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從低年級向中年級的過渡階段,意味著學生將從兒童期轉向少年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在快速發(fā)生變化,他們的情感也在進一步發(fā)育中。低年級階段不穩(wěn)定的情緒將慢慢得到改善,但是他們?nèi)匀徊簧朴诳刂谱约旱那榫w,容易發(fā)生易怒易暴的現(xiàn)象。他們對明顯的是非對錯有了判斷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較弱,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小學生大多都是很喜愛小動物的,他們覺得小動物會跑、會叫,有絨絨的毛很可愛。他們都會有去摸一摸的沖動,但是控制不好自己的力道就會傷害到它們。也有的小孩,看到螞蟻之類的小昆蟲就會下意識地去傷害它們,故意抓在手里、用腳踩等。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家庭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也是潛移默化的。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前都由爺爺奶奶帶領,孩子的情感發(fā)育啟蒙階段就是3~4 歲,這個階段若是大人出現(xiàn)對小動物不友善的行為,學生看到后也會模仿。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身邊的例子。50多歲的奶奶帶著孫子在戶外玩耍,小孩在地上看到了螞蟻,好奇地觀看著,結果這個奶奶看到了直接把螞蟻踩死了,一旁的孩子馬上把另一只螞蟻踩死。這樣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覺得小動物的生命無關緊要,我可以隨意決定它們的生死,長大后也會缺乏愛心。
如今電視媒體、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越來越先進,信息傳播的渠道很多也非常便利,孩子從小就接觸了,三年級時已經(jīng)具備了閱覽和查找信息的能力,但是他們的分析判斷是非的能力卻不強,不利的信息會對他們的情感發(fā)育起到反面效果。網(wǎng)絡上經(jīng)常有這樣的新聞報道,有的孩子虐待家里的小動物,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是存在這種心理問題。這種新聞報道之后,中年級階段的學生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模仿。
首先,會對學生的性格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會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行為偏激。其次,不利于他們?nèi)谌氚嗉壌蠹w。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看到其他學生處于困境時,他們就不太會積極主動地予以幫助,相反等到他們自己陷入困境時,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也不會多。最后,從小不善待動物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這樣的學生在情感方面會缺少同情心和愛心,不會意識到珍愛生命的重要性。
蠶的一生要經(jīng)歷蠶卵、幼蟲、蠶蛹、成蟲四個不同的生長階段,蠶的這四個階段的身體形態(tài)、行為表現(xiàn)都不一樣。通過親歷“蠶的一生”,學生能夠感受到動物生命過程的豐富多彩,理解動物繁殖的意義,讓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教師給每個學生都分發(fā)了幾個蠶卵,告訴他們這是會孵出小生命的卵,要貼心地照顧,學生會問如何做才能讓他們孵化出來?那就需要你們像自己的媽媽愛護你們一樣去愛護這些卵,你們的關愛就會誕生出新的生命。在學生的期盼下,過了幾天他們的蠶寶寶出生了。一條條黑黑的小東西扭動著身體,趴在桑葉上不停地啃著,學生的心情是激動的。
每天早上都要給蠶寶寶們準備好新鮮的桑葉,晚上就要幫它們處理糞便。學生可能會有一點厭煩,如果你一天不吃東西你能受得了嗎?如果你天天穿發(fā)臭了的衣服能舒服嗎?學生換位思考后,天天都堅持著,培養(yǎng)了他們的恒心。經(jīng)過精心的喂養(yǎng),蠶寶寶們長大了。我的蠶寶寶比你的大,我的比你的白,我的比你的胖,細心的學生還發(fā)現(xiàn)今天蠶寶寶脫皮了,在處理糞便時還有它們脫落下來的殼,脫完皮之后蠶寶寶變大了,身體的顏色也不再黑黑的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咦?怎么今天的蠶寶寶不吃桑葉,他們平時可是大胃王,三五片葉子都是不夠的,蠶寶寶你快吃啊,不吃會餓肚子的。蠶停止了進食,開始準備吐絲了,學生以為它們生病了,這時的心情是擔憂的。
哇!蠶寶寶吐出一條絲了,并且把自己包裹在里面了,這就是教師說的吐絲,這個白色蠶絲就是可以做衣服的,里面的蠶寶寶在干什么呢?學生是充滿好奇的。幼蟲長到一定階段就會結繭,變成蠶蛹。我們可以把繭剪開,看看里面的蛹是什么樣的。那剪刀會不會傷害蠶蛹呢?剪開了它們會死嗎?有的學生關心地問道。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去關心、照顧自己的蠶。蠶蛹原來長這樣的,黃黃的,呈紡錘體,用手輕輕碰一下還會動,有翅膀的印記了,嘴巴已經(jīng)不會張開了,不用再進食了。學生看到了和幼蟲時期完全不一樣的蠶蛹,是充滿驚喜的。又過了幾天,沒有剪開的蠶繭開了個小口,白白的蠶蛾從里面飛了出來,它們長出了兩對翅膀,但是它們飛不高,只會撲騰一下。教師告訴他們,蠶的一生即將結束了,它們不會再進食,而是完成繁殖的使命后就要死去了。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相處,學生都舍不得離開自己的蠶,他們?yōu)樽约旱男Q即將死亡而感到傷心、難過。孩子們別難過,你們看,那是什么?是蠶卵,聰明的學生馬上就看出來了。我們的蠶會離我們而去,但是它們留下了新的生命,繼續(xù)陪伴著我們,等到來年春天我們又可以重新飼養(yǎng)蠶了。所有的動物都和蠶一樣,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以及死亡。
生命是美好的、珍貴的,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獻出自己的愛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我們應該保持好奇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我們應該充滿信心,面對困難,迎難而上;我們應該具有恒心與毅力,堅持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