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蘋 (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漫長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聲樂文化體系,演唱起來也具有不同的風格與特色。其中潤腔美則是構成民族聲樂演奏之美的一個重要要素,也是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技法。離開了潤腔技法,民族聲樂就無法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更無法引發(fā)受眾的情感共鳴,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運用潤腔藝術是每個民族聲樂演唱者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
潤腔藝術實際上就是對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的聲腔、腔調以及腔體進行調節(jié)裝飾、美化與修飾的一種藝術處理方式。民族聲樂演唱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潤腔方式以及豐富、深刻地審美與文化內涵,在促使歌曲形成別樣、獨特風格與韻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梢哉f,民族聲樂潤腔不單單是一種藝術,同樣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技巧。從潤腔藝術形式角度來講,民族聲樂唱法比美聲唱法更加豐富,這樣充分展現出潤腔藝術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地位?;耍瑢γ褡迓晿费莩叨?,必須要高度重視潤腔藝術的解讀、賞析與運用,這是提升整體演唱效果的重要基礎。
個性化潤腔也被稱作基本潤腔,主要是為了表現音樂基本因素與個性的一種潤腔方式,在美聲唱法以及民族唱法中都有應用,具體的潤腔藝術主要體現在連音、斷音以及速度變化幾個方面,具體如下:
1、以連音與斷音為特征的潤腔藝術。在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連音與斷音是最為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二者本身是一對矛盾關系,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相互對比的關系,二者相得益彰。針對連音這種潤腔藝術而言,既是民族聲樂演唱的重要基礎,又是表現音樂旋律的一種重要方式。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期間做到氣息流暢、聲音連貫以及咬文吐字的連續(xù)性,使得所演奏出音樂旋律可以表現出圓滑、自然的特性,整體構成一個綿長、柔和的旋律線條,尤其適用于歌頌類、敘事類以及抒情類的民族聲樂作品演奏當中。針對以斷音為特征的斷腔藝術而言,它也是一種器樂演奏或聲樂演唱中比較常用的表現形式。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期間,常用的斷腔藝術形式主要包括如下幾種類型:其一,“頓”法。主要是依靠腔部的彈性作用,使得停頓的聲音表現出頓挫、鏗鏘有力的特征,在我國民族聲樂作品中有廣泛應用;其二,“跳”法。主要借助演唱者腹部彈性作用來展現出細碎的斷音,主要適用于旋律活潑、歡快的民族聲樂作品演唱當中;其三,“停”法。主要是在聲樂作品演唱當中的休止技法運用,可以借此表達悲傷、憤怒、喜悅、驚訝、猶豫等不同的情感或情緒,具體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演唱藝術效果;其四,“砸”法。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期間,可以本著從低到高、自淡到濃、自弱到強以及自小到大的原則進行演唱,主要適用于那些表達憤慨、果斷與剛毅之情的民族聲樂作品或進行曲風格類型的民族聲樂作品演唱當中。
2、以力度、節(jié)奏以及速度為變化特征的潤腔藝術。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過程中,通過改變演唱的力度、節(jié)奏以及速度等,同樣可以起到修飾和潤色歌曲的作用,具體的潤腔藝術形式及特征如下:
其一,針對速度與節(jié)奏改變的潤腔藝術而言,可以通過改變民族聲樂作品演唱中的節(jié)奏與速度來展現出不同的情感特征與韻味。如果演唱的速度比較慢,那么可以展現出悠揚、抒情等不同風格與特色的情感;如果演唱的速度比較快,那么可以展現出民族聲樂作品當中包含的活潑、輕松特性;如果演唱的速度適中,那么可以展現出歌曲作品當中豪邁、雄偉以及堅定不移的情緒與情感特征。而在對那些具有寬廣、遼闊與自由意境特征的民族聲樂作品,在演唱期間可以運用散板方式?;谒俣茸兓臐櫱凰囆g應用,可以展現出一個民族聲樂演唱者藝術涵養(yǎng)情況,這主要是由于演唱者對這些民族聲樂作品理解和認識情況會對他們的演唱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其審美價值取向、心智、思維更是決定他們能否有效處理民族聲樂演唱中演唱速度的關鍵。因此,對民族聲樂演唱者而言,必須要注意深入把握和掌握以速度和節(jié)奏變化為特征的潤腔藝術,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他們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
