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川區(qū)騎龍鎮(zhèn)中心小學校,重慶 408406)
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要經(jīng)過一個懂理、會算、熟練、靈活的過程??谒氵€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因此,無論從長遠來看,還是從整體來考慮,較強的口算能力都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然而,山區(qū)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隔代管理,這就給山區(qū)教師嚴峻的問題,如何提高低段數(shù)學口算能力、如何讓學生的口算做到快速、準確呢?我在山區(qū)工作多年,談談我的一些觀點和做法。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shù)的計算方式。新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這是科學結論,也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條規(guī)律。因此,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既要培養(yǎng)他們的口算興趣,又要明確口算目的。學生在進行口算時,需要集中注意力,記數(shù)目,選算法,在頭腦中緊張的思維運算,因此口算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
低年級孩子太小,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必須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100 以類的加減法時可以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價格,提出數(shù)學問題。教學乘法口訣時可“游園情境”,讓學生快速地算出購買門票的錢數(shù)等等。
手腦直觀演示,建立表象,直接從感知實物過渡到表象的運算,因此,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教導學生認識10 以內數(shù)之后,就始終注重直觀教學。上課之前,師生共同準備大量的實物圖片,諸如小棒、卡片等,課堂上讓學生數(shù)小棒,手指,強化數(shù)感訓練,再把10 以內的數(shù)進行分解或合并,熟練口算10 以內的加減法,再進行如進位加法9+4 的表象建立,一位同學手里面有9 根木棒,另一位同學有4 根木棒,那他們把木棒全部放在一起是多少根了?在列出9+4 時,以多種方式理解和掌握湊十法,具體包括:看——看同學們或課件演示湊十的過程;擺 ——自己實踐,動手操作“湊十”;想——閉眼回憶操作湊十的過程;說 ——說出用湊十法計算9+4 的過程;填——在算式下面注出用湊十法計算的過程。選擇適當?shù)膶W具,感受湊十法計算比較方便。在此基礎上,我又連接出了幾道相同類似的題:8+4=?,9+2=?……學生都對答如流,并準確說出了“湊十法”,即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準確能力,并多加練習,使學生的口算能力進一步提高。
注重算理教學,加快口算速度,在口算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徑是教導學生理解算理,不僅靈活運用口算方法,又能加深對算理的理解。以20 以內進位加法為例,上課前先進行“湊十法”的鋪墊練習,要求學生知道為什么9 加幾需要將較小的數(shù)拆成1 和幾,并能類推出8 加幾,7 加幾……的計算方法。教學后,要求學生會講口算過程,會畫思路圖,最后再通過舉一反三地訓練得以鞏固。再如20 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就問:“15 減8 等于幾呢?”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等于7?!蔽矣謫枺骸澳闶窃鯓酉氤鰜淼??”學生說:“因為8 +7 =15,所以15-8 =7”,我馬上表揚并說明這種方法就叫“做減法想加法”。我又進一步引導:“大家還有其他辦法來做這道題嗎?”這時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個個都踴躍舉手。一位學生說:“先算10-8 =2,再算2 +5=7。”另一位學生說:“先算15-5 =10,再算10-3 =7?!边@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大家積極思考,說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在學生說完之后,我及時給出了相關的理論輔導“破十法”,做到實驗與理論并用。
(一)開展趣味性的游戲活動
我們教師要積極動腦,設計各種受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來訓練口算,并要經(jīng)常更換游戲形式,豐富口算練習。在訓練20 以內加減法時,可經(jīng)常采用開火車接力、找朋友、幫小動物找家和摘水果的游戲形式計算口算題。如學習表內乘法時,可采用對口令、編兒歌的形式;如:1 只青蛙1 張嘴,2 只耳朵4 條腿,2 只青蛙2 張嘴……,還可讓學生用螃蟹,蜜蜂等其他動物自編兒歌,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得興趣盎然,逐步使學生達到熟練程度。
(二)開展挑戰(zhàn)性的競賽活動
低年級學生對于比賽的積極性很高,表現(xiàn)欲很強,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競賽練習激發(fā)學生的斗志。教師也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生活中的素材,創(chuàng)設更多新穎的活動。如:“比比誰與老師對的快”,同時還進行搶答、口算接力賽、口算大比拼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形式多樣了,孩子的口算興趣自然更濃了。
(三)開展針對性的改錯與對比訓練活動
根據(jù)學生練習中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與混淆的題目,開展針對性的改錯與對比訓練。例如17—8 與18—7,53+4 與53+40;3+6 與3×6,12+4 與12—4 等等,看錯數(shù)字或符號是學生常犯的錯誤,類似的題目可以多讓學生做一做,并讓學生觀察與比較,弄清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有利于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一)每天三分鐘口算“口頭”練習。從加減法表到乘法表到口算題卡......逐步提高,適時訓練,為讓學生達到“聲到、心到、口到”。于是在每天上課之前,我會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必要的口算訓練,每天3 分鐘做30 題,完成后同桌相互批閱訂正。這對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二)每周口算訓練。根據(jù)時間,可以教師出題,也可學生相互出題,充分發(fā)揮小組長、課代表作用,檢查督促,不斷訓練,做到人人過關。
(三)每月檢測,看看孩子們的速度,采用一些激勵機制,評出“口算大王”,優(yōu)秀學習小組等等,針對差生進行個別輔導。
沒有付出,怎會有收獲。反之,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雖是農(nóng)村孩子,雖說是留守兒童,雖說是隔代管理,但只要肯下功夫,按照上面方略堅持訓練,天天口算,日積月累,一定能提高山區(qū)低段數(shù)學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