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鳳英
小學數學由于自身的特性,邏輯性強,缺乏生動,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比較枯燥無味,導致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主動的學習,是許多老師不斷探索、研究和總結的課題。本文從日常教學過程中做的一些嘗試和探索進行一些總結。
小學數學課怎么上才上得好,無數教師在思考,在研究,在探索,在嘗試,因此也得出很多非常好的成果。我成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兩年多,既在這些成果中受益匪淺,也主動的成為了眾多研究型教師中的一員。我所在的小學生源來自農村,農村的現實狀況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孩子的學習幾乎完全依靠學校和老師,一般情況下在學習上的家校聯合確實無法開展;孩子也有一定機會通過電視,網絡等擴展自己的視野,但是缺乏家長的引導,擴展的廣度和深度均很有限;孩子絕大部分沒有通過旅行等機會實實在在去體會外界的世界,實際視野相對狹窄。種種因素限制,使得孩子思維的基礎支撐欠缺。為了更好的提高孩子的活動探索能力,在兩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我承擔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時,我主要從數學活動方面對如何上好農村生源的數學課進行了嘗試,獲得了一些我自己認為很有價值的信息,也對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活動有一些想法。
一、為何開展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活動
1.數學課由于科目本身的特性,所以表面上似乎缺乏文藝性,但是顯而易見卻多了許多操作性,小學數學課也不例外。在我看來,每個年級每個學期都有一部分操作性極強的課時,開展數學活動,增加數學課趣味性,讓學生動起來,有利于活躍數學課氣氛,從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比率。
2.數學活動能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課已經體現出數學科目的極強思維性,數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發(fā)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對知識有更深更廣度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挑戰(zhàn)更靈活的數學問題。
3.數學活動能讓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更加印象深刻。
4.數學活動很容易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并獲得參與數學課的成就感。
二、如何開展農村生源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活動
1.小組合作或同桌合作是小學數學活動的最重要部分。農村生源的孩子只是見識不夠廣泛,有伴一起做就能彌補見識方面的不足,而且農村生源的孩子實踐能力強,如果教學內容選擇合適,提出的活動目標符合實際情況,孩子是可以完成活動并有所收獲的。從我這兩年的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來看,很多課時的數學課都很合適開展課堂小組合作或同桌合作。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位置與方向》,《面積》等,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條形統(tǒng)計圖》等,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等,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學生在小組合作或同桌合作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學會討論,也就是學會發(fā)言和傾聽;學生在小組合作或同桌合作中習慣思考數學問題;學生在小組合作或同桌合作后通過分享合作結果,師生達成共識,理解并掌握新知識。
2.對于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的較大型的數學活動,可以布置課外數學活動。一方面,由于我所在的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小學,內宿學生課外有充裕的時間,他們不想除了運動,玩耍,休息,吃飯洗漱,看課外書之外,就是寫作業(yè)寫作業(yè)寫作業(yè),實際上他們很渴望老師布置合適的任務,讓他們有事并體會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數學活動在他們看來并不是作業(yè),而是活動,我經常發(fā)現他們甚至爭搶著去完成,所以我抓住他們的心理合理分組安排小組數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合作中有說有笑有收獲。
3.對于跟學生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個人課外數學活動。每個人都會很關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信息,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對很多事物都非常好奇,而且一旦當學生好奇心被激起,他們參加數學活動的熱情和主動性就會大大增強。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這個內容就很適合開展個人課外數學活動。我給每個學生發(fā)放一張A4紙,請每個學生在紙上畫出自己一個手掌輪廓,估測自己手掌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學生對此項活動態(tài)度非常積極,成果也非常好。
三、總結
數學課需要更多的形式加以補充,以增加數學課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教師教學質量。而數學活動作為其中一種形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廣度和深度。農村生源的孩子見識面窄,但是實踐能力強,數學活動正好可以運用這些孩子的實際特點,也全面的發(fā)展這些孩子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各種類型的數學活動中,提高了數學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學會了討論,分享和傾聽,真正在數學活動中得到自我發(fā)展。而對于教師而言,也在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機會中得到自我提升,使自己和自己的課堂時刻處于保鮮狀態(tài),從而使數學具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