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漢出現(xiàn)并橫掃神州大地,一時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勇敢的白衣天使們前赴后繼支援武漢,用不可思議的速度控制了疫情的傳播。目前疫情防控趨向常態(tài)化,各大高校的開學季也隨之來臨。高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在生源地、旅途中、校園內,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病毒,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由此,教育部發(fā)起了“停課不停學”的倡議,延后開學日期,但學習不能落下,網絡平臺、線上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由于這是初次大規(guī)模使用線上教學,不可避免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導致教學質量不受保障。筆者廣泛調查實況,總結常見問題,并根據經驗、知識給出解決對策,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幫助與啟發(fā)。
關鍵詞:疫情;高校;線上教學;質量;對策
目前地區(qū)爆發(fā)性疫情傳播已逐漸減少,尚存在零星聚集性新冠肺炎感染,可以預見,使用線上教學模式,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教學局面還會存在一段時間,因此,對前期出現(xiàn)的影響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的問題進行總結分類,并想方設法予以解決,對后期進一步開展線上教學很有幫助。根據筆者的觀察,主要可以從學校、老師、學生、社會這四個方面著手。
一、高校線上教學質量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1.線上教學理念落后
線上教育平臺不是一個新興的產業(yè),根據筆者的統(tǒng)計,早在疫情前,諸如“中國慕課”、“智慧樹”、“學銀在線”等一大批在線教育平臺就已經生根發(fā)芽,但是在高校中,由于課程更加專業(yè)和高深,利用網課進行教學相對于線下課堂,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所以受眾并不多。另外還有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自身網絡覆蓋就不全面和高速,所以線上教育的模式推廣困難。由此種種原因,部分高校在疫情期間,雖然開學上課困難重重,但是對待線上教學依然是老思想、老方法,沒有與時俱進,認為線上平臺給學生上課不可取,學校沒有推廣和推薦,所以老師和學生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2.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各類高等院校入學率已超過4成,但沒有質量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簡稱EQA,即外部教學質量保障,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簡稱IQA,即內部教學質量保障,兩者組成了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前者由政府主導,通過外圍評估、綜合審定,監(jiān)督學校的教學質量,對不足之處提出指導意見;后者由高校自主制定,通過選派合適的專業(yè)性人才,對學校的管理、開課、教學、考試、反饋等各方面制定計劃并實施策略,以保障本校的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近年來,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點由外部監(jiān)察向內部管理轉變,但部分高校尚沒有系統(tǒng)成型的保障體系,更遑論切實有效的管理辦法,所以教學質量一直上不去。此次疫情,教學模式又多了在線教育,開課方式更加多樣,需要考究的細節(jié)更多,高校領導沒有校內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作為參考,在應對網絡教育出現(xiàn)的各種降低教學質量的問題時也束手無策,此類問題亟待解決。
3.評定標準不統(tǒng)一
由于網絡授課是臨時緊急安排的權宜之計,因此相對應的教學質量評定標準也不統(tǒng)一,甚至于有些學校有自身的評定標準,有些學校尚未成型;有些地方教育局、領導專家、學者根據時間分別制定了質量判斷標準建議,和學校的標準有重合的地方,也有沖突的地方。這些教學質量保障標準五花八門,隨時修改,因此不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僅僅具有參考價值。高校如果奉行拿來主義,對教育局或者其他學校的質量保障標準全盤接受,不假思索強制推廣執(zhí)行,而沒有考慮當地特色和本校實際情況,對政策執(zhí)行者來說是個棘手的任務,對老師、學生這些施政對象也不公平,保障教學質量往往適得其反。
4.忽視教學質量反饋信息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初次大范圍、長時間使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在摸索中前行,一路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基于當前疫情形勢,網絡授課的方式預計還會存在一段時間,因此,充分把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xiàn)的問題和給出的意見,不斷積累經驗,為后續(xù)開展線上教學鋪平道路。但很多高校都沒有足夠重視教學質量反饋信息,將精力都花費在“教”和“學”上,而對總結反思一筆帶過,導致質量反饋信息閉塞,保障問題層出不窮。還有一些高校分析教學質量反饋情況,但沒有及時對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也沒有對問題反映出的深層次原因進行深度分析和考察,調查的結果亦沒有回復給相應的負責人和執(zhí)行者,信息傳遞滯后,利用這些經驗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教師方面
1.操作方式不熟練
