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霞
馬克思曾說過:“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xiàn)實”。對于聽障生而言,語言的發(fā)展更是師生和家長倍加關注的話題?!睹@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中提出,“聾校語文課程應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致力于培養(yǎng)聾生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升聾生的綜合素養(yǎng)……”
《聽障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也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聽)話、說話能力和閱讀、作文能力……”。可見,將學生學到的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轉化為語言表達能力,是聽障學校語文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聽障學校的語文教學就要努力提高聽障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達到適應社會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一、聽障生的語言表達現(xiàn)狀
語言表達的方式,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對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幾年來,從聽障生的日常交流和習作中,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值得重視的問題。
1.口語表達
走進聽障學校的校園,隨處可見學生以手代口,運用他們的“母語”——手語進行交流。特殊的條件,特殊的環(huán)境形成了他們特殊的思維、特殊的語言,如,“打掃衛(wèi)生,沒有”(沒有打掃衛(wèi)生),“他打架,和××,不好”(他和××打架,表現(xiàn)不好),“美麗校園,愛”(我愛美麗的校園)等病句比比皆是,屢見不鮮。這些句子有的殘缺不全,有的詞語顛倒……意思含糊不清,讓人似懂非懂。
2.書面表達
聽障生的說話尚且存在很大困難,語言的實際應用水平更是可想而知。聽障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發(fā)展語言思維能力的過程,他們雖然遵循看圖說話、寫話,看圖學文和看圖作文這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在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他們無法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人交流溝通。這種狀況讓許多教師和家長困惑:上了七、八年的學了,難道表達不出一句清楚、完整的話嗎?
二、影響聽障生語言表達的原因
聽障生雖然具備語言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存在生理、心理上的缺陷、聽力程度的差異等,因而,語言的形成和表達能力的提高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
1.聽覺缺陷是語言發(fā)展的最大障礙
先口語、后書面語是健全兒童語言形成和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而聽障生由于缺少了聽覺的幫助,使他們無法在生活中自然地學會聽話、說話,對他們的語言能力的形成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不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對聽障生的語言發(fā)展存在干擾
一方面,在聽障生語言受阻和特殊思維影響下,為了適應生活的需要,他們常用指點事物、手勢、肢體動作等作為與人交流的工具,手勢語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規(guī)則,使他們習以為常。另一方面,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總是將標準的語言用聽障生能看懂的、不規(guī)范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缺乏規(guī)范語言的引導和熏陶。這種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方式,對聽障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3.手語表達與漢語言規(guī)范脫節(jié)
聽障生習慣于運用重點詞匯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往往是句不達意,文理不通,與漢語言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了他們規(guī)范語言的形成。
4.知識基礎薄弱,閱讀面狹窄
聽障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除了對比較直觀的、有畫面的東西感興趣外,教材以外的文字性內容很少涉及,從而制約了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5.缺乏語言實踐
聽障生無論在學校的課余生活中,還是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語言的運用十分有限,僅有的一點語言知識很難得到鞏固。
以上各種因素的存在,充分證明了對聽障生進行語言教學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和難度,作為聽障學校的語文教師,對于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具有義不容辭的義務。那么,聽障學校語文課教學應該如何改變不足,在開發(fā)聽障生語言方面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呢?
三、提高聽障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常聽有人講“聽障學生,教的再好也沒用”。言外之意是說,他們是殘疾人,走上社會,無用武之地,教好教壞一個樣。殊不知,聽障人士學英語的、開發(fā)電腦軟件的“天才”也不乏其人。當然,我們的目的也并非培養(yǎng)“天才”,僅就教學知識這一點,聽障生與健全孩子有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我們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摒棄這種“好壞一個樣”的陳腐觀念,把這種有著特殊意義的教育事業(yè)完成的更加出色。
2.運用規(guī)范化的語言進行教學
教師無論在課堂上或課外都要堅持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向聽障生滲透正確的語法知識。俗話說:“有怎樣的老師,就會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學生?!焙芏鄷r候,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都用學生習慣的病句進行教學,如“小羊吃到樹葉有沒有?”等,將語言規(guī)范置之不理?!傲晳T成自然”,不良的語言習慣,久而久之無疑會影響聽障生對知識的吸收,阻礙思維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該走出這種誤區(qū),運用標準的、規(guī)范化的語言開展教學,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導學生逐漸走出學習語言的誤區(qū),運用正確的語法規(guī)范組織語句,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多運用直觀教學法
如演示法,即教師給學生呈示實物或直觀教具,向學生做示范性實驗,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
4.培養(yǎng)閱讀興趣,豐富語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聽障生應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培養(yǎng)課外閱讀興趣,拓展閱讀面,以便豐富語言積累,促進語言應用。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語言實踐
“說話訓練,貴在堅持,成在實踐”。在作文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死扣教材,脫離實際,要照顧到學生的特殊性,選擇貼近生活的題材,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心中有所想,口中有話說,筆下能成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正確地引導聽障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總之,聽障生是和健全人生活在一起的,在他們的周圍,時時刻刻都存在著語言環(huán)境,只要我們能多措并舉,切實地將聽障生的語言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提高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那么,聽到、讀到聽障生通順、完整的語句將不再是天方夜譚。