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波
【摘要】目的 研究晚期胃癌患者應用阿帕替尼治療的臨床療效以及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方法 樣本選擇了在我院就診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時間范圍是2017年6月~2019年10月,將全體樣本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成為兩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替吉奧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應用阿帕替尼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 通過對數(shù)據進行研究和分析后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發(fā)生不良反應兩個指標均更加良好,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結論 晚期胃癌患者應用阿帕替尼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病情并減少發(fā)生不良反應,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阿帕替尼;晚期胃癌;臨床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胃癌是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在惡性腫瘤疾病中居于首位[1]。胃癌發(fā)病初期沒有特異性的臨床癥狀,所以一經發(fā)現(xiàn)病情處于晚期居多,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也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中多通過化療來對晚期患者進行治療[2]。這次研究的內容是晚期胃癌患者應用阿帕替尼進行治療后所取得的療效以及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樣本選擇了在我院就診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時間范圍是2017年6月~2019年10月,將全體樣本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成為兩組,每組患者40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大年齡是67歲,最小年齡是35歲,平均年齡是(51.84±3.27)歲;實驗組患者當中,男27例,女13例,其年齡范圍是36歲~68歲,經計算平均(51.92±3.35)歲。統(tǒng)計分析了兩組基本資料,經過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和分析后,得到的結果呈現(xiàn)常態(tài)分布,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滿足開展此次研究的條件。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替吉奧,用法用量是:①患者的體表面積小于1.25 m,則40 mg/次;②患者的體表面積范圍是1.25 m~1.5 m,則50 mg/次;③患者的體表面積大于1.5 m,則60 mg/次。在每日的早、晚餐后進行服用,2次/天,患者堅持治療4周。
實驗組患者應用阿帕替尼進行治療,用法用量是:在進餐之后半小時以溫開水服用,850 mg/次,1次/天,患者堅持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和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并進行對比。療效評價標準是:①以瘤體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②以瘤體縮小一半以上為部分緩解;③以瘤體縮小少于一半或者增大四分之一以下為疾病穩(wěn)定;④以瘤體增大超過四分之一為疾病進展。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 22.0版本的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計數(shù)相關資料描述使用n(%)表示,檢驗值使用x2表示,計量相關資料描述使用(x±s)表示,檢驗值使用t表示,對于組間數(shù)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評定標準為,P<0.05。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臨床治療效果方面,其中實驗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通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在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方面,實驗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相對較低,總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為5.00%,而對照組則相對較高為35.00%,通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見表2。
3 討 論
一直以來,臨床都在不斷深入研究關于胃癌的臨床治療,并且于靶向治療的方向獲得了深入研究。在抗腫瘤治療上,抑制血管生成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腫瘤無論是發(fā)生還是發(fā)展,都與持續(xù)性血管生成有著緊密關聯(lián),所以臨床認為,在抗腫瘤治療上,抗血管生成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傳導通路,是血管生成的關鍵通路,能激活蛋白激酶C、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傳導通路,于內皮細胞的生長和遷移、通透血管和腫瘤細胞存活中有著重要參與。鉑類、紫衫類藥物皆是臨床治療晚期胃癌的主要方式,但是長時間觀察來看,效果不佳。
替吉奧在胃癌治療中的應用,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無法對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臨床效果欠佳,并且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以及腹瀉等不良反應。阿帕替尼,又叫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種晚期胃癌治療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轉移以及血管形成均具有效的抑制性作用,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并給予有效的緩解作用,是一種能夠延長化療失敗患者生命周期的藥物[3]。分子靶向藥物通過抑制腫瘤灶四周血管的增生,阻斷或是削弱癌細胞的營養(yǎng)供給途徑,發(fā)揮強有效的抑制腫瘤生長作用,并且突出有毒性作用小、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阿帕替尼正式這樣一種靶向抗腫瘤藥物。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方面,應用阿帕替尼進行治療的實驗組均優(yōu)于應用替吉奧進行治療的另外一組,經過信息對比,兩組之間存在的差異相對明顯并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P<0.05。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判斷出,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胃癌有很好的耐受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目前,阿帕替尼已經被廣泛用于臨床治療晚期胃癌疾病,可作為單藥在三線或三線以上使用,也可以聯(lián)合其它的化療藥物同時進行使用。在藥物治療所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上,研究結果表明,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胃癌主要不良反應為血小板下降、惡心嘔吐、粒細胞減少和腹瀉,對于已經明確的這些不良反應,都可以通過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予以控制、甚至逆轉,例如:暫停用藥、降低用藥劑量等。在藥量調整方面,若藥量至減少到250 mg,患者依然有難以忍受的不良反應發(fā)生,則應考慮暫時停止亦或是終止用藥,并進一步加強對患者不良反應的觀察。
總之,晚期胃癌患者應用阿帕替尼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病情并減少發(fā)生不良反應,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海英,董春哲,李佳睿,李明國,胡 盼,劉 瑩.替吉奧與阿帕替尼治療老年晚期胃癌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06):1192-1194.
[2] 徐文果,嵇鈞安,于 紅,王維濤,陳兆波.阿帕替尼與替吉奧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0,18(02):148-149.
[3] 仲為勤.探討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