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一種十分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活動。提高初中合唱教學的效率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心理狀態(tài)。音樂教師應該要掌握好初中生的認知水平與生活習慣,使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可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新課標的施行,初中音樂教育對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且對教學方式也非常關注,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之中應該重視引導學生去欣賞合唱作品,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興趣,保證合唱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具有引導的作用,但是還有一些音樂教師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只能讓學生覺得無聊、枯燥,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能積極地參與到合唱教學之中。在選擇合唱內容的時候,很多初中音樂教師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選擇,絲毫沒有考慮學生的需要與愛好,長期下去就會漸漸讓學生對合唱產生抵觸情緒,實現(xiàn)不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由于被之前的應試教育所影響,很多教師都更為重視主要科目的教學,在他們眼中音樂就是一門副科,甚至還有些教師覺得音樂是可有可無的。另外,在一些初中學校,經常會出現(xiàn)主科教師占據(jù)音樂課堂的情況,漸漸地讓很多初中生也都把精力投入到主科上面。盡管在上音樂課,也不能注意力集中,態(tài)度散漫。
音樂的所有實踐都是在聽的基礎上進行的,培養(yǎng)并訓練良好的聽感是學生學習合唱的先決條件,學生應該先欣賞合唱聲音的美與感受聲部的協(xié)調。在欣賞之中去培養(yǎng)初中生對合唱的興趣,可以激起他們學習合唱的沖動,并且在欣賞中也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興趣不僅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還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合唱感興趣,才可以認真地對待每一個音符,充分感受歌曲的內涵,進而讓每一個聲部都更加和諧。初中音樂教師在平時的合唱教學之中,可以讓學生去欣賞一些經典的中外合唱作品,讓他們用心去聽聲部的旋律,增加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提升在合唱中的聽覺能力。同時,也能讓初中生在音樂中去感受合唱的美,進而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
音樂屬于一種素質教育的課程,盡管在中考并不對其進行考試,但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卻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之外釋放壓力,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該要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明白合唱教學的意義,發(fā)揮出合唱教學的最大作用。學生同樣如此,應該要對合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把合唱當作一門重要的課程去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自己的音樂能力。通過讓學生學習合唱,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意識,促進素質教育的施行。在展現(xiàn)合唱價值方面,初中音樂教師應該要秉承團結、平等、歡樂的原則,要面向所有學生進行合唱教學,并積極探究合唱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欣賞優(yōu)質的合唱作品,認真進行合唱練習,并從中感受到合唱的歡樂。
對初中音樂合唱教學效率有直接影響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初中音樂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因為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很多學校、教師對音樂都不是很重視,因此在招聘音樂教師時也沒有較為嚴格的標準,而且在平時也不注意去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這就使得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師專業(yè)能力不足,因此,學校不僅要制定嚴格的招聘標準,還要在平時對音樂教師進行定期培訓,進而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讓音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中教給學生正確的音樂技巧,漸漸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
初中音樂的合唱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合唱教學的效率,音樂教師應該要讓學生掌握好音樂的基礎知識,并與學生的音樂能力、接受水平相結合去進行綜合分析,要引導學生靈活地合唱,保證音色的和諧,提高合唱的音準,進而推動初中生合唱能力的逐漸提升,保證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