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琴
摘 要: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素材與材料的積累與運用一直是語文教學研究中的重點,初中階段是學生鞏固基礎、建立良好語文學習素質的關鍵時期,但目前對于語文積累的策略缺乏必要的系統(tǒng)研究,特別是在當前教學急功近利現(xiàn)象嚴重,課堂上只重視討論環(huán)節(jié),課后只重視習題練習的情況下,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一直處于落后的水平,傳統(tǒng)的語文積累停留在背誦默寫層面,當前的情況令人擔憂?;诖?,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開展提高學生積累能力的教學策略,在分析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學生積累現(xiàn)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策略,旨在借助本文的研究,為同一行業(yè)其他對象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實踐; 積累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1-021-002
一、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學生積累現(xiàn)狀
(一)基于學生角度
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不難發(fā)現(xiàn),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初中語文教育和教學現(xiàn)狀逐漸轉變?yōu)楝F(xiàn)實的和功利的[1]。老教師以及學校管理者過度追求應試教育的高分與升學率的情況,又因為學生語文成績提高不明顯,進步緩慢,學生對語文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中考要求總成績,而不是單科成績,再加上大部分中學教育者關注外語和數(shù)、理、化的教學,漸漸地,語文學科的地位下降,語文在有的學生心目中便成了可有可無的學科[2]。
根據(jù)我國研究者劉海濤所做的一項統(tǒng)計調查,可以了解到,我國中學生花在外語學習上的時間占總學習時間的30%,花在數(shù)學等理科學科學習上的時間超過半成甚至更多,而反觀語文學科,學生不重視,認為語文科目無需要多花費時間學習[3]。長此以往,語文學習的時間被大大擠壓,更不要提課外關于語文綜合知識的積累與學習鞏固。
(二)從教師的角度
在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師普遍存在重課內、輕課外的嚴重問題。對于老師來說,“考什么便教什么”成了目前主流的“唯一法寶”。教師只局限于教材中的百十篇傳統(tǒng)名家名篇的教與學,他們不尋求機會,未能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學習。或即使有課外學習,也沒有給出正確而具體的指導,導致其放任自流,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之間脫節(jié)。此外,一些初中語文教師重視理性分析,輕視語言的積累、語言使用的品味和感知,輕視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經常強調理性分析,教師對于文章形式的分析是詳盡而具體的,但是文章的內容缺乏深入的閱讀和熟悉,缺乏語言使用的品味和感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受到抑制。
二、初中語文提高學生積累量的策略
(一)根據(jù)計劃有序開展積累教學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虼?,考慮到現(xiàn)階段學生的無序積累學習狀態(tài),教師有必要轉換策略,根據(jù)計劃有序開展積累教學。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嘗試遵循課本各單元、主題,推薦的名著,制定相應的主題閱讀,名著閱讀,文摘和寫作訓練計劃,使學生初中三年的學習可以科學有序地進行,以解決學生不能明確積累什么的問題[4]。教師應注意對初中各階段教學目標的深入研究,結合每個學生學期的單元主題和心理特點,確定各個年級和時間的學習內容、數(shù)量和程度,制定完整而系統(tǒng)的計劃,實施科學積累。
比如部編版初中七年級上冊教材共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涉及的主題不一,例如第一單元是以《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觀滄?!返任恼麓?lián)起的自然與四季美景主題單元,第四單元是包含《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等具備美好品行的人物章節(jié),第五單元則是《貓》《鳥》《動物笑談》以及《狼》等動物與生命的主體章節(jié),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主題找到相應主題的文章,然后再推薦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閱讀更多類似的主題。既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本主題的相關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為文學素材及知識的積累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發(fā)揮課堂輻射與導向功能
說到積累,很多人認為這是一件課外應該進行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正如葉圣陶所說,教科書不過是一個例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豐富學生的生活,并教導學生積累方法,監(jiān)督和鞏固學生的課外積累,使學生向他人學習[5]。簡而言之,應充分發(fā)揮課堂的輻射、導向、延伸功能,使課堂為語文的積累服務。
