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溝通交流能力的學科,小學生的傾聽能力,不僅與學習能力有關,還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有重要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提高學生傾聽能力,來促進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生在行為習慣上,模仿性較強。教師作為學生心目中具有權威性的角色,應當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傾聽榜樣。在學生與教師溝通時,教師要重視學生感受,不要隨意打斷學生講話,不要隨意忽視和否定學生意見,要從學生的語言、情緒、動作等各方面去思考學生的意圖,對學生的合理需求及時滿足,對不合理需求正確引導。當教師能做到耐心傾聽學生意見時,學生也能做到尊重教師,愿意聽教師的指揮和引導,有助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比如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現(xiàn)代詩《秋江的晚上》一課時,要求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說出詩中描繪的景物以及構成的畫面。教師在提問學生相關問題時,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可以給予點評1“雖然你自己可以邊做小動作邊聽清楚老師講課,但你的同學沒辦法一心二用,你可以為了你周圍的同學能好好學習,為他們做好榜樣嗎?”或點評2“你看你不認真聽講都能學得這么好,要是認真聽講豈不是能成為超級學霸!”點評時教師要先重復學生的回答內容,再加上自己的評價。對于只答對一部分的同學,教師則需要進行補充,并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爭取下次答對更多。對于完全無法答對的同學,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對一溝通,詢問學生上課走神的原因,通過傾聽學生內心讓學生也愿意與教師溝通,聽得進教師的建議。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語文知識的教育,而忽視語文能力的教育。因此,想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首先需要教師端正態(tài)度,重視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提醒,及時糾正學生的不正確傾聽態(tài)度和傾聽行為,通過監(jiān)督和提醒,強化學生對傾聽的認識和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
比如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一文時,教師首先要認真朗讀,傾注感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引導學生進入洪荒時代人類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情境,教師認真閱讀與傾聽的態(tài)度也能通過語言情緒傳遞給學生。在授課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認真傾聽,邊聽邊做筆記。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出現(xiàn)交頭接耳,或是私下做小動作的情況。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行動、語調、眼神進行提醒。比如朗讀和講解時站在不認真的學生旁邊;提高授課音量;眼神長時間盯著不認真的學生等來提醒學生認真聽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在不影響正常授課氛圍的前提下去強調傾聽,不要中斷授課去著重處理某一學生不認真傾聽的事情,以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實現(xiàn)持續(xù)認真傾聽。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基本上教師都是在課堂上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并沒有專門的聆聽訓練。想要提高學生聆聽能力,專門的傾聽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專門的聆聽訓練包括聽讀訓練與聽說訓練兩個方面。聽讀訓練指的是朗讀方面,學生通過聆聽教師朗讀或錄音朗讀,把握課文情感基調,然后自己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聽說訓練是指由教師進行朗讀和講解,學生進行復述和提煉關鍵信息,通過聽說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
比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觀潮》一課就非常適合用來進行聆聽訓練。首先,教師選取3、4自然段進行朗讀,聽讀訓練以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的形式來進行。在學生朗讀后,教師再進行情感語調方面的點評和糾正,通過逐句打磨,讓學生做到準確抓住教師朗讀時的語音語調特點,促進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把握。逐句打磨完成以后,教師再讓學生一起進行全文有感情地朗讀,以及抽查部分學生進行朗讀,由其他學生進行指正。聽說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傳話游戲,以“觀潮”為例,教師閱讀第二自然段內容,讓學生判斷描寫的是人群,還是江面,還是潮水,是觀潮前,觀潮中,還是觀潮后的場景。讓學生抓住課文中“海塘大堤”“江面很平靜”“江潮還沒有來”“人山人?!钡汝P鍵詞信息。
總之,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非常重要,不僅是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傾聽能力有要求,其他學科同樣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因此,小學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