其二,針對演唱的力度改變的潤腔藝術而言,力度在民族聲樂演唱中主要表現為對音強弱的藝術處理方式,所以在民族音樂潤腔當中可以采取改變演唱力度的方式,利用演唱力度變化以及強弱對比方式來展現出不同的演唱魅力。相較于演唱中速度的改變,力度強弱改變與控制難度更大,講求技巧性,需要相關演唱者經過長期深入訓練才能夠逐步掌握。特別是對民族聲樂作品演唱當中的力度強弱改變而言,必須要充分地挖掘其中包含的情感內涵與文化信息,力求可以有效地增強這種潤腔藝術的應用效果。比如,在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力度潤腔藝術主要體現在民族聲樂作品演唱中的弱、中弱、極弱、強、中強以及漸強等不同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力求可以更好地表達出民族聲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與情緒,塑造良好的人物形象,最終可以借助這種潤腔藝術形式提升整體的作品演唱效果。
我國民族聲樂具有十分獨特的韻味,并且在演唱當中包含著許多色彩性的潤腔藝術,詞造就了不同區(qū)域擁有獨特的民族聲樂演唱風格。從色彩性潤腔藝術角度來講,主要表現在音色和裝飾性兩種類型的潤腔藝術,具體表現如下:
1、以音色變化為特征的潤腔藝術。音色與情緒的改變是表現演唱藝術形式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具體就是采取恰當的音色與情緒來詮釋與表達歌曲中包含的情感內涵與思想,有效提升整體的藝術表達效果,所以演唱者需要重視情感投入。而音色變化的潤腔藝術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哭腔。在一些地方性民族聲樂作品中,樂句或樂段中都有哭腔的應用,力求可以展現出感天動地、催人淚下的聲樂演唱效果;其二,笑聲。在民族聲樂作品演唱中靈活地應用笑聲,對日常生活中的真笑進行模擬,可以起到修飾樂曲節(jié)奏與旋律的作用,借助這種潤腔方式可以更好地對樂曲的思想情感進行表達;其三,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為了可以展現出華彩、華麗的特色,可以采取輕巧、跳躍以及快速連貫的行腔方式,這就是花腔潤腔藝術的具體體現,如在《飛歌》等民族聲樂作品當中都有花腔潤腔藝術的應用,可以展現出地方特色的演唱風格與韻味。其四,打花舌。該種潤腔藝術在民族聲樂作品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不同于卷舌音,是一種特殊的潤腔技法。比如,在我國許多地區(qū)農村中人們在對牲畜進行吆喝的時候常常會運用“打花舌”這一潤腔藝術,如《洗菜心》、《清藍藍的水》以及《我的家鄉(xiāng)沂蒙山》等民族聲樂作品中都有“打花舌”這種潤腔藝術的應用。
2、以裝飾音為特征的潤腔藝術。為了烘托演唱歌曲的旋律,增強其演唱的效果與震撼力,也需要適當地運用一些裝飾性潤腔藝術,力求可以使原來的演唱風格更加具有表現力。而裝飾音這種潤腔藝術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有廣泛的應用,可以有效增強其演唱的整體效果,常用的主要包括如下幾種類型:其一,倚音。該種潤腔藝術可以分成長、短兩種類型,主要適用于那些抒情類的民族聲樂作品中,可以使得演唱的曲調更加活潑、秀麗,或者為了增強演唱語言的韻味和情感表現力,也可以借助倚音潤腔藝術應用來增強整體表達效果。比如,針對新疆維吾爾族地區(qū)的民族聲樂作品而言,常常會采用倚音對大調進行修飾。其二,波音。波音這種裝飾音主要用于主音符之上,并且常常以下行二度或上行二度的方式進行呈現,可以起到敏捷、靈巧的顫動潤腔藝術效果,使得演唱的旋律更加美妙。其三,顫音。在民族聲樂作品演唱當中,顫音是最為常用的一種裝飾音,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色彩性潤腔藝術特色,具體可以劃分成上、下、快、慢、長、短等不同顫音類型,具體需要進行反復訓練才可以形成。此外,還包括滑音、直音、語言等不同類別的潤腔藝術形式。
總之,潤腔藝術是提升民族聲樂演唱效果中重要的一種藝術表現方式,也是演唱者需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的一種演唱技法。針對民族聲樂演唱而言,其潤腔藝術表現在個性化潤腔藝術與色彩性潤腔藝術兩個方面,具體需要結合實際的作品演唱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和靈活應用,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潤腔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