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縣米北中心校米北莊小學,河北 雄縣 071802)
(一)課堂中,師生的交流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指名回答。
這樣,使交流局限于師生的單項交流,不夠深入,不夠全面,教師往往關注學生是否能說出自己心中的預想答案,而容易忽視學生的表達中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使課堂上許多精彩的生成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二)在教學活動方式、教學過程上,仍然存在著語文實踐活動不夠豐富的問題。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容易存在走兩個極端:一是教師放任自流,教師只管提出問題,對于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合作則不管不問;二是教師收得太緊,課堂氣氛過于緊張、嚴肅,缺少合作討論的氛圍。由此,合作學習就只能流于形式,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有時候還可能影響到學習效果。
(三)沒有很好把握教學的節(jié)奏,教師提問過于機械、死板。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知識拓展過多,時間安排不合理,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學任務完不成、拖堂現(xiàn)象,或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蜻蜓點水”的現(xiàn)象。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具體、死板,造成學生想問題的思維方式局限、思路狹窄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四)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聽、說、讀、寫,應該作為語文課堂上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或者說基本上沒有對學生朗讀指導的過程。
(一)創(chuàng)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的學習氛圍,為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充滿愛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氣氛中真正把創(chuàng)新的熱情激發(fā)起來。教師則要發(fā)揮好指揮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地參與,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師生之間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
(二)了解學生閱讀心理。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的輸出要以“學”的回饋為依據(jù),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動用和協(xié)調學生的各種心理機制以提高其學習效率。小學生處于學齡初期(6 歲到11 歲),該年齡期的學生一般說來很樂意并很有興趣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他們渴望學會閱讀,他們在認識中的特點,表現(xiàn)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逐漸形成一些正確的社會情感(如愛國、崇尚勇敢、樂于助人等),并以此來評價作品、評價人生。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注意到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著“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閱讀心理程序來發(fā)展學生的認識,使之對閱讀材料有較深的理解,這是教師首要研究的問題。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內容、由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來組織教學。
(三)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
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中去領悟和思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語言積累與科文、同學、老師對話,探究文章豐富的人文內涵。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達到以讀代講,加深理解的教學目的,還能夠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課堂煥發(fā)出活力。
(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課文作為例子,是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養(yǎng)成語系的習慣,掌握讀懂句子,讀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信息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會給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擴大學生閱讀數(shù)量。
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進行擴展閱讀,增大自己的閱讀量,擴展自己的閱讀面,盡可能多地擷取信息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則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并提示閱讀方法,要充分開辟多種信息源,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讓學生從中能接觸新觀念,學會獨立思考。
總之,閱讀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建設一個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課內、課外相互配合,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質才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