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男
教師要想管理好班級,就要懂得語言的魅力。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要表達出對學生感受的理解,要告訴學生自己的感受,與學生平等交流;引導學生關(guān)注問題的解決,讓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師生多次交流,達成共識。本文,我就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教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一次,有個學生在班里鬧情緒,大吼大叫,我大聲質(zhì)問他怎么回事,他生氣地回應(yīng)道:“我什么也沒做!”接著就陷入了沉默。我努力平復自己的心情,把他叫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換了一種友善的語氣問他:“剛才老師大聲批評你,你是不是覺得非常丟臉?”他點了點頭。我隨之向他道歉,并追問事情的緣由,與他認真溝通并達成了共識。
教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帶著情緒處理問題達不到最好的效果,學生也不一定會接受,更不能從心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多與學生進行啟發(fā)性談話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總會問這樣一些話:“你為什么做不好?你的本子怎么這么臟?你為什么要打別人?……”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變成了“十萬個為什么教師”。實際上,“為什么”更像是一種指責,這樣的問話會讓學生有抵觸心理,引起戒備。當學生對某個觀點感興趣時,他才會去思考問題,這時,“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我們可以把之前提到的一些問話換一種說法,如:“我們怎樣才能做好它呢?你認為是哪些原因讓你的本子這么臟?”
這些啟發(fā)式問題不需要預設(shè)答案,設(shè)置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要與學生溝通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設(shè)置啟發(fā)式問題的最終目的是專注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強調(diào)后果,這是讓學生真正地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學生犯錯是學習的好時機
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要改變心態(tài),不能害怕,不要煩躁,更不要回避,犯錯誤是學生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學生不犯錯誤,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這么一想,就不會那么焦慮,也不會害怕學生犯錯誤,心里也就不會惴惴不安了。
某個周五的課間,我剛到班級,就有學生向我打報告,說錢同學在衛(wèi)生間浪費水資源。雖然一直都有和學生強調(diào)不能浪費水資源,但是我從來沒有做過節(jié)約水資源的主題晨會。
于是,我把犯錯的學生叫到身邊,在他為自己的行為向我道歉后,我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么要節(jié)約水資源嗎?”他一愣,顯然他沒想過我會問這樣的問題,也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這正是我期待的結(jié)果。
我接著又說:“我覺得班級有很多同學都不知道原因,你愿意回家搜集資料,講給同學們聽一聽嗎?”我注意到他的眼睛一亮,整個人變得興奮起來,并對我表示,他一定會好好準備。
我安排錢同學主持周一的晨會,他很認真,講得也很投入。最讓我欣慰的是,他向我申請當班級的“節(jié)水監(jiān)督員”,那一刻,我慶幸自己當時的處理方式,能讓他在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
四、多關(guān)注學生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學生的每個行為背后,都是有目的的,他們的首要行為目的是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會表現(xiàn)為需求過度關(guān)注和需求權(quán)力。
對需求過度關(guān)注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安排他們參與一個有意義的任務(wù),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給他們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多安排一些特殊時光,和他們設(shè)定一些無言的暗號;可以和他們建立日常慣例表,并且在班級里花時間訓練。對需求權(quán)力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認識到強迫學生是無效的,培養(yǎng)相互的尊重,才是關(guān)鍵所在;在與學生出現(xiàn)分歧的時候,以日常慣例表為準;允許學生有限制地選擇,引導他們把注意力運用到積極的方面。
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相信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優(yōu)秀的,不會有一個學生希望自己是個“壞小孩”,只不過有的學生控制不住自己,總是想要玩耍。這時,教師要多看看他們好的一面,引導他們慢慢改進,一點一點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