在高校中,進行授課的通常是年紀偏大的教授、學者,他們年齡偏大,對不是自身專業(yè)范圍的新事物沒有很強的嗅覺,在網絡授課興起的時候,并沒有很快去了解它、學習它、接納它,還有一些老師忙于專業(yè)學習和備課,沒有很多的時間去特意學習操作這類平臺和設備,因此在使用時明顯比較生疏,有些輔助功能不會使用,會出現(xiàn)一些影響授課質量的問題,例如收音效果不佳、網絡延遲、誤觸按鍵等,在課堂上鬧笑話事小,耽誤課程進度事大。
2.評價方式太片面
由于線上授課和課堂內聽講方式明顯不同,因此在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也要綜合考量各種因素。但部分高校老師較為古板,還用老方法、老思想來評價學生,有些后進生由于比較鐘愛網絡,在網上學習反而效果更好,學習成績取得長足進步,但老師卻不認可,認為學生是投機取巧,不給與學生公平公正的評價。常規(guī)課堂的學習效果往往通過考試成績來判定,但網絡授課以后,在網上考試的難度較大,涉及到考試時間、考試地點、監(jiān)考人等各方面的統(tǒng)籌安排,單單使用考試成績難以最終判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需要老師廣泛討論,選擇出一個更適合體現(xiàn)線上教學質量的評價方式。
3.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
在課堂中學習,老師能觀察到同學的一言一行,甚至通過學生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判斷出他們有沒有認真聽講,對老師開展后面的教學和內容的復習都有幫助。但在線上教學時,學生面對的是電腦屏幕,老師看不到學生的真實反應,不知道學生是否真的在聽講,所以需要引入監(jiān)督機制,當前監(jiān)督的缺失,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容易走神,甚至整節(jié)課都不在狀態(tài),結合前面所述評價方式待完善,導致學生聽課時三心二意、不得要領,考核時渾水摸魚、及格萬歲,長此以往,不說后進生可能繼續(xù)沉淪,連優(yōu)秀學生也可能受到不良影響。
(三)學生方面
學生是網絡課程的施教對象和受益人,如果學生方面存在的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沒有解決,那網絡教學的意義也將不復存在。
1.課堂連續(xù)性不高
網絡課程給予學生很強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線教學,學生同步學習時,學生可以精學知識點;回看教學視頻時,他們又可以快速回顧所學知識內容,因此一些學習技巧不佳的學生,在面對自主性很高的學習時,就會暴露出自學能力差的缺點。在聽課時,注意力時而集中,時而分散,聽課時間零零散散、斷斷續(xù)續(xù),在重播視頻時,一個視頻反復觀看,或者對若干視頻隨意選擇,跳躍觀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在線上教學時像無頭蒼蠅一樣,學習不得要領,不可避免影響教學質量。
2.學習自律性不強
線上教學時,學生通常都在家里,周圍沒有老師、同學,所以很難形成一個良好向上的學習氛圍,如果是家庭里還有二胎弟弟或妹妹,更可能導致學生分心,無法專注于學習。小區(qū)里、家里發(fā)出的一點聲音,都可能在學生耳中被無限放大,長久無法消退,打破學生的思維,擾亂學生的學習計劃,其中學習自律性不強、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首當其沖。
3.團隊協(xié)作缺失
高校的學習知識點較為復雜難懂,內容又比較多,學生在學校時,可以馬上問老師,或去圖書館查閱書籍、資料,在家中則沒有這種條件,所有知識點都需要自己一個人消化、鞏固,很少家長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經常需要學生自行解決,老師只能提供遠程指導,且不可能時時在線,如果一個知識點解答不出,長期卡在一個單元內,會導致影響學習的進度,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生在線學習的興趣。另外像一些實驗任務,需要很多人一同協(xié)作才能完成,甚至需要不同的學生分工合作,完成一個大課題,但是在線教育就無法給與這樣的教學條件,導致單打獨斗變多,團隊協(xié)作缺失。
二、保障教學質量的對策
上述存在的影響高校線上教學質量的問題,是眾多高校普遍存在或曾經存在的,筆者根據學校相應的解決方案,總結了行之有效的對策。
(一)高校的改進方式
1.更新教育理念
高校的教育理念要緊隨社會思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次疫情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讓一些教育觀念落后的學校能虛心接受新興事物,更新教育理念。當地教育局可以舉辦網絡通氣會,傳達教育部的精神,同時也能讓一些年紀較大的領導、老師提前感受網絡直播的便利。學校要鼓勵職工向家人朋友咨詢,讓家人介紹線上教學的方式和優(yōu)點,既能增進感情,也方便老同志接受。
2.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理念是實踐的基礎,有一套完整的保障體系,能有效優(yōu)化教學質量。學校應健全相關政策制度,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機制,從外部質量管控向內部自我優(yōu)化提升轉化,校內人員要嚴格按照體系內的政策規(guī)則行事,不斷改進細節(jié),重視教師團隊建設,使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可控可防。
3.統(tǒng)一評定標準
教育部應主動推出適合線上教育模式的教學質量評定標準,各高校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自身的特色,結合不同課程的學科特點,細分為詳盡的評判準則,學生有權對每一個加分項和扣分項提出異議,學校需給出合理答復。給學生充分的加分和進步空間,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長處,通過網絡調查問卷、電話訪問等形式,對學生使用網絡平臺的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將學生提出的建設性意見轉化為改進方案予以實施。
4.重視教學質量反饋
教學質量反饋既包括老師對線上教學的態(tài)度,也反映了學生使用線上平臺學習時的滿意程度。學校應派專人對這些反饋信息進行整理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改正,出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要及時推廣宣傳,強化教學成果,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時效性,確保質量保障體系平穩(wěn)有效。
