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時代的進步不僅體現(xiàn)在生活上與經(jīng)濟上,還可以體現(xiàn)在教育水平上。傳統(tǒng)的教學只是針對知識文化教學,忽視了能力和思想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空有文學卻沒有能力。現(xiàn)代教學要求全面展開,主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理念和方式,讓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知識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具有知識教學作用,還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有效的教學可以較好地發(fā)展學生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培養(yǎng)探究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贝罅康拈喿x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和閱歷,逐漸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對于思想建設和自身氣質都有較好的推動作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育需要從學生小時候開始進行教學工作,讓學生自啟蒙時期便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以便于日后的有效學習。語文的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內容,廣闊的語文知識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認知,教師需要讓學生擁有博覽群書的能力和興趣,更好地建設個人文化和素養(yǎng)。新課標背景下,教育部對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加以重視,希望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一些自主閱讀的方式,并進行以下論述。
一、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環(huán)境,增加與書籍接觸的機會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學習意識和習慣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給學生提供與書籍接觸的機會,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書籍的選擇與閱讀,逐漸形成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閱讀書籍是一個人學習知識、思考知識的過程,廣泛大量的閱讀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自主學習訓練,形成主動學習與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教室閱讀角,要求每一位同學帶一本自己認為比較有閱讀價值的書籍并放入閱讀角的書柜中,這些書籍在畢業(yè)時會歸還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自由進行書籍的篩選與閱讀,在相互溝通交流中加強對知識的認知,閱讀完書籍后,學生可以用鉛筆在書籍的最后一頁寫下自己的名字,這不僅是一種紀念,還可以體現(xiàn)書籍閱讀的次數(shù)。
這樣的閱讀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習環(huán)境,還能增加學生與書籍接觸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興趣愛好進行文章的篩選,逐漸提升自主閱讀的意識與習慣。
二、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思考中成長
小學是建立正確學習習慣與學習思想的時期,教師在進行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時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給學生較多的時間與機會進行文章的閱讀與思考,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使其在獨立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由于學生年級較小,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思維,教師需要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教育,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讓學生沿著方向進行文章的閱讀與思考,快速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方式,避免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出現(xiàn)偏差。
比如,教師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時,可以先以提問的方式為學生展開思路建設,由淺及深挖掘知識。教師可以問:大家知道圓明園嗎?圓明園是什么樣子呢?為什么這樣的場景如此著名?在圓明園中大家能想到什么?這些問題是知識的牽引,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的思路來進行文章的閱讀,在閱讀中體會文章傳遞的意思和情感,鍛煉獨自進行知識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溝通交流,查看學生自學的情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對學生加以肯定與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自信。同時,經(jīng)過學生自主的閱讀課文,可以降低教師授課的困難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轉變教學觀念,在趣味教學中激發(fā)自主閱讀能力
借助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展開教學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教學的困難度,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做好牽引工作,以興趣為引帶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思想,在課外閱讀的實踐中可以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漸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速度和知識儲備,幫助學生在書籍中得到思想上的飛躍。
比如,教師可以借助課內文章的延伸來進行課外閱讀的教學工作,課本中有許多文章都是著名書籍的片段,如《猴王出世》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片段,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借助多媒體視頻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西游記》的開篇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明白故事的開頭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
此外,教師在教學時需要不斷透露后續(xù)文章的精彩之處,以課上講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好奇心,便于學生在課下時間進行書籍的閱讀工作,在獨立自主的閱讀環(huán)境中逐漸拉近學生與書籍的距離,在思考中掌握情節(jié)前后的邏輯關系,學習作者的文筆和寫作手法,進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意識,體會書籍的神奇和趣味。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教學而言,學生需要綜合性培養(yǎng)教育,教師不能將視野固定于課外閱讀書籍的文學元素,而是應該著眼于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育教學工作。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可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自主學習與閱讀相結合,給學生一些自主的空間進行知識的思考,不斷依靠自己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閱讀角的方式來增加學生與書籍接觸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校園閑暇時間中進行閱讀。課本與課外讀物的結合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好奇與興趣,自主進行閱讀工作,學習文章的文筆,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提問為學生引導正確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可以快速掌握知識,建立自信。
參考文獻:
[1]劉婷婷.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8(8).
[2]范慧影.學生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下),2017(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