教師注意把握課前時間,例如三分鐘的準備時間,課前三分鐘活動是學生自主積累的一塊陣地。積累的內容可以包括單詞和語言的使用,背誦材料的積累以及第二天的詩歌的積累。這段時間積累的具體內容可以由老師提供,讓學生去收集,或者可以是老師在現(xiàn)階段與學生合作研究積累的具體內容。還可以建議學生在上課前三分鐘閱讀日記。日記內容可以是圍繞教材給出的主題單元,比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作單元——“學習描寫景物”,讓學生貼近生活,選取自己捕捉到的點點滴滴,一點一點地記錄下來。之后,在正式授課時、在正式演講中,班級語文課代表首先組織學生選擇班級中的優(yōu)秀日記本,然后讓學生閱讀推薦的優(yōu)秀日記本。該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顯示每周的日記寫作結果,還可以使這些優(yōu)秀的日記發(fā)揮示范作用,促進學生的日記寫作,同時可以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日記氛圍,提高學生的熱情進行日記寫作,并在別人的優(yōu)秀文章中汲取經驗,加強好詞好句的記憶,提高積累量。
(三)巧妙結合豐富趣味的實踐活動
使用豐富的語言活動來鞏固積累的結果,教師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活動,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熱情,間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核心素質,不斷積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語言素養(yǎng)[6]。
例如可以借助課堂小型朗誦會的形式。朗誦會是學生積累的展示與情感的升華,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我們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黃河頌》一課時,由于該課程的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因此老師可以專注于愛國詩歌的這一活動上,要求學生為自己準備一首愛國詩,首先參加小組比賽,然后每組選擇兩名學生參加朗誦決賽。通過聲情并茂的話語,學生對作品中的情感和語言豐富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將情感與作品融為一體。
(四)完善監(jiān)督機制,形成導向作用
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毅力和習慣,有必要形成一個固定的監(jiān)督執(zhí)行的機制,從而形成指導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形成檢查機制。每天不斷積累,每周檢查一下堅持予以反饋情況??梢猿浞职l(fā)揮檢查學習組組長的熱情,分項承包各種積累的檢查。二是形成引導機制。積累的目的在于實際使用,為了形成指導,在評估學生的作品時,必須查看學生的作品是否足夠合理和靈活的使用累積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引用名言,使用成語,并將積累的內容用作練習,引導學生“發(fā)揮最大的潛力”[7]。三是形成活動機制。以積累為目的,協(xié)調聽、說、讀、寫,開展各種活動,并將積累的知識用于聽、說、讀、寫。如發(fā)起“新聞發(fā)布會”、講故事、現(xiàn)場表演欣賞、交流等活動??梢园窗嗉壔蚰昙壗M舉行,以實現(xiàn)聽、說、讀、寫的積累。四是形成考核機制。定期進行積累手冊評比,鼓勵良好的積累情況,并激發(fā)學生的積累興趣。
現(xiàn)階段研究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積累能力的教學策略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協(xié)助解決學生積累量不足、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教師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根據(jù)計劃有序開展積累教學。此外,還要充分發(fā)揮課堂輻射與導向功能,巧妙結合豐富趣味的實踐活動。最后還應該完善監(jiān)督機制,形成導向作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只有不斷總結并反思,才是促進學生積累能力提升與積累量增加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許雙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累素材[J]學周刊,2020(06):121
[1]吳曉華.淺談初中語文語言積累的幾點做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6(08):54-55
[3]劉海濤.初中語文作文材料積累與運用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8
[4]崔元慶.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素材積累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17):74
[5]徐佑國.探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9):21-22
[6]凌秋月.集腋成裘——初中語文知識積累之淺見[J]亞太教育,2016(05):200
[7]雷士超.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之素材積累引導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