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潔
【摘? 要】學前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建立與完善,國家開始逐漸重視高校學前教育。本文指出我國高校學前教育教學內容的意義,通過實訓內容的實踐靈活性、實效性、目標及效果評價方面分析目前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的設計現狀,從而提出豐富實訓內容、理論與實踐有效連接、明確目的、轉換效果評價主體的方式來完善教育教學實訓內容。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實踐教學
引言
近年來國家對學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在實踐教學中對幼兒教學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訓內容卻局限于專業(yè)技能的模仿和學習,實踐配合理論教學而不是從實踐中得出理論,無法發(fā)揮高校實訓內容中實踐教學的真正作用。因此,探討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訓內容設計及實施途徑,對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有著重要作用。
1.高校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面臨問題
1.1實訓內容的設計缺乏“實踐靈活性”
高校學前教育教學對學生的基本教學技能是要求學生能夠很好的矯正學前兒童的不好行為,處理好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掌握唱歌跳舞、手工美術、琴藝等藝術技能;還要掌握保育和教學技能。對于校內實訓內容的設計,學前教育教學老師多是以此為基礎,對學前教育的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健康這五個領域進行模擬教學實訓。這種實訓內容常常會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內容,從而使教師忽略了實訓的真正意義,缺少了對實訓的清晰認識,缺乏實踐靈活性。
1.2實訓內容設計缺乏“實效性”
目前這種由教師根據理論進行內容設計,并組織安排的形式流于表面的教學實訓,內容較為單一,不夠系統(tǒng)化,學生缺乏實訓的實效性,對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有嚴重的弊端。教學實訓內容的設計通常都是以大范圍集體的方式進行,這種形式雖然能夠縮短教育時間,但對學生的實訓效果卻非常細微。目前大部分校內的實訓以學生上大課的時間為時間限制,人數較多,學生在實訓中的實踐機會不能確保均衡分配,教師無法關注到每一位實訓學生的狀態(tài)。
1.3實訓內容的設計缺乏“清晰目標”
實訓內容的設計目標貫穿于教師開展整個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的課程中。教師一般應該根據設計目標來設計規(guī)劃本次的實訓內容。在目前的學前教育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根據教學的課程,以教學內容作為教學實訓內容設計的基礎,通過實訓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專業(yè)知識。然而這種錯誤的認知和做法無法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提供基礎導向,使得學生在走向崗位后,仍然是新手狀態(tài),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里的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從教學實訓內容中學會總結理論和經驗而不是為了理論而機械的去完成實訓。
1.4實訓內容的設計缺乏“效果評價”
實訓內容的設計中“實效性”與“效果評價”息息相關,這里的效果評價指的就是教學實訓后針對這次實訓內容設計的效果評價,學生在經過這次實訓后,所得的實踐感悟,以及專業(y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從而進行總結,寫份實訓報告上交給實訓教師,教師再根據實訓報告以及平時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分。但這種形式,體現的教師主觀意識可能會比較強烈,評價也只是針對這次教學實訓效果,從形式和主觀上的評價,在這種形式的實訓內容的設計評價中,教師是無法獲取到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違背了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教學理念。
2.高校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的實施途徑
2.1豐富學前教學實訓的設計內容
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訓內容中大部分以室內實訓為主,進行個體實訓,但在真實的幼兒園工作中,當學生遇到突發(fā)狀況時,應該怎么做的真實教學場景是無法模擬出來的,因此,要改變這種封閉式的個體實訓,采取多人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上文提到的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內容,之前采取的是個體實訓報告的形式,這次改成多人小組合作模式,模擬真實場景,首先學生選擇自己的角色,通過扮演的角色來實施設計的內容設定,學生要通過彼此間的交流來模擬幼兒園中可能突發(fā)的狀況,一起討論并找到解決方法。學生通過這種互換角色的方式增強代入感,對學前兒童增加了解和理解,觀察學前兒童的生活,提升學生對學前教育工作的認知度,熟悉幼兒園的工作特點和職責。
2.2實現學前教育實訓內容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連接
不同的階段進行的實訓內容也不一樣,大一時,學習崗位技能,通過教學案例,利用崗位技能進行教學實訓;大二時利用專業(yè)技能,進行真實場景實訓,培養(yǎng)崗位意識、職業(yè)素養(yǎng),為了真正走入崗位實習做輔助;大三大四時基本上就可以進入到幼兒園進行實習。
高校學前教育教學不僅要從實訓內容設計上優(yōu)化,在應聘教師時還要重視教師的專業(yè)技能以及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增加教師的社會實踐,防止出現與學校教育行業(yè)脫軌的現象,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與時俱進。由于教師和學生存在著信息不對等的情況,通過實訓中的觀察難以獲悉,因此,可以先給小組進行綜合性打分,然后再多聽取小組其他人的評價,結合日常教學實訓時的表現,再進行個人評分。
2.3明確實訓內容設計目的,端正實訓態(tài)度
實訓內容的設計方式與實訓設計目的是相輔相成的,實訓設計實際目的不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技能,實訓內容的設計應該把焦點關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幼兒園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突發(fā)狀況,這時就需要幼師具有靈活性思維,解決問題。教師要明確目前我國需要的是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學前教師遇到的突發(fā)情況相對于其他教師要多一些,要求專業(yè)學生具備處理突發(fā)狀況的能力,理解學前兒童的想法,使學生具備開發(fā)學前兒童教學模式的能力。因此,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還要重視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開發(fā)。隨著社會對幼師需求的大量增加,使得學前教育行業(yè)開始興起,這也是造成學前教學實訓內容的設計還不完善的原因,這不僅體現在學前教學實訓內容模式的單一化,還體現在教師在某些教學中的目的意識不明確。但建立清晰的目的意識并不是指增強學生和老師的主觀意識,而是把單純的教學意識轉化為以社會學前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國家教育發(fā)展方向為基礎,遵循學前教育教學內在的發(fā)展規(guī)律。
2.4轉換效果評價主體,進行公開式評價
這里的轉換效果評價主體指的是由之前教師的個體實訓效果評價轉化為教師與其他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可以避免一定程度上的個人主觀效果評價,因為,教師與學生相處時間要遠遠低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如微信、QQ等軟件進行網絡投票或評價,這種匿名形式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一些尷尬情況。針對這些評價或問題,實訓教研組再組織相關教師優(yōu)化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的設計工作。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訓內容要嚴謹閉門造車,善于聽取廣大實訓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真實的參與到教學實訓內容的設計中,通過互動討論可以使學生與師生的信息對稱,增強學生對學前教育教學內容認可度。
通過上述對高校學前教育教學實訓內容的簡單分析,相信大家對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訓內容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訓是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進入社會后快速上崗的重要途徑。實訓內容設計的優(yōu)化是提升高校學前教育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提高實效性、明確目的、轉變實踐意識等方面優(yōu)化實訓內容的設計,通過有效途徑實施,從而提升高校學前教育教學水平,實現國家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怡.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9):180-181.
[2]]鄭慧俐,張迪,施天倩.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路徑研究[J].教育觀察,2019,8(06):107-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