5.精準投入物力財力
部分學校資金有限,短時間難以拿出足夠的金額使用平臺、獲得全部權限。高??梢詫で蟮胤缴系闹С?,在使用資金時也要三思,哪些功能需要,哪些可以省略,選擇平臺時也要貨比三家,選擇最優(yōu)解,盡量把錢花在刀刃上。
(二)老師自我提高
1.多加運用線上教學
對于網絡平臺不熟練的老師,要主動去摸索使用方式,在沒有課程安排的時候也多加練習,講義、課件盡量在電腦端完成。老師之間也可以互相請教學習,評選優(yōu)秀的網絡課程師,老師在自己的專業(yè)方面都是碩果累累,對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也必定是手到擒來。
2.多元化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能再單純地依靠考試,要綜合學生的出勤率,以及在平臺上的互動情況,鼓勵學生對網絡課件提出意見和建議,老師通過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課程完成情況,給出自己的分數評價。不同科目的老師都打過分以后,平臺再通過統(tǒng)一的公式,計算出學生的最終得分,避免因學生單方面不足而導致的低分,從而提升學生信心,保障教學質量。
3.完善監(jiān)督機制
老師無法親眼看到學生的表現(xiàn),就要更多利用網絡平臺和學生進行互動,在課堂上,可以多多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打字作答,或隨機連線學生,模擬班級提問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在制作的視頻中考察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學生發(fā)來的私信作答,監(jiān)督學生是否認真完成學習進度,并總結反思。
(三)學生改進項目
1.制定課程表
網絡課程相對于線下課程更加自由,沒有上課鈴,沒有同學的互相提醒,一切全憑自覺。學生應自己制定好課程表,對于直播課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預留出充足的時間完整聽老師講課。對于視頻回顧和自學內容,學生要安排好學習計劃,避免關聯(lián)知識點之間間隔時間太久,導致遺忘。觀看教學視頻時,不能托大,挑三揀四,要根據自身水平,專注薄弱知識點,已掌握的內容也要大致瀏覽,做到取舍有度,學習方能提高。
2.提高自律性
在學習前,要告知家人自己的學習安排,讓他們盡量不要打擾,但可以讓他們進行監(jiān)督,鞭策自己認真聽講。在上課前,將所有分散注意的物品都拿走,房間內僅留學習用品。確實臨時有事需要離開,可以用手機或平臺功能進行視頻錄制,回看知識點,并及時向老師補課,成為自律自理的優(yōu)秀學子。
3.加強互動
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軟件、電話等方式互相聯(lián)絡,及時將難點、疑點消除。平臺也有多人視頻的功能,類似學習小組,通過視頻討論,查漏補缺,向優(yōu)秀的同伴看齊。通過網絡平臺,學生還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發(fā)現(xiàn)同城同校的同學,為疫情后期開展線下教學拓展活動奠定基礎。
(四)社會幫助
1.平臺自優(yōu)化
平臺接受了許多高校的網絡授課任務,自然也要把工作做好,及時跟進老師、學生對平臺提出的優(yōu)化建議,提升服務器水平,避免出現(xiàn)網絡延遲。平臺和高校之間也可以互相統(tǒng)籌協(xié)調,人數多的課程可以安排在上午網絡訪問量小的時候進行。降低軟件對網絡質量的要求,讓偏遠地區(qū)的學校、家庭也能通過較低的網速享受到高質量的教學。
2.開發(fā)新功能
針對一些實驗課程、探索課程,平臺需要思索相應的功能開發(fā),例如AR、VR功能,讓學生在家里也能模擬進入實驗室操作的流程,對一些細節(jié)盡可能還原,讓學生體會到原汁原味的實驗教學。平臺還可以和教育網站、視頻網站聯(lián)動,整合探索視頻資源,讓學生不必費時費力尋找,就能一鍵直達所需的資料頁面,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網絡學習是科技發(fā)展的產物,今后一段時間都將是大中小學生依靠的重要學習手段。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大,但通過網絡,學生又可以再次開始學習。目前線上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學校、老師、學生、平臺各方面通力合作,在反思自身、改善自身不足的同時,互相監(jiān)督指正,對存在的問題不斷優(yōu)化解決,并制定長久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確保線上學習模式穩(wěn)定、高效。
參考文獻:
[1]程璐.“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問題與對策.”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34.10 (2018):28-30+34.Print.
[2]CIQA 聯(lián)盟 . 全國高校線上教學狀況及質量分析報告———來自 86所各類高校的調綜合報告( 一) [EB /OL].
[3]張超,呂淑云. "疫情期高校線上教學質量保障問題與對策."黑龍江科學. 5 (2020):33-34.
[4]張超,呂淑云.疫情期高校線上教學質量保障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科學,2020,11(9):32-33.
[5]王蘭珠.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問題與對策[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6):111-114.
作者簡介:
李琚陳(1986.07-),男,漢,安徽宣城人,安徽農業(yè)大學工學院碩士,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動力學仿真.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重大線上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線上教學質量保障與監(jiān)控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zdxsjg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