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婭慶
這兩年,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我們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在基礎教育過程中,音樂作為一門比較有代表性的人文類學科,在教學中肩負著重要的任務,對于小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結合多年的教學感悟,我認為結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可以在日常音樂教學中融入體態(tài)律動表現,呈現出音樂教學開放性、層次性、動感性等特點。以下是筆者關于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有效課堂的幾點探索:
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最熱門的一種教學方式,情境教學的目的在于全面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素養(yǎng),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活學生對美的渴望。奧爾夫理念下,小學音樂課堂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地聽或者唱的課堂,不再以單一的形式存在,而是調動學生生命中的音樂元素,引導學生開展即興創(chuàng)造,在奧爾夫理念之下,學生會自然而然進入課堂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渴望。針對中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剛剛接觸音樂不久,他們對于音樂有著天性中的理解和領悟能力。比如結合音樂課《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我在課堂上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情境,我在多媒體上將祖國的大好河山呈現出來,學生通過多媒體上的圖片,對于祖國大好河山有了強烈的自豪感。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到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這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內心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再回頭來通過歌曲吟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當我播放歌曲的時候,學生們自然而然進入了我所播放的多媒體情境,自覺參與課堂律動,通過參與課堂,激發(fā)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奧爾夫理念的實質在于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音樂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各個方面的感官系統,力促學生的感官體驗。從調查來看,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獲得真知,與學生能否在課堂上集中精力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構建愉悅的氛圍,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需要。結合學生合唱教學的開展,引導學生在聆聽音樂、合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課堂愉悅的氛圍。在《讓我們蕩起雙槳》這個合唱課堂中,結合學生的體驗,我引導他們一起合唱,在合唱的過程中,我還挑選了幾名領唱,領唱的同學會不由自主產生體態(tài)律動,隨后在他們領唱的帶領下,其余學生甚至不約而同有了動作,比如用手劃水的動作,摸著紅領巾的動作等等。我在整個設計中雖然意識到情感目標的實施,我鼓勵學生結合音樂中出現的情境,比如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比如要滿懷著理想和抱負,引導探討自己對于音樂的領悟,鼓勵學生多學本領,在我的啟發(fā)之下,學生深受教益。這就說明,在音樂課堂中,應該注重育人理念的滲透,提升德育水平,所以說情感滲透,讓音樂課堂呈現人文精彩。
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我經常遇到學生在欣賞的時候出現不同的意見,有時候出現不同的審美感悟,對于這種情況,我一般采用評價改革,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對學的延伸。奧爾夫理念下的評價改革,呈現出一種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感知美、體驗美。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談對于我給出的欣賞曲目的理解,通過我的評價,給予學生鼓勵,鼓勵他們踴躍說出自己的喜好。比如欣賞民族歌謠《二月里來》,我就提問:“請問同學們,聽到這首民族歌謠的時候,內心有一種怎樣的感悟呀?”在每一堂音樂課的結尾,我會提問:“請問大家對于這堂音樂課有怎樣的收獲?請大家踴躍發(fā)言說一說。”隨后在欣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律動表現完成對音樂的欣賞和領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當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潮流中,我認為作為一線教師,不必迷茫,更不能盲目,而是應該堅持以新課標作為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以生為本作為教學的立足點,始終站在以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作為我們的落腳點,我想,我們就再也不會迷茫,再也不會停留。在教學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教師應該首先成為一名研究者,其次才能成為一名教育家。在今后求索的道路上,我會走得更遠,真正實現讓學生“在陽光下成長”,奧爾夫音樂理論,無疑給了我不斷求索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