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平
(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南陽 474250)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疾病,是血管疾病終末期表現(xiàn),急性發(fā)作前多伴有器質性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評估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標,對分析不同LVEF水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心室壁張力增加后合成分泌產(chǎn)生,是目前臨床公認的評估心力衰竭的風險指標[1]。腫瘤相關抗原125(CA125)水平變化與血流動力學關系密切,其水平表達可用于評估慢性心力衰竭預后情況。但CA125對急性心力衰竭病情程度、預后的影響,仍需相關數(shù)據(jù)支持。本研究選取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5例不同LVEF水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探究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變化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5例不同LVEF水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41例,年齡為41~63歲,平均(51.86±5.07)歲,心功能分級:Ⅱ級32例,Ⅲ級32例,Ⅳ級31例。另選取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做對照,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為40~65歲,平均(52.23±5.1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jīng)心電圖、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②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主動脈瓣狹窄;②近6個月急性心肌梗死發(fā)作;③合并肝、腎器官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1)檢測: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半徑10 cm,轉速3 000 r·min-1,時間15 min,取上清液,以免疫定量分析儀FIA8000檢測血清NT-proBNP,以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A125,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超聲心電圖二維雙平面法檢測LVEF。(2)預后:記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6個月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事件、死亡情況,并作為終點事件,以是否發(fā)生終點事件分為A組(發(fā)生終點事件)、B組(未發(fā)生終點事件),以logistic多元回歸方程行多因素分析。
1.4 觀察指標(1)不同心功能分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體檢者血清NT-proBNP、CA125、LVEF水平。(2)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LVEF相關性。(3)是否發(fā)生終點事件分為A組(發(fā)生終點事件)、B組(未發(fā)生終點事件),分析影響終點事件發(fā)生的相關因素。(4)對影響終點事件發(fā)生的相關因素行l(wèi)ogistic多元回歸方程多因素分析。
2.1 血清NT-proBNP、CA125、LVEF水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高于健康體檢者,且隨心功能等級增加而升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水平低于健康體檢者,且隨心功能等級增加而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清NT-proBNP、CA125、LVEF水平比較
2.2 血清NT-proBNP、CA125、LVEF相關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與CA125呈正相關,與LEVF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LVEF相關性
2.3 終點事件單因素分析A組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高于B組,LVEF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終點事件單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血清NT-proBNP升高(OR=1.265,95% CI為1.113~1.438)、CA125水平升高(OR=1.235,95% CI為1.083~1.409)、LVEF水平降低(OR=1.328,95% CI為1.134~1.556)是急性心力衰竭終點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功能受損射血不足難以滿足機體需求,引起血流動力學障礙、激活神經(jīng)內分泌因子所致,長期可導致心肌細胞肥大、凋亡,進而導致心肌重塑,提高急性發(fā)作概率[2]。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終末階段,致死率高,預后較差,通過臨床相關指標評估心力衰竭嚴重程度有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對促進患者預后改善有重要作用。
NT-proBNP是利鈉肽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擴張血管作用,心室擴張、壓力增大時會大量分泌,臨床可用于評估心功能、預后情況[3]。陳業(yè)媛等[4]研究表明,血清NT-proBNP與老年急性心力衰竭預后存在明顯相關性。NT-proBNP是心肌損傷標志物,可用于評估心功能,其水平變化可反映心室張力,心室壁壓力加重、心室容積擴張會促使NT-proBNP水平上升[5]。心室壓力增大時會促使心肌細胞分泌NT-proBNP,心力衰竭患者急性發(fā)作后致使心室擴張,提高室壁張力,導致功能紊亂,促使血清NT-proBNP呈高水平表達[6]。血容量上升后刺激心室合成前B型鈉尿太原并進一步裂解為NT-proBNP及腦鈉肽,NT-proBNP在體內半衰期較長,離體后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且不易于變異,有助于臨床檢測。
CA125多分布于生殖系統(tǒng)、心包、胸腹膜等漿膜間皮細胞表面,受炎癥刺激或惡性病變刺激后,血清CA125水平迅速上升,呈高水平表達。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異常升高的原因:(1)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流動力學障礙,可導致組織器官缺血、低氧、壞死,提高CA125水平[7];(2)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原癌基因異常增多,導致心肌重塑;(3)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增多,導致苗勒氏上皮細胞增多,引起CA125水平上升。李鑫等[8]研究證實,心力衰竭患者CA125水平隨心功能分級增加而上升,且出院后6個月再住院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未再次住院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高于健康體檢者,A組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高于B組,表明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可作為評估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作為急性心力衰竭臨床檢測指標具有較高價值,對臨床篩查具有重要意義。分析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與LEVF相關性,發(fā)現(xiàn)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與CA125呈正相關,與LEVF呈負相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NT-proBNP、CA125高水平表達是急性心力衰竭終點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表明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檢測可用于評估急性心力衰竭預后。
綜上,不同LVEF水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變化存在明顯差異,血清NT-proBNP、CA125高水平表達是急性心力衰竭終點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作為急性心力衰竭的預后指標,具有重要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